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蓉蓉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舌骨
  • 1篇舌骨下
  • 1篇舌骨下肌皮瓣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前
  • 1篇术前评估
  • 1篇中央区
  • 1篇外耳
  • 1篇外耳道
  • 1篇外耳道癌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手术
  • 1篇显微外科
  • 1篇显微外科手术
  • 1篇腺肿瘤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彭蓉蓉
  • 3篇杨安奎
  • 2篇袁步奇
  • 2篇丁卫泉
  • 2篇欧阳电
  • 1篇李立
  • 1篇陈艳峰
  • 1篇刘天润
  • 1篇崔春艳
  • 1篇陈伟超
  • 1篇门倩倩
  • 1篇苏旋
  • 1篇黄晨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薄层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作用
2012年
目的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CT特点及探讨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颈部CT平扫+增强,并与术后病理比较。结果 1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CT可见的淋巴结共350枚。病理诊断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99例患者可见292枚淋巴结,其中13枚有钙化,200枚有包膜外侵犯,146枚有淋巴结强化,48枚有坏死,其淋巴结短径和长径的平均值分别为6.5 mm和8.5 mm。病理诊断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50例患者中,33例可见58枚淋巴结,无一枚有钙化,7枚有包膜外侵犯,9枚有淋巴结强化,8枚有坏死,其淋巴结短径和长径的平均值分别为4.4 mm和6.1 mm。CT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有无转移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34.0%。结论有无钙化、包膜外侵、强化及坏死及淋巴结的长短径是CT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严格应用这些指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对诊断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帮助。
彭蓉蓉崔春艳黄晨门倩倩苏旋李立杨安奎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外耳道癌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总结外耳道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生存状况,探讨外耳道癌的治疗方法及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199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2例外耳道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根据修改Pittsburgh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包括Ⅱ期患者3例,Ⅲ期患者3例,Ⅳ期患者6例,其中3例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3例患者行单纯化疗。结果:全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42.0%,其中,Ⅱ期患者的为100.0%,Ⅲ箒Ⅳ期患者为22.2%。全组患者中,8例死于肿瘤,其中6例死于局部复发,2例死于远处转移。结论:2年生存率与分期直接相关;早期外耳道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外耳道癌预后较差,其治疗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
丁卫泉杨安奎欧阳电刘天润袁步奇彭蓉蓉
关键词:耳肿瘤
舌骨下肌皮瓣在早期口底癌术后口底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舌骨下肌皮瓣修复早期口底癌术后口底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从1993年3月至2009年6月,以甲状腺上动、静脉及颈袢神经为蒂,用颈前舌骨下皮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及肩胛舌骨肌上腹组成的舌骨下肌皮瓣(最大面积8Bm×3em)修复早期VI底癌术后口底缺损11例。结果保护甲状腺上动脉颈阔肌支的7例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口底均获成功。未保护甲状腺上动脉颈阔肌支的4例中2例出现表层坏死。随访24-195个月,1例出现I区淋巴结肿瘤复发.经挽救性手术后至今生存,其余10例均无瘤生存至今。1l例患者术后无吞咽困难,无发音障碍和无伸舌受限。结论舌骨下肌皮瓣是修复早期口底癌术后口底缺损的主要方法之一。
欧阳电陈伟超陈艳峰丁卫泉袁步奇彭蓉蓉杨安奎
关键词:口底癌舌骨下肌皮瓣显微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