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林静

作品数:32 被引量:735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植物
  • 8篇物种
  • 8篇荒漠
  • 6篇植物群
  • 6篇植物群落
  • 6篇群落
  • 5篇土壤
  • 5篇物种多样性
  • 5篇绿洲
  • 5篇绿洲荒漠过渡...
  • 5篇分类学
  • 3篇新麦草
  • 3篇植物种
  • 3篇生态位
  • 3篇裂果
  • 3篇花粉
  • 3篇华山新麦草
  • 3篇凤仙
  • 3篇凤仙花
  • 3篇凤仙花属

机构

  • 18篇山西师范大学
  • 14篇西北大学
  • 9篇新疆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西昌学院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江西省·中国...

作者

  • 32篇张林静
  • 11篇赵桂仿
  • 9篇岳明
  • 8篇潘晓玲
  • 6篇顾峰雪
  • 6篇张远东
  • 3篇于胜祥
  • 3篇徐莉
  • 3篇张梅
  • 2篇苏俊霞
  • 2篇王祎玲
  • 2篇李珊
  • 2篇郭慧
  • 2篇闫瑞亚
  • 1篇罗强
  • 1篇韩榕
  • 1篇李兆君
  • 1篇许为斌
  • 1篇桂明珠
  • 1篇王丽

