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琳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自我
  • 1篇德拉布尔
  • 1篇新批评
  • 1篇新批评解读
  • 1篇心理解读
  • 1篇叙事
  • 1篇叙事风格
  • 1篇英语
  • 1篇英语文学
  • 1篇语文
  • 1篇语文学
  • 1篇早期小说
  • 1篇早期小说创作
  • 1篇指涉
  • 1篇赏析
  • 1篇少数族裔
  • 1篇时间观
  • 1篇视阈
  • 1篇女勇士
  • 1篇评说

机构

  • 7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新华学院

作者

  • 7篇戴琳
  • 1篇吴晓群

传媒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铜陵学院学报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女勇士》是非评说被引量:3
2005年
华裔作家汤婷婷是美国文坛一位颇有影响的小说家,她所创作的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相冲突为主题的小说受到读者与评论界一致好评,尤其是其代表作《女勇士》。本文就该作的是非功过作一客观评说,认为,作品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还是应该历史地分析,宽容地对待,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难,以有利于华裔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戴琳
关键词:《女勇士》宽容
解读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早期小说创作中的“自我指涉"现象被引量:6
2006年
细读当代英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早期小说,明显可辨其中作家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的痕迹。针对这种作家的“自我指涉”现象,笔者先从新历史主义批评关于“文学的社会功用”的理论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继而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文学分析的终极武器,从“存在决定意识”的角度,道明这种“自我指涉”现象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客观必然性。
戴琳
关键词:德拉布尔早期小说自我指涉
在时间中穿梭——从《洛丽塔》的叙事风格看纳博科夫的时间观被引量:5
2005年
纳博科夫的作品以其超凡的实验性与丰富的暗示见称。本文就作者的代表作,也是其最享盛誉的作品《洛丽塔》展开讨论,通过对其独特叙事风格的透视,揭示作者对时间的感知。纳博科夫在这部作品中的确可以说重新定义了时间,在他的观念中,时间实际上是记忆中的永恒。
戴琳
关键词:纳博科夫洛丽塔叙事风格
从文化孤儿到文化全球化——少数族裔的英语文学创作联想被引量:1
2005年
远离母国的文化孤儿们被称为少数族裔。他们辛勤地创作,引领着英语文学的浪潮,推动着文化全球化的进程。面对日益全球化的文学和文化,中国应加强本土文化建设,强调本土视角,确立中国文化的主流文化地位,做大国的学术。
戴琳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少数族裔文学创作联想英语文学文化地位
自由与孤独,追求与代价——《法国中尉的女人》赏析被引量:2
2005年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本文以分析其中主要角色的不同追求和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为切入口,意在剖析作者对自由、追求和代价的看法,指出作者创作此书旨在抨击虚伪、没落的维多利亚时代。
戴琳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维多利亚时代
人格结构理论视阈下《在切瑟尔海滩上》中爱德华的心理解读被引量:2
2015年
伊恩·麦克尤恩的《在切瑟尔海滩上》讲述的是一对新婚夫妇——弗洛伦斯与爱德华新婚之夜圆房失败而最终遗憾分手的爱情故事。文章试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解读作品中男主人公爱德华的"本我""自我"及"超我"之间的挣扎,发现爱德华的心理经历着三种变化:"自我"压抑"本我","本我"不顾"超我",以及"超我"战胜"自我",以此来分析两人新婚之夜不欢而散的主要原因。
吴晓群戴琳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新批评解读被引量:6
2004年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本文拟从英美新批评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层的解读.通过对作品的精细阅读,作者认为,小说蕴涵丰富,不仅表现了多重主题,可以有多层面的理解,而且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解剖,其艺术含量之高,非一般作品可比拟.
戴琳
关键词:《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新批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