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放

作品数:26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成像
  • 8篇磁共振
  • 7篇缺血
  • 6篇脑缺血
  • 6篇磁共振成像
  • 4篇影像
  • 4篇栓塞
  • 4篇兔脑
  • 4篇灌注
  • 3篇缺血后
  • 3篇肿瘤
  • 3篇黑质
  • 3篇CT灌注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诊断
  • 2篇影像资料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青光眼
  • 2篇张量成像
  • 2篇症状

机构

  • 26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26篇张放
  • 15篇沙炎
  • 10篇冯晓源
  • 9篇姚振威
  • 6篇程玉书
  • 6篇洪汝建
  • 5篇黄文虎
  • 4篇刘含秋
  • 4篇童彤
  • 3篇张礼春
  • 3篇杨艳梅
  • 3篇王非
  • 3篇孙华平
  • 2篇蒋胜洪
  • 2篇唐作华
  • 2篇赵梦龙
  • 2篇耿悦
  • 1篇王申江
  • 1篇贾贤浩
  • 1篇叶昕裴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计算...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累及咽旁间隙的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CT、MRI对累及咽旁间隙的颅底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累及咽旁间隙的颅底软骨肉瘤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3例为黏液样软骨肉瘤。结果:6例均广泛累及咽旁间隙,侵犯颈静脉孔5例、岩尖3例、寰椎旁3例。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不规则骨质破坏,肿块呈分叶状4例,类圆形2例,伴不同程度点状、斑片状及周边弧形钙化;4例CT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MRI T1WI示肿块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多房分叶状明显高信号,内有低信号分隔,其中3例黏液样软骨肉瘤信号较均匀,其余信号不均匀,有片状等或稍高信号灶。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伴周边及间隔强化。结论:颅底软骨肉瘤可广泛累及咽旁间隙,易造成误诊;CT可显示钙化及骨质破坏,MRI上肿块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一定特点,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减少误诊。
张放沙炎
关键词:颅底软骨肉瘤咽旁间隙磁共振成像
一种影像资料收纳装置
本发明涉及资料收纳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影像资料收纳装置,包括收纳组件、半球形壳体、驱动组件和清理组件,收纳组件包括容纳仓、弧形盖板、第一活动杆和第一转动管,所述容纳仓和弧形盖板设置在第一活动杆上方,所述第一活动杆活动套设...
耿悦沙炎唐作华洪汝建程玉书张放陈伟
表现为搏动性耳鸣的颞骨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提高以搏动性耳鸣为主要症状的颞骨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自2006--2011年32例有搏动性耳鸣症状并经病理证实的颞骨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总结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根据病变否累及颈静脉孔区可分成两组。(1)累及颈静脉孔区组包括:颈静脉球瘤5例,强化显著,2例典型者MRI表现为“盐和胡椒”征象;中耳癌5例,均见鼓室鼓窦区、外耳道深部软组织肿块及咽鼓管骨性段骨质破坏;内淋巴囊肿瘤3例,均见不规则针状骨结构,T1WI肿块周边后缘呈高信号;转移瘤1例,颞枕骨大范围骨质破坏,累及颈静脉孔区,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后轻中度强化。(2)未累及颈静脉孔区组包括:鼓室球瘤15例,鼓室及听小骨等均未见骨质破坏,7例仅局限于鼓岬,7例充满鼓室鼓窦且有5例涉及外耳道深部,1例向颞骨乳突蔓延,12例行MRI增强扫描均强化显著;中耳胆固醇肉芽肿2例,表现为鼓室鼓窦区软组织灶,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面神经血管瘤1例,表现为面神经膝状窝的扩大和软组织肿块,累及面神经鼓室段,伴听小骨移位和骨质吸收,增强MRI表现为显著强化。结论表现为搏动性耳鸣的颞骨占位性病变中,副神经节瘤(包括鼓室球瘤、颈静脉球瘤)较多见且其影像学表现有特征性,易作出诊断;其他占位性病变虽少见,但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特点也能作出正确诊断。
戴媛媛沙炎张放黄文虎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磁共振成像
累及颈静脉孔区少见肿瘤的鉴别诊断
2009年
张礼春张放沙炎
关键词:少见肿瘤颈静脉孔区SCHWANN细胞发病高峰年龄颞骨岩部
THz射线成像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2006年
THz射线是指位于微波和红外光之间频率为0.1-10THz的电磁辐射。它在安全检查、医疗诊断、环境保护及工农业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THz射线的产生、成像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张放冯晓源
