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晋

作品数:30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8篇喉癌
  • 6篇肿瘤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结
  • 5篇颈淋巴
  • 5篇颈淋巴结
  • 5篇基因
  • 4篇心肌
  • 4篇鳞癌
  • 4篇免疫
  • 3篇心肌损伤
  • 3篇肾上腺
  • 3篇肾上腺素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组织化学
  • 3篇教学
  • 3篇表达及临床意...

机构

  • 29篇哈尔滨医科大...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29篇徐晋
  • 12篇张杰武
  • 4篇何国庆
  • 4篇贾深汕
  • 4篇宋铁军
  • 3篇张萱
  • 3篇徐玉东
  • 3篇傅松滨
  • 3篇张宝东
  • 3篇裴荣
  • 2篇李燕华
  • 2篇张贵寅
  • 2篇王荣华
  • 2篇张淑娟
  • 2篇齐玲
  • 2篇刘强
  • 2篇赵雪松
  • 1篇何月涵
  • 1篇张思雅
  • 1篇张湛波

传媒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喉癌中PAK1基因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PAK1(p21activated kinase1)基因在喉癌组织中mRNA水平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PAK1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62例喉癌中PAK1基因mRNA水平的阳性表达率为72.58%(45例),PAK1的表达与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不良预后相关(P〈0.05)。结论喉癌中PAK1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上调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不良预后有关,表明PAK1可能成为喉癌治疗中的新靶点。
何国庆管强张喜军张杰武姬宏飞徐晋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PAK1
基于整合网络和联合策略预测心肌梗死的新致病基因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基于整合网络和联合策略预测心肌梗死的新致病基因。方法: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提出基于蛋白质亚细胞定位信息,构建区域化的蛋白质互作的整合网络;通过疾病风险基因与已知致病基因的功能一致性程度和互作相关性的强度联合筛选的新策略,预测心肌梗死的新致病基因。结果:预测出10个心肌梗死的新致病基因(CCL19、CCL25、COMP、CCL11、CCL7、F2、KLKB1、HTR6、ADRB1、BDKRB2),其中8个基因(CCL19、CCL25、CCL11、CCL7、F2、KLKB1、ADRB1、BDKRB2)经文献证实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2个基因(COMP、HTR6)尚需实验验证。结论:基于整合网络和联合策略预测出10个心肌梗死的新致病基因,此方法为探索复疾病的致病基因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阐明复杂疾病的致病机理。
吕亚娜陈丽娜徐晋李琬苗正强曲晓莉张思雅李为国贾婿冯陈晨何月涵黄昊侯敏
关键词:心肌梗死蛋白质互作网络
Cyclin D1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与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43例口腔鳞癌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情况,并将其阳性表达率与口腔鳞癌的患者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预后做统计学分析。结果CyclinD1在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增加,其阳性表达率与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但与患者性别、病理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之间无相关性。结论CyclinD1异常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裴荣何国庆徐晋张杰武
关键词:口腔肿瘤CYCLIND1
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根据学生专业层次,确定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辅手段,联系临床问题,增加课堂趣味性:注重不同学科联系,有机整合相关内容;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及时开设实验课,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五个环节紧密结合,有机搭配,是...
徐晋张淑娟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
文献传递
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 分析胸大肌肌皮瓣在各种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 1988年至 1998年间应用该肌皮瓣对 32例头颈部癌术后缺损进行即刻修复效果。结果  32块胸大肌肌皮瓣中 2 9块 (90 6 % ,2 9/ 32 )完全成活 ,取得了良好的外形和功能效果。 1块 (3 1% ,1/ 32 )完全坏死 ,2块 (6 .3% ,2 / 32 )部分坏死。结论 胸大肌肌皮瓣是一种非常实用而优良的修复材料。它具有丰富的组织量 ,优良的血液供应 ,且与头颈部邻近 ,在多种情况下可以应用 。
张杰武徐晋刘盛江赵雪松孙冰贾深汕
关键词:胸大肌肌皮瓣头颈部癌头颈部缺损
树突状细胞在喉癌颈淋巴结中的浸润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通过对颈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浸润密度进行定量分析 ,探讨DC在喉癌患者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47例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喉癌患者的 15 7枚颈淋巴结石蜡标本被重新制备 ,用抗S 10 0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ABC法显示DC的分布并检测其浸润密度。结果 无转移组淋巴结DC浸润密度平均为 (5 7.2± 16 .0 )个 /mm2 ,有转移组平均为(38.3± 14.9)个 /mm2 ,2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术后生存期超过 5年者 2 0例 ,其颈淋巴结中DC密度平均为 (6 1.6± 19.6 )个 /mm2 ;2 7例生存期少于 5年者平均为 (37.9± 13.7)个 /mm2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颈淋巴结中DC的浸润对喉癌患者免疫防御机制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反映了机体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潜能。其浸润密度反映了该患者的抗肿瘤免疫状态 ,可以作为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张杰武徐晋贾深汕
关键词:喉肿瘤树突状细胞颈淋巴结清扫术肿瘤浸润
Cyclin D1在喉癌和下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喉和下咽鳞状细胞癌中Cyclin D1的表达与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喉癌和下咽癌60例中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并将其表达与喉癌和下咽癌的患者性别、临床分类、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做统计学分析。结果Cyclin D1在喉癌和下咽癌中表达率增加,其表达与喉癌和下咽癌的病理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但与患者性别、肿瘤原发部位、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Cyclin D1异常表达在喉癌和下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喉癌和下咽癌恶性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何国庆徐晋裴荣张杰武
关键词:喉肿瘤下咽肿瘤CYCLIND1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丹参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8
1996年
用组化和电镜方法观察大鼠肾脏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后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活性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观察丹参对这种异常改变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再灌注后AKP活性明显降低,超微结构损害最重,丹参对这种异常改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张萱韩丽姝徐晋齐玲张宝东葛春芳刘强
关键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丹参AKP酶组织化学线粒体
全文增补中
基于教师发展共同体的高等医学院校院级督导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23年
教学督导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二级院系督导与校级督导工作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师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并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以此为契机,学院督导体制与时俱进,秉承动态、平等、互动、协作的理念,以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为路径,形成督学一体、评导结合、示范性引领与个性化帮扶统筹的院级教学督导新模式。文章将就此模式的构建、实施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
闫彦徐晋宋英莉吴楠原晨曹博
关键词:教学督导教师发展共同体高等医学院校
异丙肾上腺素导致大鼠心肌损伤的酶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9
1995年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10±20g。正常对照组10只,实验组40只,每只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P)5.0mg/kg,在注射后4、12、24、48小时,分别处死10只大鼠,取出心脏,进行(1)HE染色,(2)组化染色,按Pearson法显示SDH,用物镜测微网计算每组SDH活性产物的缺失面积;(3)超微结构观察,按立体学图像分析原理,用《多功能医学图像处理系统》微机计算各组电镜片中线粒体体密度值。本实验的观察表明:心肌细胞SDH在注射ISP后显示出不同的阶段性变化;SDH的活性产物缺失部位与HE染色的心肌坏死部位一致;心肌SDH的活性变化与线粒体的损伤同时出现,并与线粒体的破坏程度密切相关。
徐晋张杰武马肃宋铁军张萱
关键词:心肌琥珀酸脱氢酶超微结构酶组织化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