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万胜

作品数:42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厌氧
  • 9篇厌氧消化
  • 7篇污泥
  • 7篇废水
  • 6篇教学
  • 5篇剩余污泥
  • 5篇脱氮
  • 5篇环境工程
  • 5篇反应器
  • 4篇沼气
  • 4篇硝化
  • 4篇垃圾
  • 4篇反硝化
  • 3篇性能研究
  • 3篇渗滤
  • 3篇渗滤液
  • 3篇零价铁
  • 3篇纳米零价铁
  • 3篇降解
  • 3篇高固

机构

  • 24篇江南大学
  • 15篇洛阳理工学院
  • 4篇无锡市城市环...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常州工程职业...
  • 2篇无锡国联环保...
  • 2篇无锡马盛环境...
  • 2篇无锡市太湖湖...
  • 2篇郑州侨联生物...
  • 2篇江苏晨洁再生...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无锡轻大百特...

作者

  • 42篇施万胜
  • 21篇阮文权
  • 16篇赵明星
  • 9篇黄振兴
  • 8篇舒友菊
  • 6篇缪恒锋
  • 5篇雷建
  • 4篇许之扬
  • 3篇任洪艳
  • 3篇谢利娟
  • 3篇刘彩霞
  • 3篇张周
  • 2篇张雁秋
  • 2篇邓玉营
  • 2篇王锐
  • 2篇万珊
  • 2篇邓芸
  • 2篇肖小兰
  • 1篇张小军
  • 1篇韩燕