传媒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广西植物
  • 2篇园艺学报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科技视界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植物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 8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李的裂果机制及防止措施被引量:49
2006年
研究李果皮组织细胞生长以及水分和可溶性固形物(TSS)与裂果发生的关系,对裂果发生的组织解剖特点进行了观察,探索了喷施硼砂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以及搭建塑料大棚等措施防止裂果发生的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解剖学观察和显微测量表明,绥李3号果实开裂的直接原因为果实外皮层与内部薄壁组织细胞生长不协调所致。与吉林6号和绥棱红相比,绥李3号果实在快速生长期内部薄壁组织细胞生长速率显著过大(P<0·05),而表皮细胞生长缓慢或停止。加之其表面纹饰空隙较大容易形成潜在突破口,这样内外相互作用致使果实开裂。2.裂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P<0·05)。3.喷施硼砂可以减轻裂果,但喷施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效果。4.果实临近成熟时(8月初),土壤含水量与裂果程度呈正相关(P<0·05);搭建塑料大棚并在周围挖排水渠可以有效地减少绥李3号果实开裂,说明水分是影响绥李3号裂果的主要驱动因子。
张林静桂明珠
关键词:裂果可溶性固形物土壤水分氢氧化钙硼砂
石竹科系统学研究新进展
2017年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石竹科系统学研究的新进展。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约有86属,2200余种,全球广布,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和暖温带地区,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石竹科可追溯到晚白垩世,其多样化中心位于地中海和伊朗–突雷尼地区。传统上石竹科被分为3个亚科:繁缕亚科(Alsinoideae)、石竹亚科(Caryophylloideae)和指甲草亚科(Paronychioideae)。近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从演化关系上分析石竹科传统分类并不合理,因为3亚科均不是单系类群。而最新提出的石竹科11族分类系统则得到较好支持,尽管尚不完善。这11个分支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基本清楚,但大爪草族(Sperguleae)的单系支持率不高,而且一些大属的范围及单系性仍然存在争议。此外,大属里许多小属的准确位置仍然悬而未决。因此石竹科分类系统亟需进一步修订,其内部一些关键分类群需要重新划分。
王淑敏李静武生聃王伟张林静
关键词:石竹科分子系统学
华山新麦草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形成被引量:11
2002年
采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华山新麦草 (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Keng.)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 ,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型 ,成熟花粉为 3 -细胞型 ,与小麦属特征一致。花粉发育后期的营养竞争可能是近二核时期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华山新麦草的花粉败育影响其有性生殖 ,但不能直接阻碍其有性生殖 ,因此 ,华山新麦草花粉败育可能不是致濒的主要原因。
张林静王丽李智选赵桂仿
关键词:华山新麦草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形成花粉败育有性生殖
水杨酸和萘乙酸对山茱萸种子萌发的生理学影响被引量:15
2006年
本文研究了外源萘乙酸和水杨酸对山茱萸种子萌发及其对抗氧化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茱萸种子经处理后,低浓度(0.01 mmol.L-1,0.05mmol.L-1)萘乙酸(NAA)和中浓度(0.01mmol.L-1~0.10mmol.L-1)水杨酸(SA)可促进山茱萸种子的萌发,其中0.01mmol.L-1NAA处理后萌发率显著提高(x2=4.667>x20.05=3.841,P<0.05)和0.05mmol.L-1SA效果显著高于对照(x2=5.093>x20.05=3.841,P<0.05),它们均提高了CAT和SOD酶的活性,改善了膜的相对透性和完整性.而中浓度和高浓度(高于1.00mmol.L-1)NAA以及低于0.01mmol.L-1或高于1.00mmol.L-1SA会抑制山茱萸种子萌发或促进萌发作用不明显.
张林静原跃军王诚刚潘晓玲
关键词:山茱萸水杨酸萘乙酸种子萌发
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被引量:97
2003年
分别采用重要值、盖度、多度计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 ,对新疆阜康荒漠地区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各类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表现为红柳、红砂、梭梭这三个群落较高 ,肉叶雾冰藜群落、叉毛蓬群落、盐爪爪群落、囊果碱蓬群落和雾冰藜群落居中 ,无叶假木贼群落和碱蓬群落较低 ;2 )研究区总体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 ,随着群落演替其物种多样性水平呈现低高较高的变化趋势 ;3)对荒漠植被 ,以重要值或盖度为指标计测多样性指数较为可行。
张林静岳明张远东顾峰雪潘晓玲赵桂仿
关键词: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虎榛子小孢子发育与雄配子体形成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虎榛子小孢子发育与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以探讨桦木科植物的属间胚胎学关系.结果显示:(1)虎榛子从小孢子母细胞到雄配子体形成约经历6个月,其间以小孢子母细胞的形式越冬,次年4月中旬花药成熟,花粉粒散粉.虎榛子花药2室;花药壁为基本型,最外层是表皮1层,其内部分别是药室内壁1层、中层2~3层和绒毡层1层.绒毡层在花粉发育过程中原位消失,为腺质绒毡层.(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呈四面体形.(3)花粉粒通常具有3个萌发孔,少数具有4个萌发孔,孔处外壁不加厚.成熟花粉粒多数为二细胞型,极少数三细胞型.(4)虎榛子较白桦的雄蕊数增多,四分体形式趋向统一化.结果表明,广义桦木科的概念更合理,虎榛子属和桦木属的进化路线不同,同时桦木科植物越冬休眠形式可以作为它们属间分类的一个新依据.
武阿梅罗晓莉张林静
关键词:虎榛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雄配子体
凤仙花属总状花序组的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被引量:9
2016年
总状花序组隶属于凤仙花亚属凤仙花属,以具多花的总状花序、侧生萼片2枚、子房5室、果实为线状圆柱形、种子多数、迈卵形、种皮表面具指状突起等特征区别于该亚属的其他类群。前人对凤仙花花粉形态的研究表明凤仙花属的花粉形态对于属下分类及种间界定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而对于总状花序组来说,有关花粉形态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组花粉S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该研究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总状花序组的21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总状花序组植物的花粉粒均具4条萌发沟,两侧对称,极面观为矩圆形、长矩圆形或近方形;长赤道面观多为椭圆形至矩圆形,短赤道面观为椭圆形;长、短赤道轴比值多在1.4~2.4范围内;表面具网状纹饰,网眼在花粉粒表面均匀分布或赤道面的网眼较极面观的小,网脊边缘光滑或具波状突起,网眼内具不同密度的颗粒状突起。该组的花粉形态与宏观形态性状相关性较小,但花粉极面观形状、长短赤道轴的比值、网眼的分布、网脊边缘形状、网眼内颗粒物密度等特征具有种水平上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对该组植物种间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郭慧闫瑞亚张梅罗强张林静于胜祥
关键词:凤仙花科凤仙花属花粉形态分类学扫描电镜
新疆阜康荒漠地区叉毛蓬居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被引量:10
2003年
应用RAPD技术,对新疆阜康荒漠地区叉毛蓬进行了居群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用14个随机引物对5个叉毛蓬亚居群的98个个体进行了RAPD扩增,共检出3919条扩增片段,多态带3868条,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8.7%;2Shannon多样性指数 HPOP/HSP=0.6933 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 HS/HT=0.6948 显示出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叉毛蓬亚居群内,遗传分化系数 GST=0.3052 表明亚居群间的分子变异占居群总遗传变异的30%以上;35个叉毛蓬亚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817,变异范围从0.1258到0.2445,与同一物种亚种间遗传距离的变幅较一致 0.02~0.20 ,表明5个亚居群间产生了遗传分化;4叉毛蓬亚居群的基因流Nm=1.138,低于一般广布种的基因流水平 Nm=1.881 ,且远低于毛乌素沙地柠条的基因流 Nm=5.9529 ,相对有限的基因流可能在叉毛蓬居群遗传分化的维持中起着作用.以上分析表明,尽管大部分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叉毛蓬亚居群内,但5个亚居群间已有明显遗传分化的趋势.
王祎玲闫桂琴徐莉李珊张林静赵桂仿
关键词:居群遗传分化RAPD
新疆阜康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梭梭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干旱和土地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世纪性公害之一,防治沙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该文以新疆阜康荒漠地区的植被为对象,研究了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生态位,并重点对该地区的关键种、国家...
张林静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生态位梭梭土壤因子
凤仙花属棒凤仙亚属(凤仙花科)植物花粉形态的分类学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棒凤仙亚属代表着凤仙花属最先分化出的一支,以多年生草本,多于5朵花的总状花序,侧生萼片4枚,3沟花粉,心皮四室且每室具1枚种子,果实棒锤状,种子椭圆形以及三沟花粉其极面观为三角形而区别于其它种类。该亚属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少数种类辐射分布至华中和中南半岛地区。已有报道证实花粉的形态特征对凤仙花属植物的属下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但对棒凤仙亚属的种类少有涉及。为了进一步探讨该亚属花粉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价值,该研究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国产棒凤仙亚属植物的14种以及凤仙花亚属的窄萼凤仙花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棒凤仙亚属的花粉以单粒存在,具3条萌发沟,辐射对称,极面观为三角形或三角状圆形,花粉粒外壁具均匀的网状纹饰,网脊平滑或具波状边缘,网眼中具不同密度的颗粒状突起。棒凤仙亚属的花粉形态与水角属的花粉形态相似,表现出了其原始性;其花粉形态特征与花部形态性状等相关性差,对该亚属的组级分类意义较小,但对于该亚属的种间界定具有重要意义;而其花粉的极面观形状、赤道面观形状以及网状纹饰等变异相对稳定,对于界定该亚属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
曾蕾闫瑞亚张梅许为斌张林静于胜祥
关键词:凤仙花科凤仙花属花粉形态分类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