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莉莉

作品数:10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响应面
  • 4篇响应面法
  • 4篇还原糖
  • 3篇淀粉
  • 2篇玉米皮渣
  • 2篇蒸汽爆破
  • 2篇皮渣
  • 2篇猪肉
  • 2篇苡仁
  • 2篇薏苡
  • 2篇薏苡仁
  • 2篇微波
  • 2篇冷却猪肉
  • 2篇米皮
  • 1篇淀粉性质
  • 1篇淀粉粘度
  • 1篇多酚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机构

  • 10篇黑龙江八一农...

作者

  • 10篇张莉莉
  • 7篇曹龙奎
  • 6篇李文杰
  • 6篇寇芳
  • 6篇康丽君
  • 5篇尹婧
  • 2篇于长青
  • 2篇王维浩
  • 1篇李洪飞
  • 1篇贾鹏禹

传媒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农产品加工(...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冷却猪肉中复合保鲜剂配比优化研究
2010年
按照五因子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方案,确定了Nisin、纳他霉素、溶菌酶、茶多酚和壳聚糖复合保鲜冷却猪肉的交互作用,获得最佳配比。结果表明:5种保鲜剂的抑菌效果依次为溶菌酶>壳聚糖>茶多酚>Nisin>纳他霉素;溶菌酶与Nisin、溶菌酶与壳聚糖间存在显著交互效应(P<0.05);浸泡用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比为Nisin0.10%、纳他霉素0.13%、溶菌酶0.20%、茶多酚1.8%、壳聚糖1.8%。
张莉莉于长青
关键词:冷却猪肉保鲜NISIN纳他霉素溶菌酶茶多酚
超微粉碎对小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对小米进行处理,分别对小米粉体的粒径、休止角和滑角、溶解性、酶解性及糊化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米超微粉体粒径越小,粉体溶解度越大,糊化温度越低,小米粉体粒径为35.87μm时,溶解度最高为11.2%(100℃),糊化温度为48.64℃,酶解时间为45.23 min,酶解速度为0.106 g·min-1。通过超微粉碎,小米粉体的冻融稳定性、酶解性质、沉降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改善,且差异显著(P<0.05)。
王维浩张莉莉李文杰曹龙奎
关键词:超微粉碎技术小米理化特性
微波湿热处理对薏苡仁淀粉性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以薏苡仁淀粉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不同湿度的淀粉进行不同时间的湿热处理,研究不同条件的微波湿热处理对薏苡仁淀粉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微波湿热处理后,与原薏苡仁淀粉相比,处理后淀粉的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增加17.48%,其缓慢消化淀粉质量分数增加12.37%,其抗性淀粉质量分数增加8.66%,其糊化温度升高2.00℃,其热焓值下降7.56 J/g,处理后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生值均降低;处理后淀粉的晶型不变仍为A型,相对结晶度降低9.39%。对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多数淀粉性质与处理时间及湿度呈显著相关性,且处理湿度对淀粉的影响大于处理时间。
尹婧康丽君寇芳李文杰张莉莉曹龙奎
玉米种皮蒸汽爆破处理对酸降解制备还原糖相关性研究
2015年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蒸汽爆破作用强度对玉米种皮中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采用蒸汽爆破方法的不同汽爆压力、维压时间和物料含水量分别对玉米种皮的作用,测定其还原糖得率。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压力1.0 MPa,维压时间20 s,玉米种皮含水量23.76%时为最佳;在此条件下,对蒸汽爆破后的玉米种皮进行降解,酸度0.8%,温度为110℃下水解1.5 h,还原糖得率为49.98%。与前期试验对比,未经汽爆处理的还原糖得率为45.1%,增加了4.88%,说明此优化工艺条件可行。
张莉莉曹龙奎
关键词:蒸汽爆破玉米种皮还原糖降解正交法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微波协同提取薏苡仁淀粉工艺参数被引量:8
2016年
以薏苡仁为原料,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薏苡仁淀粉,考察了料液比、Na OH溶液的质量分数、提取温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对薏苡仁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薏苡仁淀粉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提取薏苡仁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9(g/m L),Na OH溶液质量分数0.30%,提取温度34℃,微波功率134 W,提取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可达93.15%。验证实验表明,其与预测值接近,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本实验方法与传统碱提法、单纯微波辅助法、单纯超声波辅助法相比,薏苡仁淀粉提取率分别增加18.97%、12.78%、10.39%。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法具有省时,提取率高的优点,可用于薏苡仁淀粉的提取。
尹婧寇芳康丽君张莉莉李文杰曹龙奎
关键词:薏苡仁淀粉超声-微波协同提取