传媒

  • 5篇环境工程学报
  • 3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科技信息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食品与生物技...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环保产业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北方环境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广东化工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伦理教育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在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中,个人理性极大的影响着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使环境公共物品的市场配置的失灵,表现为个人理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分析表明,这种个人理性可以通过全社会的伦理道德力量加以修正.因此,大力开展环境伦理教育,由学校和全社会共同促进环境伦理教育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环境伦理道德氛围,构建和谐环境社会的新理念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施万胜雷建舒友菊
关键词:市场经济环境伦理环境管理
改进实践教学促进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被引量:5
2020年
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分析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实践教学入手,探讨了促进学生工程设计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以及持续改进措施。
施万胜谢利娟缪恒锋邓芸阮文权
关键词:环境工程工程设计实践教学
接触氧化—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矿区生活污水与中水回用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接触氧化—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某矿区的生活污水,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效果良好,出水水质优于杂用水水质要求,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通过改变系统中接触氧化及人工湿地的运行方式可以防止人工湿地的堵塞和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
施万胜舒友菊万珊
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中水回用
水质型缺水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探讨被引量:4
2005年
系统分析了水质型缺水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的意义、可行性和用户的选择,对回用中存在的障碍及其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水质型缺水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提供参考。
施万胜张雁秋王小鹃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
醋糟固态厌氧消化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2022年
醋糟产生量巨大,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十分必要,厌氧消化是实现醋糟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途径。采用全混式反应器构建高固态连续式厌氧消化体系对醋糟进行厌氧发酵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负荷(organic loading rate,OLR)条件下,醋糟厌氧消化产气性能、中间代谢产物变化情况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在OLR为6.06 g/(L·d)条件下表现出最佳的消化性能,沼气产量和甲烷产率分别达423 mL/g和226 mL/g,细菌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分别为45.6%和53.1%,4种与木质纤维素代谢有关的菌属相对丰度分布均匀,有利于形成各种代谢途径促进底物高效水解。古菌解析检测到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构成主要优势菌属,氢营养型和混合营养型产甲烷途径协同作用。系统稳定运行时总氨氮(total ammonia nitrogen,TAN)和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质量浓度分别维持在2 g/L和9 g/L左右,过高的VFAs浓度会使产甲烷菌活性受到抑制,系统甲烷产率降低。因此,全混式高固态厌氧消化体系能够对醋糟进行高效处理,系统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各类型水解产物均能被体系中多样的产甲烷途径利用。
张周张雅晶周云龙许之扬施万胜施万胜
关键词:醋糟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
洛阳市水处理发展趋势及对策思考
2008年
根据洛阳市水处理发展现状,分析了洛阳市水环境及水处理发展中存在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水回用规划与政策、水体环境净化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以及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等方面问题;最后指出了洛阳市应积极转变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机制,积极引入和采纳BOT模式,大力开展中水回用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走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发展道路,以期为洛阳市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良好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雷建施万胜王锐张瑞田
关键词:水处理
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1
2020年
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环节的重要过程,是提高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生产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本文结合亲身实践体会,总结生产实习过程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学院做出的改革探索措施,为其他实践类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谢利娟施万胜符波赵明星任洪艳阮文权
关键词: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膜法去除氨氮过程中无机碳的影响及条件优化
2023年
针对传统脱氮过程效率低、费用高等难题,该文采用膜吸收法对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去除,并对该过程中废水无机碳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优化氨氮膜吸收过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非曝气条件下,当HCO_(3)^(-)∶NH_(4)^(+)-N摩尔比达到1.4以上时,在无须外加碱的条件下,采用膜吸收法可以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响应面分析发现,各因素对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曝气速率>反应时间>HCO_(3)^(-)∶NH_(4)^(+)-N摩尔比。曝气可以改变废水中H_(2)CO_(3)(CO_(2))、HCO_(3)^(-)和CO_(3)^(2-)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有利于游离氨的生成与去除。通过回归模型预测氨氮去除最佳条件为HCO_(3)^(-)∶NH_(4)^(+)-N摩尔比1.57,曝气速率0.525 L/min,反应时间5.98 h,预测的氨氮去除率为99.68%,实际值为98.40%,与预测结果一致。采用膜吸收法对富含HCO_(3)^(-)的厌氧沼液中高浓度氨氮进行去除,在无须外加碱的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81.15%;在最佳曝气速率为1.0 L/min,处理时间为6 h的条件下,最终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98.32%。此研究可为废水中氨氮的高效去除提供技术支撑。
杜阳华天予肖壮波屈云贺赵明星阮文权施万胜
关键词:膜吸收无机碳沼液
热碱预处理对高含固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以高含固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碱投加量下热碱联合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溶胞效果和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3种动力学模型对剩余污泥生物化学产甲烷潜力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热碱联合预处理有助于促进剩余污泥的溶胞效果,并且随着碱投加量的增加,溶胞效果不断增强,当碱投加量为80mg/g(单位质量SS的NaOH投加量计)时,COD、氮、磷的溶出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8 622.2、1 792.8、790.3mg/L,溶出率分别为54.9%、45.7%、37.6%。热碱联合预处理可有效改善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性能,但碱投加量过大时对可能对产甲烷过程带来抑制作用,碱投加量为60mg/g时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累积产甲烷量最大,为158.9mL/g,较不进行热碱联合预处理的空白组(106.5mL/g)高49.2%。3种动力学模型中,锥体模型对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不同处理条件下模型拟合相关系数R^2均在0.990以上,该模型可准确预测最终的累积产甲烷量,预测误差均在2%以下。
蒋昌旺李靖何迪周梦娟杜雯倩施万胜施万胜邓芸
关键词:剩余污泥厌氧消化动力学模型
AnMBR处理高脂肪废水的运行特性和污泥性质研究
2020年
高脂肪废水是一类性质较为复杂的废水,在传统厌氧处理中面临污泥漂浮和流失问题。采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对高脂肪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其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运行特性和污泥性质变化。结果表明,采用AnMBR处理高脂肪废水可获得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强健的稳定性,COD去除效率可达99%,挥发性脂肪酸(VFA)质量浓度低于200 mg/L,然而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发现消化效率下降。此外,原水中较高浓度的脂肪导致其水解产物-长链脂肪酸(LCFAs)在体系内发生累积,可能对消化效率及污泥性质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监测其污泥性质发现污泥粒径从26.5μm下降至6.5μm,而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MP)质量分数则由47.7 mg/g累积至98 mg/g,污泥的相对疏水性从28.2%上升至68.1%,表明污泥性质发生恶化,从而导致了膜过滤性能下降,膜通量从32 L·(m^2·h)^-1衰减至10 L·(m^2·h)^-1。皮尔逊相关性测试表明,膜过滤性能与污泥粒径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SMP和污泥相对疏水性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肖小兰施万胜施万胜许之扬黄振兴任洪艳许之扬阮文权
关键词: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性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