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彼得·埃森曼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篇犹太人博物馆
  • 1篇指示符
  • 1篇论文形式
  • 1篇密斯
  • 1篇解构
  • 1篇NOTES

机构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央美术学院
  • 1篇剑桥大学

作者

  • 2篇彼得·埃森曼
  • 1篇汪霞
  • 1篇范路
  • 1篇魏泽松
  • 1篇李东

传媒

  • 2篇建筑师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轴线的解构:丹尼尔·里伯斯金,犹太人博物馆,1989~1999年被引量:3
2015年
20世纪70年代,罗莎琳德·克劳斯(Rosalind Krauss)[1]在纽约的建筑与城市研究所(Institute for Architecture and Urban Studies),以"指示符号札记(Notes on the Index)"为题,进行了两场重要讲座。之后,这两场讲座的内容以论文形式发表在杂志《十月》(October)第3期(1977年春)和第4期(1977年秋)上面。在讲座中,克劳斯讨论了形象符号(icon)、象征符号(symbo1)和指示符号(index)的区别,而这种区别是由C·S·皮尔斯最先提出来的。对皮尔斯来说,形象符号与其对象具有视觉上的相似性。
彼得·埃森曼范路
关键词:论文形式NOTES指示符
密斯与缺失的形体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介绍了密斯的伊利诺斯理工学院(ⅡT)学生中心竞赛建筑方案的背景资料,并以此作为主要例证,阐述了作者彼得艾森曼对密斯独特的图形与基地间的渗透性处理,以及对柱截面发展的兴趣与关注。在某种意义上,这篇文章是作者关于密斯对伊利诺斯理工学院校园设计方案基本特征的探索,同时本文通过工程设计实践比较与理论分析指出了该设计项目的重大历史意义所在。
彼得·埃森曼魏泽松汪霞李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