关键词:安全检查
MR灌注加权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08年
MR灌注加权成像可以反映组织的微血管结构和血流灌注情况,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多参数的信息,对早期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就其原理及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张放姚振威冯晓源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缺血性脑血管病
高分辨率MRI用于伴眩晕症状的迷路内微小病变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在伴有眩晕症状的迷路内微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迷路出血或渗出,以及6例迷路内神经鞘瘤患者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和影像特点。4例迷路内神经鞘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病例均为临床诊断。迷路出血或渗出的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检查结果,并排除颞骨占位性病变侵犯内耳等。迷路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依据临床和影像表现。影像检查:2例迷路出血或渗出患者和3例迷路内神经鞘瘤患者接受了耳部高分辨率CT (HRCT)平扫。19例患者均接受了MRI检查,其中迷路出血或渗出患者除常规耳部MR平扫外,还接受了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2WI扫描;迷路内神经鞘瘤患者接受了耳部MR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3例患者接受了可变反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扫描。结果迷路出血或渗出:T1WI上7例患者可见患侧迷路内信号轻度升高区,6例无明显内耳信号改变;FLAIR序列T2WI上13例患者均可发现患侧迷路内信号异常升高区;HRCT和T2WI上内耳均未见明显异常。迷路内神经鞘瘤:T2WI上,3例患者显示患侧内耳轻度信号减低区,3例表现正常;3例接受3D-SPACE序列扫描的患者,均表现为患侧迷路内边缘清晰光整的充盈缺损灶,其中2例病灶在常规耳部T2WI上未见显示;增强扫描显示6例患者患侧迷路内结节状强化;HRCT和T2WI上内耳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高分辨率MRI对迷路出血或渗出和迷路内神经鞘瘤的诊断有着很大的帮助,FLAIR序列T2WI能够更加灵敏地发现迷路出血或渗出,3D-SPACE序列能够更好地发现和诊断迷路内微小占位,从而减少漏诊。
赵梦龙沙炎程玉书张放洪汝建
关键词:眩晕出血神经鞘瘤
头颈部疾病影像学诊断新技术优化与创新
陶晓峰沙炎余强王平仲石慧敏张放王韶颖艾松涛吴颖为袁瑛
该研究属于影像诊断领域。主要创新内容:联合应用多种功能成像技术建立头颈部肿瘤术前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新方法体系:团队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头颈部肿瘤的MRI波谱成像,及头颈部肿瘤的多模态成像研究,对多种成像新技术进行优势互补,提...
关键词:
关键词:头颈部疾病影像学诊断肿瘤诊断
实验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建立和MRI评价
目的:利用家兔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并通过MR特殊线圈检测斑块,与病理对照观察斑块的MRI表现,为进一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缺血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脂饮食饲养成年家...
姚振威王非童彤张放孙华平刘含秋冯晓源
文献传递
高分辨率CT多平面重组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破坏作用的初步评价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多平面重组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胆脂瘤型中耳炎病例的HRCT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后处理,判断其听小骨破坏情况,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与常规HRCT进行比较。结果 HRCT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直观地显示听小骨破坏情况,对于锤骨和砧骨破坏,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对于镫骨破坏其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77.8%。结论 HR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于判断胆脂瘤型中耳炎造成的听骨链破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常规HRCT。
洪汝建张礼春王正敏张放沙炎
关键词:胆脂瘤中耳炎听小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