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振馨

作品数:159 被引量:2,854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45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1篇阿尔茨海默病
  • 42篇痴呆
  • 34篇帕金森
  • 34篇帕金森病
  • 16篇多态
  • 16篇多态性
  • 16篇基因
  • 11篇蛋白
  • 11篇血管
  • 11篇流行病
  • 11篇流行病学
  • 11篇基因多态性
  • 11篇病例
  • 10篇病例对照
  • 10篇病例对照研究
  • 9篇多巴
  • 8篇神经心理
  • 8篇量表
  • 8篇疾病
  • 7篇患病

机构

  • 131篇北京协和医院
  • 26篇北京医院
  • 20篇复旦大学
  • 19篇北京大学第一...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4篇广州市脑科医...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上海市精神卫...
  • 10篇北京大学第六...
  • 8篇武汉大学
  • 8篇北京回龙观医...
  • 8篇北京协和医学...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150篇张振馨
  • 23篇洪霞
  • 18篇唐牟尼
  • 18篇魏镜
  • 16篇王荫华
  • 13篇黄觉斌
  • 13篇彭丹涛
  • 12篇贾建平
  • 10篇温洪波
  • 10篇何小明
  • 9篇武成斌
  • 9篇许贤豪
  • 9篇陈生弟
  • 8篇张俊武
  • 8篇周涌涛
  • 8篇赵洁皓
  • 8篇徐涛
  • 8篇肖世富
  • 7篇张朝东
  • 7篇蔡晓杰

