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弦

作品数:23 被引量:89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7篇肾间质
  • 7篇纤维细胞
  • 7篇间质
  • 7篇成纤维细胞
  • 6篇增殖
  • 5篇体外
  • 5篇周期
  • 5篇细胞周期
  • 5篇纤维化
  • 5篇淋巴
  • 4篇蛋白
  • 4篇周期素
  • 4篇细胞周期素
  • 4篇病理
  • 3篇肾间质成纤维...
  • 3篇体外增殖
  • 3篇磺酸
  • 3篇磺酸钠
  • 3篇基因

机构

  • 13篇海南医学院
  • 10篇泸州医学院
  • 8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3篇张弦
  • 11篇孙兴旺
  • 9篇罗志飞
  • 8篇于国华
  • 7篇曹灵
  • 7篇解娜
  • 6篇郭庆喜
  • 5篇翁阳
  • 5篇王巍
  • 5篇王明华
  • 5篇黄幼生
  • 4篇郑少江
  • 4篇陈明净
  • 4篇陈星言
  • 4篇郭勇
  • 3篇陈宣世
  • 3篇唐学清
  • 3篇许凯
  • 2篇丁莉利
  • 2篇杨丞

传媒

  • 4篇海南医学院学...
  • 3篇泸州医学院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S-201对hRIFs体外增殖及cyclinD1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体外培养鉴定人肾间质纤维化来源的成纤维细胞(hR IF s),用四甲基偶氮唑(M TT)法检测对照组与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磺酸钠(DS-201)组hR IF s的增殖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素D 1(cyclinD 1)基因的表达。随药物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DS-201对hR IF s增殖活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其机制可能与DS-201抑制hR IF s中cyclinD 1基因表达,延长细胞周期有关。
孙兴旺曹灵于国华张弦郭庆喜王巍唐学清郭勇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D1
一种细胞自噬监测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双光子荧光探针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细胞自噬监测探针及其制备方法,细胞自噬监测探针包括能够对细胞自噬过程进行追踪的母体、能够提高监测灵敏度和选择性的供电子基团、能够快速筛查自噬体内毒性物质的定位基团以及渗透性高的...
赵焕阁陈静张弦张立明黄用豪
抗凋亡因子survivin与结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张弦孙兴旺
关键词:SURVIVIN蛋白结肠癌凋亡
AID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达的意义及其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ID)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2014年4月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88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CD20、CD3、CD5、CD10、bcl-6、Ki-67、Mum-1和AID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同时收集临床数据,分析AID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ID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肿瘤性B细胞阳性表达率为59.1%,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B症状、预后和免疫表型分型与AID表达无关。结论 AID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无关。
王明华罗志飞蒙秋萍陈星言解娜张弦黄幼生翁阳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ID预后
人肾间质纤维化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过程中cyclinD1的表达及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与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hRIFs)体外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取hRIFs并鉴定;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体外培养第1、3、5、7和9天hRIFs的细胞总量、cyclinD1表达阳性的细胞数量以及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体外培养1~9d,hRIFs细胞总量逐渐增加,生长曲线呈“S”形,第3~5天细胞数量增长最迅速为对数生长期,第7~9天细胞数量增长最平缓;表达cyclinD1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在对数生长期内最多,第3、5天cyclinD1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结论cyclinD1表达量增加与hRIFs的体外增殖速度有密切关系,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孙兴旺曹灵于国华王巍张弦陈宣世王琼郭勇
关键词:细胞周期素D1纤维化成纤维细胞增殖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因素初探
2006年
王琼郭勇于国华孙兴旺张弦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细胞体外培养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过程组织块培养疾病进展
抗凋亡因子survivin与结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Survivin最先于1997年由Altier利用效应蛋白酶-Ⅰ从人类基因库中筛选克隆出来。该基因位于染色体17q25,长约75-130kb,含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编码蛋白质属1种哺乳类凋亡抑蛋白家族(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IAP)成员,分子量为16.4ku,含1个独立的BIR结构(可与Caspase-3、7结合而抑制凋亡)和1个螺旋扩展C端的二聚体结构。
张弦孙兴旺
关键词:SURVIVIN凋亡因子结肠癌APOPTOSISCASPASE-3SURVIVIN编码蛋白质
海南地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病理分型与EB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海南地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病理分型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最近5年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共524例,并对其中有完整资料的214例病例应用EB病毒编码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淋巴组织中EB病毒(EBV)感染情况,分析EBV与不同类型淋巴瘤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关系。结果 157例淋巴瘤进行了EBER检测,共有40例EB病毒(EBV)阳性,阳性率为25.48%,19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中,57例进行了EBER原位杂交检测,其中仅3例与EBV感染有关,阳性率为5.26%。结论 EBV与淋巴瘤,特别是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以副皮质区增生为主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可能与EBV感染有关。
张弦罗志飞蒙秋萍解娜黄幼生王明华翁阳
关键词:EBV原位杂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梗阻性肾病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规律的初步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初步探讨梗阻性肾病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增殖规律。[方法]取慢性梗阻性肾病(UUO)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取材,体外培养1~7代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体外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用MTT比色法检测体外培养第3代成纤维细胞的吸光光度值。[结果]原代培养5~7 d后,组织块周围开始长出数目不等的立方形或长梭形细胞;大约2~3周后,以占绝对优势的长梭形细胞可铺满瓶底。第2~5代细胞形态较为均一,多呈长梭形,胞浆丰富,核1~2个不等,偶见核仁,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周围有长短不一的轴状突起,并有无定性成分分布于4周。第6、7代细胞形态变化较大,细胞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长梭形细胞数量减少,部分细胞形态不规则,胞内出现空泡和(或)颗粒状物质等细胞衰老、变性的形态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第2代细胞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强阳性,角蛋白(keratin)散在灶性个别细胞弱阳性;第3~6代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强阳性,结蛋白(desmin)和角蛋白阴性。传3代细胞MTT结果显示第3~5 d增殖速度最快,d 7细胞数量达到高峰,d 9后细胞生长相对稳定。[结论](1)用组织块培养法在体外顺利培养出梗阻性肾病来源的hRIFs。(2)传3~5代hRIFs纯度高、活性佳,于接种培养后3~5 d进入对数增长期,体外实验研究选择该时期的hRIFs较好。
孙兴旺曹灵于国华张弦王巍郭庆喜陈宣世
关键词:梗阻性肾病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增殖
EBV转化B淋巴细胞的差异基因筛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芯片筛选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和EB病毒(EBV)转化B淋巴细胞株CGM1中的差异基因,探讨EBV转化B淋巴细胞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通过原位杂交检测PBLs和CGM1细胞中EBER表达情况;提取2株细胞RNA,利用人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2株细胞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 pathways和KEGG pathways分析。结果 EBER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BLs EBER(-),CGM1 EBER(+);CGM1细胞与PBLs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有1 587个,其中上调基因897个,下调基因690个,这些基因主要涉及P53、PI3K-Akt、Ras、MAPK、Tolllike receptor、WNT、TNF和JAK-STAT等信号通路,与细胞周期调节,B细胞增殖、活化、分化和细胞因子产生,DNA复制、损伤修复,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及病毒致癌作用等相关。结论 EBV通过细胞周期调节、细胞活化与分化、DNA复制和损伤修复、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等多个环节参与B淋巴细胞转化。
王明华罗志飞蒙秋萍陈星言陈明净解娜张弦黄幼生翁阳
关键词:EB病毒基因芯片差异基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