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展森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改进水稻旱育秧技术韵研究——第二报:旱育秧适宜土壤水分和床土改良方法被引量:1
- 1982年
- 1977年以来,我们对旱育秧的水分管理和床土改良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旱育秧适宜的土壤水分为了正确控制旱秧田的土壤水分,必须明确旱育秧的适宜水分。星野等(1971年)在人控恒温试验指出低温条件下比高温条件下适宜的育秧水分含量高,但无数量方面的报导。黑龙江省宁安县农业推广技术总站(1973年)提及旱育秧的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但没有试验依据。1978~1979年,我们以中壤土盆栽,置于大棚旱育秧条件下培养,研究大棚旱育秧最适宜的土壤水分及其下限和上限。
- 关丽君方展森
- 关键词:旱育秧水稻旱育秧技术土壤水分中壤土充实度
- 改进水稻旱育秧技术的研究——第三报:不同播量、品种、栽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1982年
- 当前生产上应用的普通旱育秧,实际秧苗利用效率很低,秧本田比例和湿润育秧相差不多,育秧成本高,插秧费力,限制旱育秧壮苗早插技术的推广应用。本试验以不构成减产损失为前提,探讨减少单位面积插秧棵数,经济利用大棚旱育秧的可能性及相应栽培技术。一、试验方法和结果试验设在永吉县土城子公社农村研究基点,包括不同品种稀插与产量关系,少肥稀插与产量的关系,中晚熟品种京引127号合理密植范围,中熟品种滨旭合理密植范围。
- 方展森关丽君
-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技术旱育秧栽植密度湿润育秧播量稀植稀播
- 改进水稻旱育秧技术的研究 第一报:适于水稻旱育秧的大棚结构被引量:3
- 1980年
- 塑料覆盖方式的对比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证明:适于水稻旱育秧的大棚结构以宽5.2米,长40.5米,中间高1.4米,边高0.55米较好。这种窄、长、矮结构大棚,在提高旱育壮秧效果,简化育秧方法,降低育秧成本和减少育秧用工量四个方面改进了旱育秧技术。
- 方展森关丽君
-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旱育秧技术增温效果水稻增产
- 水稻寒冷纱旱育秧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
- 1986年
- 1982年以来,对寒冷纱和塑料薄膜双重拱式覆盖旱育秧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胶纱寒冷纱适于水稻早育秧,适用的网目范围为10~#—12~#。在该范围内,网纱的透光率为85—88%,减风率为14—23%,且喷洒作业质量优良。对这种育秧技术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进行了中间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良好的保温,透光和防风效果。育秧方法即简便又安安实用,明显地减轻了立枯病初青枯病的发病率,育出的秧苗整齐而健壮。因此,这一技术适用于寒冷地区各种水稻旱育秧,特别是中、小苗育秧。
- 方展森关丽君
- 关键词:旱育秧技术旱育苗青枯病增产效果湿润育秧背负式喷雾器
- 吉林省水稻冷害减产主要原因及其解决途径的探讨被引量:1
- 1979年
- 解放以来,我省水稻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水稻总产量增长二点八倍(1971—1975年五年平均与1951—1955年五年平均相比较)。但据近十年(1966—1975年)统计,水稻总产仅与单产有关(r=0.9498**),而与种植面积无关(r=0.1980);如冷害减产年份(1969、1972年)不参加统计,总产与单产(r=0.8874**),总产与种植面积(r=0.7349*)均呈显著正相关。
- 方展森
- 关键词:水稻冷害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高寒山区减产率穗期
- 北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 第1报 研究概要被引量:18
- 1991年
- 1987—1989年由国家农业部引进“寒地水稻旱育稀植”项目,委托吉林、辽宁和山西三省农科院在不同土壤气候地区试验。本项研究根据不同土壤育秧试验和系统测试结果,从土壤反应和气候生态角度,阐明原技术某些关键技术不适应我国北方土壤气候的机理,研究总结出我国北方不同土壤类型地区旱育秧技术。根据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的田间试验结果,从形态机能入手阐明了旱育稀植壮秆大穗和高度结实的机理,证明旱育稀植水稻具有稳定的高产潜力,并说明亩产量600—650公斤的适宜穗粒结构为:每平方米400穗,每穗90—100粒,结实率85%。比较了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水稻前、后期生育差异利弊,提出我国北方水稻旱育稀植3种技术类型。本项试验研究成果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应用较快,各种技术条件下均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方展森关丽君王枫林王一凡董春田张昌禄王广元金振光
- 关键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
- 北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 第2报.北方几种不同土壤地区水稻旱育秧技术被引量:4
- 1991年
- 研究发现旱育秧过程中盐渍化、石灰性土壤 pH 的变化与非盐渍化土壤有重大差别,阐明了我国北方沿用旱育秧引进技术调酸标准而育秧效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我国北方4种土壤类型地区旱育秧床土调制技术标准;针对我国北方气候特点提出控制旱秧田棚内空气湿度,以防止极端干燥高温危害;试验改进提出了隔离层成苗旱育秧技术,适应于各种不同土壤类型地区。上述研究结果的应用解除了我国北方旱育秧立枯病和青枯死苗的严重危害,在各种土壤地区成功培育出旱秧苗,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石灰性土、氯化钠盐碱土稻区旱育秧技术。
- 关丽君方展森王枫林王一凡董春田张昌禄王广元金振光
- 关键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土壤
- 改进水稻旱育秧技术的研究——第四报:大棚框育秧技术及生产应用评价被引量:1
- 1983年
- 单纯使用大苗插秧,一个生产单位往往不能在最适期内插完秧。为了延长插秧适期的幅度,需要配合应用带土中(大)苗,以提早插秧始期。另外希望提供一种成本低而且可在早期适于机插的育秧技术。因此,以我们提出的窄、长、矮结构大棚和经过稻草改良的床土为基础,1980年以来在永吉县土城子公社巴虎大队进行了大棚框育秧技术及效果的试验研究。1982年土城子公社巴虎大队防御冷害实验区,以大棚框育秧做为早插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 方展森关丽君
- 关键词:育秧技术旱育秧湿润育秧适期耐冷性插秧期
- 北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 第3报 高产机理及不同土壤气候地区的应用被引量:11
- 1992年
- 在北方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证明旱育稀植水稻以壮秆大穗和高度结实增产,具有稳定高产潜力。从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的形态机能入手,阐明了旱育稀植水稻高产机理:单株茎秆干重大,上部叶片长,基部节间粗壮,茎秆大维管束数量多是形成壮秆大穗的基础;叶片较厚,上位三叶叶片较长但保持直立,形成高光效的冠层结构,穗颈大维管束截面积大,是高度结实的基础。分析比较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旱育稀植水稻初期和后期生育特点,提出了我国北方旱育稀植三种技术类型。
- 方展森关丽君王枫林王一凡董春田张昌禄王广元金振兴
- 关键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