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汉
- 作品数:30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法显传校注》辨疑五则
- 2016年
- 东晋释法显所著《法显传》中措辞用字自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而此又容易为佛教史和中西交通史研究者所忽略。本文就章巽《法显传校注》中'标识'、'沙行'、'搏'、'澡罐'、'游历'五条内容提出疑问,并据汉魏六朝隋唐文献中相关字词的使用情况对其甄别考辨,认为诸本中'标识'作'摽帜'或'幖帜','澡罐'作'澡灌'毋需改动;'搏山'作'傅山'亦通;诸本中'沙行'以作'涉行','游历'以作'游履'者为长。
- 张生汉
- 关键词:《一切经音义》《法显传》
- 《歧路灯》词语例释被引量:2
- 1995年
- 《歧路灯》词语例释张生汉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成书于清乾隆年间。作者李绿园系河南宝丰人,他“用带有河南地方色彩的语言写清初的河南社会生活,语言朴素而生动”①。这部著作不但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同时也是研究清初河南方言的不可多得的资...
- 张生汉
- 关键词:《歧路灯》河南方言词语《近代汉语词典》《儿女英雄传》《死水微澜》
- 我向安澜先生求字
- 2021年
- 我是1979年9月进入河南大学(那时还叫"开封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的。当时系里的几位老先生——像于安澜、任访秋、高文、华钟彦、王梦隐、吕景先等,都年事已高,不再给本科生上基础课了。偶尔开个讲座,同学们都早早跑去占座位,教室里总是挤得满满的。记得二年级下学期,有一次于安澜先生开讲座讲国画欣赏,我去听了。那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于先生。先生高高的个头,微黑透红的脸膛,双目炯炯,善气迎人。一身黑色的中式裤褂,一口地道的豫北方音,其话语平直中不乏典雅,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淳厚而又慷爽、质朴而又颖慧的学问家。
- 张生汉
- 关键词:本科生基础课
- 敦煌变文词语零札
- 2000年
- 张生汉
- 关键词:敦煌变文说文段玉裁词语文词借字
- 全文增补中
- 《红楼梦》、《歧路灯》和《儒林外史》的方言词语比较研究(上)——以予词前的动词为例被引量:1
- 2004年
- 《红楼梦》、《歧路灯》和《儒林外史》三部小说同时创作于18世纪中叶,它们的语言分别代表了当时的北京话、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通过对这些语料的同一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发现和揭示当时的通语和方言成分及其演变轨迹。通过对予词也就是表示授予的“给”和“与”之前分布的动词的比较。揭示出这种格式中的通语和方言词汇的使用情况及其演变轨迹。
- 张生汉刘永华
- 关键词:通语方言《红楼梦》《歧路灯》《儒林外史》
- 释“趵突”被引量:3
- 2011年
- 济南趵突泉的“趵突”二字,最早见于宋曾巩的《齐州二堂记》,云:“自涯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日趵突之泉。”其后文献中多有沿用。然而“趵突”二字如何理解,说法不一。
- 张生汉
-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方法阅读教学
- 王梵志诗校注拾遗
- 1998年
- 《王梵志诗校注》一书对王梵志的诗作阐发要义,多有创获,但也有些许瑕疵。本文对“忙怕”、“简弃”、“办此意”、“褐被”等词语的释义提出商榷意见。作者:张生汉,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开封475001对唐代白话诗人王梵志诗作的整理、研究,经过数十年来中外学...
- 张生汉
- 关键词:王梵志诗敦煌变文《太平广记》《搜神记》《幽明录》
- 《歧路灯》词语例释被引量:2
- 1996年
- 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成书于清乾隆年间。作者李绿园系河南宝丰人,他“用带有河南地方色彩的语言写清初的河南社会生活,语言朴素而生动。”这部著作不但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同时也是研究清初河南方言的不可多得的资料。栾星先生在校本中对其中的一些方言俗语作了注释,行家们咸称精当。但里边还有不少类似的词语没有人解释,一般的辞书也未收录,或虽见收录而释义不全、不确。本文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参照现代河南方言,对书中“擘画”等十五个词语作了初步说解,希望能对阅读《歧路灯》的人略有帮助,同时希望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
- 张生汉
- 关键词:《歧路灯》河南方言白话小说词语《醒世姻缘传》《近代汉语词典》
- 从《歧路灯》看十八世纪河南方言词汇被引量:13
- 2001年
- 《歧路灯》是清代河南作家李绿园 ( 170 7-1790 )用鲜活纯正的河南话写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 ,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语言学资料。它所反映出的十八世纪河南方言词汇 ,具有鲜明的区域性色彩和突出的时代特征 ,而这二者又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拿现代河南方言词汇与之比较 ,相同点和不同处都很明显 ,继承的一面和发展的一面体现都很充分。作为十八世纪———汉语由近代向现代演进的关键时期———的作品 ,《歧路灯》中新旧词语的兴替现象、旧有的属于近代汉语的意义用法与新生的趋向于现代汉语的意义用法并存的现象相当普遍 ,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质。认真调查这些现象 ,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张生汉
- 关键词:白话小说《歧路灯》词汇词汇史河南方言
- 对《歧路灯》、《红楼梦》、《儒林外史》饮用义动词的考察被引量:1
- 2013年
- 在《红楼梦》、《歧路灯》、《儒林外史》中,动词"饮"是个旧词,但使用频率仍然很高,不过绝大多数针对"酒",基本上不用于"水"、"汤"。《红楼梦》前80回、《歧路灯》、《儒林外史》中,表示饮用的"吃"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喝",但程度有所不同,《红楼梦》前80回中"喝"比较活跃,《歧路灯》居其次,《儒林外史》中的"喝"最不活跃,出现频率很低而且只与"酒"、"茶"相搭配。在饮用这一义位上,"喝"与"吃"的嬗代消长呈自北向南推进的态势。这些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8世纪北方官话词汇的内部差异和发展变化的趋势。《红楼梦》后40回"喝"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吃",而且"吃"则不用于"水",从"吃"、"喝"的使用情况看,《红楼梦》后40回的语言较前80回更接近于现代的北京话,同时也说明"吃"的适用范围逐渐缩小最终从流质食品退出来的过程,是从"水"开始的。
- 张生汉
- 关键词:《歧路灯》《红楼梦》《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