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梅
-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秋季黄河pCO_2控制因素及水-气界面通量被引量:30
- 2009年
- 根据2006年11月1-10日,秋季黄河平水期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现场实测数据及相关同步观测资料,对黄河表层水pCO2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体pCO2在80-166 Pa,平均值110 Pa,在世界主要河流中属中等偏下水平;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性,中游高于上游和下游。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对pCO2有一定的影响但强度较弱,即使在叶绿素最高值3.58μg/L的包头站pCO2仍达到91 Pa。黄河水体有机物含量较低且继承了陆源有机物难降解的特性,干流和库区EpCO2/AOU的比值为0.14和0.20,远低于生物好氧呼吸作用控制水体pCO2的理论下限0.62,因此,生物好氧呼吸作用对水体pCO2的贡献不大。悬浮物(TSS)含量为3.77-1308mg/L,溶解无机碳(DIC)含量为3.03-4.14 mmol/L,普遍高于世界其它河流且最大值均出现在潼关站;同时水体pCO2与TSS、PIC、DIC含量具有极好的正相关性。因此黄河流域强烈的机械侵蚀和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碳酸盐体系是控制水体pCO2的主要因素。利用Wanninkhof提出的淡水水-气交换系数的通量模式估算,黄河水域水-气界面CO2交换速率约为0.229μmol/m^2.s,秋季可向大气释放CO214.5亿moL,相当于8 250 km^2草原或是112 km^2森林一年的固碳量。黄河CO2释放通量与渥太华河相近,但要远小于亚马逊河。
- 张龙军徐雪梅温志超
- 关键词:黄河
- 秋季黄河主流碳的输运特征
- 本论文通过2006年11月对黄河各主要站位表层水体碳参数的调查,在沉降分级法的基础上,结合激光粒度仪的粒度测定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研究了黄河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分布及输运特征,同时借助于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
- 徐雪梅
- 关键词:黄河碳
- 文献传递
- 黄河不同粒径悬浮物中POC含量及输运特征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悬浮物(TSS)粒径与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关系的研究,是河流POC形态变化及输送过程和输运通量研究的基础.本研究在沉降分级法基础上,结合激光粒度仪粒度测定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对2005-06-29黄河利津站、2005-09-27黄河口低盐度区以及2006年11月兰州、潼关、花园口各站TSS样品分析发现:黄河TSS中POC与其对应的中值粒径存在良好的负指数关系,POC的极限值为0.56%,普遍低于世界其它河流;黄河不同区段站位TSS性质不同使各样品相同粒级间POC存在明显的差异,黄河口站>花园口站>兰州站>潼关站>利津站,如<8μm粒级TSS中POC依次是0.661%、0.627%、0.550%、0.505%、0.493%;黄河各粒级TSS所承载的POC量占样品POC总量的比例在不同区段各样品间极其相近,POC随TSS粒径增大显著递减,80%以上的POC集中在<16μm的TSS中,而粒径<32μm的TSS承载了95%以上的POC.可见虽然黄河自西向东横跨5000km之多,落差达4000m以上,但POC的输运规律具有一致性,TSS粒径是控制POC输运特性的主要因素.
- 张龙军徐雪梅何会军
- 关键词:黄河颗粒有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