传媒

  • 35篇中华神经科杂...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2篇中华医学杂志
  • 8篇中国神经免疫...
  • 8篇中华内科杂志
  • 6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华老年医学...
  • 4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药物与人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解剖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12篇2007
  • 19篇2006
  • 15篇2005
  • 18篇2004
  • 9篇2003
  • 9篇2002
  • 8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1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面动员挑战老年性痴呆被引量:2
2004年
张振馨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社会支持
帕金森病与饮茶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探讨饮茶同原发性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在北京地区55岁以上PD患病率调查中确诊及2002年8月至200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帕金森研究中心诊治的病人共114例;以及性别、民族及居住地与其匹配的对照205例。采用统一的危险因素结构式问卷和诊断标准对所有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个人的生活习惯:饮茶、吸烟、饮酒及一级亲属的家族史因素与PD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饮茶与PD关系的单因素分析中,以非饮茶人群为对照,饮茶者患PD的比值比(OR)为0.23(95%CI:0.14,0.62;P<0.01)。经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饮茶者的OR值为0.199(95%CI:0.114,0.345;P<0.001)。结论北京地区居民中饮茶与帕金森病呈显著负相关联,为PD的保护性因素。
刘丹蒋知新张清华衣志勇王彦亭黄又彭赖晓辉董建群张振馨
关键词:帕金森病PD流行病学
一氧化氮合成酶Ⅲ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的一氧化氮合成酶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Ⅲ基因 G 894T 多态性与散发 性 阿 尔 茨 海 默 病 (Alzheim er's disease AD ) 的 相 关 性 。 方 法 采 用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 限 制 性 片 段 长 度 多 态 性PCR -RFLP 法对 75例 AD 患者 6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 NOSⅢ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析。结果 在 AD 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可鉴别到 GG 、GT 两种基因型,其在 AD 组频率分别为 78.7%和 21.3%,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82.4%和 17.6%,两组间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NOSⅢ基因型与 AD 无明显关联 (P >0.05)。在 AD 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均检出两种等位基因 G 和 T,在 AD 组 G 、T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89.3%和 10.7%,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91.2%和 8.8%,两组间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 P >0.05)。未发现 NOSⅢ等位基因与 AD 有明显关联 (P >0.05)。结论 未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 NOSⅢ基因 G 894T 多态性与 AD 存在关联。
王清华张俊武张振馨武成斌陈等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成年期糖代谢异常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出身体重(胎儿发育指标之一)对成年期糖代谢异常的影响。方法对在1921-1954年出身于北京协和医院的新生儿病例进行随访,此期间的产科记录完整详细,能够满足本研究所需信息的要求。随访时进行详细的健康问卷调查、体格...
肖新华张振馨王姮孙琦冯凯杨国华韩少梅温宏波
文献传递
丙炔苯丙胺治疗帕金森病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观察丙炔苯丙胺治疗帕金森病 (PD)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研究方法 ,对已使用PD治疗药物但疗效不佳的 14 3例PD患者 ,分别给予丙炔苯丙胺和维生素E或单独维生素E治疗 12周。治疗前后对所有PD患者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 Ⅲ )评分、Hoehn Yahr分级和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以评估药物疗效 ,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丙炔苯丙胺治疗组UPDRS Ⅲ各项评分 ,除右上肢动作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 ,其他各项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患者静止性震颤、强直、手指拍打、手运动、手部轮替动作等症状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 12周后UPDRS Ⅲ总分为 (19 9± 10 7)与对照组(2 7 6± 12 0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 12周后总有效率为 4 8 5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 3%(P <0 0 1)。治疗组Hoehn Yahr分级减级≥ 1者 2 5例 (39 0 % ) ,与对照组 (4 0 % )相比有显著差异(P <0 0 1)。丙炔苯丙胺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部分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 (P <0 0 1)。治疗组副作用的发生率为 31 0 % ,显著高于对照组 4 2 % (P <0 0 1) ,但多数症状轻微 ,不影响治疗。结论 丙炔苯丙胺对PD的主要症状震颤、少动和强直及伴随的抑郁症状有明显疗效 ,副作用?
苏闻陈海波张振馨陈彪王鲁宁孙相如沈扬李漪耿同超赵伟秦张小英
关键词:苯丙胺帕金森病UPDRS多中心震颤
载脂蛋白E、白细胞介素-1α基因多态性与成都地区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和白细胞介素 - 1α(interleukin- 1α,IL- 1α)基因多态性与成都地区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成都地区流行病学调查中诊断为 AD的 114例患者和 113名健康老年人 APOE基因和 IL - 1α基因多态性。结果 中度、重度 AD组含 APOEε4基因型频率 (2 8.6 % )显著高于轻度 AD组 (18.5 % )和正常对照组 (14 .2 % ) ,其中中度、重度 AD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OR=2 .4 ,95 % CI:1.1~5 .5 )。将ε4等位基因频率与ε2和ε3等位基因频率之和比较 ,中度、重度 AD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 (OR=2 .6 ,95 % CI:1.3~ 5 .3)。 AD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 IL - 1α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似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APOEε4等位基因与中、重度 AD相关联 ,是中、重度 AD的易感因素。 IL - 1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成都地区 AD患者无关联。
唐牟尼张振馨韩海英刘协和沈岩
关键词:载脂蛋白E白细胞介素-1Α基因多态性阿尔茨海默病
内源性雌激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探讨内源性雌激素与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AD)是否存在病因联系。方法 以人群为基础进行年龄、性别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样本人群中确诊的全部女性AD患者共 115例 ;对照组为符合匹配条件的全部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共 10 41名。结果 自然绝经年龄对AD发病有显著影响 ,自然绝经年龄为 47~ 5 0岁的女性 ,患AD的危险为绝经年龄 <47岁女性的 0 .6 72倍 ;绝经年龄 >5 0岁的女性患AD的危险则为绝经年龄 <47岁女性的 0 .45 2倍 (P =0 .0 2 0 7)。初潮年龄每增加 1岁 ,校正的OR值为 1.16 0 (P =0 .0 34 2 )。结论 内源性雌激素与AD可能存在病因联系。
洪霞张振馨李辉赵洁皓魏镜黄觉斌杨恩立吴继星冀成君张晓君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雌激素流行病学
帕金森病与吸烟病例剂量效应关系的探讨
2003年
目的探讨国人吸烟与帕金森病(PD)的负相关联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在北京地区55岁以上PD患病率调查中确诊及2002年8月至200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帕金森研究中心诊治的患者共114例;以及性别、民族及居住地与其匹配的对照205例.结果以非吸烟人群为对照,吸烟年限<20 a、≥20 a;戒烟年限>20 a、<20 a、现仍吸烟;吸烟量0.5盒/d、>0.5盒/d呈现PD神经保护性增强趋势,OR值分别为0.61(95%CI:0.35,1.07)、0.35(95%CI:0.18,0.70);0.61(95%CI:0.31,1.12)、0.47(95%CI:0.17,1.13)、0.44(95%CI:0.23,0.86);0.54(95%CI:0.33,0.89)、0.53(95%CI:0.12,0.86).结论吸烟与帕金森病的负相关联存在剂量效应.
张清华蒋知新衣志勇王彦庭黄又彭赖晓辉刘丹董建群张振馨
关键词:帕金森病吸烟
北京近一世纪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
目的了解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的过去一个世纪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方法收集1921~1954 年以及2002~2005年北京协和医院出生的11470个新生儿的出生数据。将数据分为4组,A 组(1921~ 1936年),B 组...
龚晓明张振馨盖铭英韩少梅徐涛
文献传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Va166Met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分析
2010年
帕金森病(PD)是人类最常见的神经变性性疾病之一,其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减少。迄今为止,PD的病因及其保护机制均未阐明。研究证明,PD与遗传因素如Parkin、PINK1、α—synuclein、DJ-1等基因关系密切。但并非所有的PD患者均携带上述基因,故而提示尚存在其他的遗传危险因子或保护因子。
何小明胡婷婷张振馨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帕金森病多态性神经变性性疾病多巴胺能神经元PARKIN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