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波

作品数:12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厅年度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纳米
  • 9篇纳米管
  • 9篇储氢
  • 8篇碳纳米管
  • 6篇物理吸附
  • 3篇碳纳米管储氢
  • 3篇计算机
  • 3篇计算机模拟
  • 2篇单壁
  • 2篇正则系综
  • 2篇吸附储氢
  • 2篇系综
  • 2篇巨正则系综
  • 2篇储氢材料
  • 1篇单壁碳纳米管
  • 1篇氮化硼
  • 1篇氮化硼纳米管
  • 1篇电路
  • 1篇电路分析
  • 1篇动力学

机构

  • 10篇安徽大学
  • 3篇合肥学院

作者

  • 11篇张立波
  • 10篇程锦荣
  • 6篇赵力
  • 4篇黄德财
  • 3篇丁锐
  • 3篇袁兴红
  • 3篇丁振峰
  • 2篇汪志
  • 2篇唐瑞华
  • 2篇刘遥
  • 2篇黄德才
  • 2篇赵敏
  • 2篇王晓
  • 1篇戴磊
  • 1篇陈宇
  • 1篇闫红

传媒

  • 4篇安徽大学学报...
  • 3篇计算物理
  • 2篇安徽技术师范...
  • 1篇Chines...
  • 1篇安徽建筑工业...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构与尺寸对碳纳米管物理吸附储氢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05年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在298K和10MPa下,系统地研究了碳纳米管及其阵列的物理吸附储氢量与单壁管的管径、多壁管的层间距和管层数、单壁管阵列的管间距和排列方式的关系.发现单壁管的管径等于6nm时,管内的储氢密度达到最大;多壁管的层间距由0 34nm增大至0 61或0 88nm时,物理吸附储氢量明显增大;单壁管阵列的管间距等于1 7nm时,其管外间隙处的储氢密度达到最大,且方阵阵列优于三角阵列;当单壁管阵列的管间距大于0 6nm时,其管外的储氢密度均大于管内的储氢密度.指出合理地选择单壁管的管径、多壁管的层间距、单壁管阵列的管间距和排列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碳纳米管及其阵列的物理吸附储氢量,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
程锦荣袁兴红赵敏黄德财赵力张立波
关键词:碳纳米管物理吸附
碳纳米管物理吸附储氢的势能效应与空间效应被引量:8
2004年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模拟氢分子在碳纳米管及其阵列中的存储过程。通过定量分析计算结果,指出碳纳米管储氢的物理吸附机制,可用势能效应和空间效应描述。势能效应源于碳氢和氢氢之间的相互作用,空间效应则来自碳纳米管及其阵列的中空结构。利用两种效应的最佳组合,可获得理想的储氢效果。
袁兴红程锦荣黄德财赵力张立波赵敏戴磊
关键词:碳纳米管物理吸附储氢材料
碳纳米管储氢性能的计算机模拟被引量:21
2003年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 GrandCanonicalMonteCarlo)方法[11],系统地研究了锯齿(Zigzag)型单壁碳纳米管(SWNT 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s)的储氢性能,得到了管径和管长与储氢能力的关系曲线,给出了氢在碳纳米管中的分布,并对碳纳米管储氢能力的表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程锦荣闫红陈宇张立波赵力黄德财唐瑞华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计算机模拟储氢性能储氢材料
单壁氮化硼纳米管储氢的理论研究
2007年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常温、中等压强下单壁氮化硼纳米管的储氢,重点研究了单壁氮化硼纳米管的管径、管长和手性以及压强对其物理吸附储氢的影响.与单壁碳纳米管的物理吸附储氢相比较,氮化硼纳米管的储氢性能明显优于碳纳米管.计算结果显示,在常温、中等压强下单壁氮化硼纳米管的物理吸附储氢量(质量百分数)可以达到美国能源部提出的商业标准.
丁振峰程锦荣丁锐张立波汪志王晓
关键词:物理吸附储氢
多壁碳纳米管储氢的物理吸附特性被引量:7
2004年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 ,模拟常温、1 0MPa下氢在扶手椅型多壁壁碳纳米管中的物理吸附过程 .氢分子之间、氢分子与碳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Lennard Jones势能模型 .研究了双壁碳纳米管外 (内 )径固定而内 (外 )径改变时的物理吸附储氢情况 ,发现氢分子主要储存在双壁碳纳米管的管壁附近 ,当双壁碳纳米管的内外管壁间距由 0 .34nm增大到 0 .6 1或 0 .88nm时可有效增加物理吸附储氢量 ,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 .在此基础上 ,计算了管壁间距为 0 .34、0 .6 1和 0 .88nm时的三壁碳纳米管的物理吸附储氢量 ,并与相同条件下单壁和双壁碳纳米管的物理吸附储氢量作了比较 ,发现多壁碳纳米管的物理吸附储氢量随碳管层数的增加而减小 .
赵力程锦荣黄德财袁兴红张立波唐瑞华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储氢物理吸附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模拟
突出图形语言在电路分析教学中的作用
2003年
本文通过举例强调图形语言在电路分析教学中的作用,有意规范图形语言,并就如何培养学生对图形语言的语感和使用给出具体建议。
张立波
关键词:语感
碳纳米管储氢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介绍计算机模拟碳纳米管结构和储氢过程。着重介绍了计算机模拟碳纳米管储氢的两种方法 ,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和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方法 ,给出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关键数据和已经获得的主要实验结果。同时 ,根据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
张立波程锦荣赵力黄德才
关键词:计算机模拟碳纳米管储氢环境保护
碳纳米管阵列储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常温和不同压强下,氢在不同管径和管间距的单壁碳纳米管阵列(SWCNTA—S 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Arrays)中的物理吸附过程.重点研究了压强、管径和管间距对SWCNTA(管内和管间隙)物理吸附储氢的影响.发现氢分子主要储存在SWCNTA的管壁附近,适当地增大管径和管间距可有效增加SWCNTA的物理吸附储氢量,使其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储氢能力,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计算结果表明,在常温和中等压强下,SWCNTA的物理吸附总储氢量(重量百分比)可达4.2%,从而为同等条件下SWCNTA具有较高储氢能力的实验结果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持.
程锦荣丁锐刘遥丁振峰张立波
关键词:物理吸附储氢巨正则系综分子动力学模拟
化学势对模拟计算单壁碳纳米管储氢的影响
2007年
对计算化学势的Widom测试粒子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改进后的Widom测试粒子方法和周期边界流体系统的压力算法,研究开放系统的化学势随压强的变化,给出了具体的函数关系,并证明了其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巨正则蒙特卡罗模拟,仔细地分析了化学势对模拟计算单壁碳纳米管储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化学势的偏差对模拟计算单壁碳纳米管储氢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程锦荣刘遥张立波丁锐丁振峰王晓汪志
关键词:化学势压强碳纳米管储氢
碳纳米管储氢前后的势场分布研究
2004年
研究碳纳米管储氢前后的势场分布及其变化,揭示GCMC方法模拟碳纳米管储氢所得氢气分子形成一定分布的内在原因和碳纳米管吸附储氢过程。
张立波程锦荣黄德才赵力
关键词:碳纳米管势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