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圣云
- 作品数:28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马里兰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豚鼠胃肠道粘膜下神经丛的形态差异
- 1993年
- 使用NADH黄递酶组化法和自制的测试方格描绘法探讨胃肠道各段粘膜下神经丛的形态差异.结果发现,胃粘膜下神经丛神经节很少,主要存在于胃底和幽门窦.三段小肠粘膜下神经丛形态基本类似,神经网格较小较密,神经节较多较小.大肠各段的粘膜下神经丛呈现明显的差异.盲肠粘膜下神经丛的网格是胃肠道中最大最稀的.升结肠粘膜下神经丛神经节最大,节间束最粗,并出现神经节与神经节直接相连现象.此外,在小肠和盲肠,可见粘膜下神经丛与血管伴行现象.
- 吴瑞炜方圣云
- 关键词:胃肠道
- 人小肠粘膜内神经元的存在和分布
- 1995年
- 观察发现,在人小肠粘膜内有神经元,存在于粘膜肌层内和固有层内。在国有层内,多数神经元紧贴粘膜肌,少数离粘膜肌有一定距离;极少数高位神经元约在粘膜1/2以上的高度处,离粘膜肌约95μm。因此可以认为,人小肠粘膜中有粘膜肌层内,紧贴粘膜肌的固有层内,以及在离粘膜肌有一定距离的小肠腺之间的3类粘膜内神经元。
- 吴瑞炜方圣云程时媛
- 关键词:神经元组织化学小肠粘膜
- 阑尾肌层内神经节细胞的分布被引量:3
- 1994年
- 正常阑尾肌层内组成神经丛的神经节主要分布在内环行肌层内,少数存在于外纵行肌层内,在内环行和外纵行肌层之间偶见.三种染色方法的结果表明,NADH黄递酶组化法是探讨胃肠道神经节细胞的较好方法.
- 吴瑞炜方圣云齐威琴
- 关键词:阑尾神经节NADH
- 乙肝病毒HBx基因稳转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诱导的内质网应激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建立乙肝病毒(HBV)HBx基因稳转细胞系,并观察该细胞系的增殖活性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法从HepG2.2.15细胞株中克隆HBx基因编码区片段,构建pcDNA3.1-HBx真核表达质粒。利用脂质体将pcDNA3.1-HBx转染至人HepG2细胞系,通过G418筛选后,经Western blot法对HBx的表达进行验证。并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观察过表达HBx蛋白对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HBx的真核表达质粒;建立了HBV HBx基因稳转细胞系;MTT法检测显示该细胞系增殖活性明显上升;同时也发现HBx基因的过表达可上调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BiP、PERK、ATF6、XBP1、MANF的表达,而CHOP的表达降低。结论 HBx基因过表达可诱导内质网应激,并促进HepG2细胞增殖。
- 陆鹏姜同翠陈露沈玉君沈玉先方圣云
- 关键词:细胞增殖内质网应激
- MANF减轻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神经损伤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对6-OHDA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表达纯化人重组MANF蛋白;将6-OHDA立体定位注射至大鼠纹状体区,制备大鼠帕金森模型;将3个剂量(5、10、20μg)纯化的MANF注射至模型大鼠纹状体区,腹腔注射司来吉兰作为阳性对照,纹状体直接注射PBS作为阴性对照;计数大鼠给药前后由阿扑吗啡诱导的由损伤侧向健侧不对称的旋转次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大鼠黑质、纹状体部位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结果 10μg MANF组大鼠的旋转行为较PBS组明显减少,效果与司来吉兰组相近。MANF注射后对黑质部位TH阳性神经元数量和纹状体部位TH阳性神经纤维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恢复。结论 MANF能减轻6-OHDA引起的帕金森模型大鼠的神经损伤。
- 汪运红沈玉君冯利杰王海萍方圣云沈玉先
- 关键词:帕金森病动物模型6-OHDA
- 豚鼠小肠粘膜下层内神经节丛与血管的伴行现象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应用NADH黄递酶联合Karnovsky-Roots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技术研究了豚鼠小肠粘膜下层铺片上神经节丛与血管的关系,结果发现,由肌层穿入粘膜下层的小动、静脉及其分支互相伴行,环绕肠壁;动、静脉两侧有大致平行走向的伴行神经节丛,并从伴行的神经节丛发出分支终止于动、静脉壁上以及连接动、静脉两侧的神经节丛之间有纤维束相连。这种伴行现象在小动、静脉起始段和第一级分支段最为明显。伴行的神经节多数呈长梭形,其长轴与血管长轴平行。在血管“人”字形分支处,可见到“人”字形神经节,常位于静脉叉内。上述结果提示,伴行的神经节丛可能调节粘膜下层和粘膜的血流,从而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
- 吴瑞炜方圣云殷福琴
- 关键词:血管小肠组织化学
- 人胎儿手、脚皮内环层小体的分布与结构观察
- 1992年
- 对77例受精龄为12~38周人胎儿手、脚皮内环层小体的分布与结构,进行显微测量和光镜观察。发现在手、脚皮内的不同部位,环层小体的出现时间和发育程度都不同。出现较早的是在第12周龄拇指、食指、无名指与小指的真皮深层内。刚出现时形态较小,结构简单。随着胎龄的增长,分布部位逐渐扩大,形态变大。发育程度不同的环层小体常共存于一个胎龄期的同一部位。最后对环层小体的发生进行了讨论。
- 徐传良方圣云朱永红谭幼均
- 关键词:胎儿环层小体
- 子宫颈酸性磷酸酶在恶性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中异常表达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子宫颈酸性磷酸酶(cervical acid phosphatase,CAP)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异常表达。方法选择30例确诊为子宫颈SCC的住院患者,手术前采集子宫颈涂片,分别进行传统的巴氏染色和CAP检测。CAP的检测采用FSC-811染色试剂盒,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物质为CAP阳性。巴氏染色结果的判定采用TBS分级系统。结果正常的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中CAP表达为阴性,而正常的子宫颈管细胞中CAP表达阳性;30例诊断为子宫颈SCC的患者子宫颈涂片中CAP均为阳性。典型的CAP细胞内分布呈颗粒状,这可能与溶酶体的分布一致。结论 CAP在子宫颈SCC中的表达或活性增加,提示CAP有可能成为子宫颈SCC的生物标记物。
- 胡健力李洪言魏兆莲孟刚方圣云沈玉先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鳞状细胞酸性磷酸酶巴氏染色
- 胎儿阑尾淋巴组织发生与炎性样肠腺关系的探讨
- 1991年
- 共收集12~38周胎儿阑尾标本68例,取其中段作部分连续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发现:淋巴组织出现于第17周’17~20周的半数阑尾可见淋巴组织,21周后阑尾淋巴组织的出现率为90%左右。淋巴组织的形态在28周以前以淋巴细胞群为主,29周以后以淋巴小结为主。阑尾的淋巴组织多,其炎性样肠腺的出现率高。相反,切面上的炎性样肠腺数越多,其淋巴组织就越丰富。
- 方圣云徐传良
- 关键词:胎儿阑尾淋巴组织
- 泛素连接酶hHrd1在人乳腺癌组织表达的意义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一种泛素连接酶hHrd1在人乳腺癌发病中的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正常人乳腺组织、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hHrdl的表达。结果人乳腺癌组织hHrd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强于正常人乳腺组织、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癌(或伴早浸)与浸润性导管癌相比,表达水平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hHrd1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P>0.05)。结论泛素连接酶hHrd1参与人乳腺癌的发生。
- 吕正梅贾友苏王盛花方圣云吴强
- 关键词:泛素连接酶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