磷酸三钠对提高冷却猪肉持水性优化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为确定磷酸三钠对提高冷却猪肉持水性的最优条件,将冷却猪肉经不同的磷酸三钠浸泡液质量分数、处理时间、pH值处理后,通过测定其汁液流失率和蒸煮损失率。结果表明,最佳组合为磷酸三钠质量分数2%、处理时间25h、pH值12.1,且肉与溶液的质量比以1:0.3~1:1.0为宜。
张莉莉于长青
关键词:磷酸三钠冷却猪肉持水力
超声-微波协同法水解玉米皮渣制备还原糖的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提高湿法加工玉米淀粉过程产生的玉米皮渣中还原糖的得率,实验以玉米皮渣为原料,研究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功能糖的最优工艺条件,对硫酸浓度、降解时间、微波功率和料液比4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中心组合实验,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降解的最优工艺参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水解产物的组分。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硫酸浓度3%、降解时间60 min、微波功率500 W、料液比1∶28(g/m L),还原糖含量为65.82%,比未经超声微波作用降解液中还原糖含量高出20.72%。降解液经HPLC分析后发现含5种还原糖,分别为D-葡萄糖相对含量为17.04%,D-木糖相对含量49.06%,D-半乳糖相对含量2.64%,L-阿拉伯糖相对含量30.13%,D-果糖相对含量为1.13%。
张莉莉康丽君寇芳王维浩李文杰尹婧曹龙奎
关键词:玉米皮渣响应面法还原糖
响应面试验优化微波-超声协同辅助硫酸降解玉米秸秆工艺被引量:9
2016年
研究微波、超声与微波-超声3种辅助硫酸降解玉米秸秆方法,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微波-超声协同辅助硫酸降解玉米秸秆的工艺进行优化,建立还原糖得率的五元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单因素效应分析、边际效应分析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分析。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82℃、时间153 min、硫酸体积分数3.1%、料液比1∶45(g/m L)和微波功率634 W,在此条件下,还原糖得率最大值为41.24%,实际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度高,说明该模型切实可行。与在温度120℃、硫酸体积分数3%、料液比1∶20(g/m L)、时间2 h条件下水解玉米秸秆还原糖得率相比,含量提高6.6%。并通过离子色谱分析得出阿拉伯糖含量为1.75%,半乳糖含量为0.44%,葡萄糖含量为15.65%,木糖含量为7.98%,果糖含量为15.34%,纤维二糖含量为0.09%。
李文杰李洪飞王维浩贾鹏禹康丽君寇芳张莉莉尹婧曹龙奎
关键词:玉米秸秆微波还原糖响应面法离子色谱
响应面试验优化蒸汽爆破酸解制备玉米皮渣还原糖工艺及水解程度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为提高湿法加工玉米淀粉产生的副产物玉米皮渣中还原糖的得率,以玉米皮渣为原料,研究蒸汽爆破处理原料、酸水解法制备还原糖的最优工艺条件,对硫酸体积分数、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和料液比4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Box-Behnken试验,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降解的最优工艺参数,通过离子色谱法分析水解产物的组分。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硫酸体积分数1.66%、水解时间1.5 h、水解温度120℃、料液比1∶10(g/m L),此条件下还原糖含量为54.61%,比未经蒸汽爆破处理的降解液中还原糖含量高出9.58%。降解液经离子色谱分析后发现主要含3种还原糖,分别为D-葡萄糖19.34?mg/m L、D-木糖16.01?mg/m L、L-阿拉伯糖10.37?mg/m L。同时对降解剩余物进行分析后发现,与原料相比蒸汽爆破酸解剩余物的纤维结构较疏松,裂解程度大,表面有孔洞和裂痕,说明蒸汽爆破酸解处理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溶解力较强。这与两者降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结果相一致。
张莉莉宁冬雪康丽君寇芳夏甜天曹龙奎
关键词:玉米皮渣响应面法还原糖
酵母菌与乳酸菌发酵对小米淀粉粘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自然发酵受环境和微生物的影响大,难实现发酵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故研究自然发酵优势菌对小米淀粉的影响很有必要。选取内蒙古赤峰生产的黄金苗小米为原料,利用自然发酵纯化的酵母菌与乳酸菌为菌种进行纯种发酵96 h,并且与自然发酵后的小米淀粉比较,分析淀粉的粘度、衰减值和回生值的变化。采用0.2 g/100 m L的Na OH溶液提取3 h的方法来提取发酵后小米中的淀粉,并对其发酵液中固形物的含量、p H、淀粉的粘度特性、偏光十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三种发酵方法所得的发酵液中总固形物的含量都增加;较自然发酵相比,发酵前24 h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液中的p H下降迅速,之后变化缓慢;淀粉粘度特性表明,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终止时,其粘度的起始温度、衰减值、回生值较自然发酵相比都下降,峰值粘度较自然发酵相比都上升,乳酸菌发酵和酵母菌发酵的最终粘度与自然发酵相比有所增加,偏光十字显示无论是自然发酵酵母菌发酵还是乳酸菌发酵,发酵后的淀粉颗粒仍具有偏光十字,说明发酵未改变淀粉的结晶结构。
寇芳康丽君张莉莉尹婧李文杰王维浩夏天天宁冬雪曹龙奎
关键词:小米淀粉自然发酵酵母菌发酵乳酸菌发酵粘度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