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宝森

作品数:172 被引量:344H指数:10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 2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4篇水利工程
  • 25篇天文地球
  • 11篇建筑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0篇黄河
  • 25篇黄河下游
  • 16篇河冰
  • 15篇堤防
  • 15篇冰凌
  • 13篇抢险
  • 13篇河道
  • 10篇土工
  • 9篇土工合成
  • 9篇土工合成材料
  • 9篇河段
  • 9篇冰厚
  • 8篇堤坝
  • 8篇树脂
  • 8篇水流
  • 8篇吸水
  • 8篇漏洞
  • 8篇高吸水
  • 7篇黄河河道
  • 7篇黄河内蒙古段

机构

  • 171篇黄河水利科学...
  • 3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8篇内蒙古农业大...
  • 2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9篇水利部黄河水...
  • 8篇黄河水利委员...
  • 6篇河海大学
  • 4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大连中睿科技...
  • 2篇内蒙古工业大...
  • 2篇郑州大学
  • 2篇沈阳工程学院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国务院

作者

  • 172篇张宝森
  • 36篇邓宇
  • 32篇谢志刚
  • 28篇冀鸿兰
  • 26篇田治宗
  • 26篇岳瑜素
  • 26篇郜国明
  • 26篇于国卿
  • 24篇曾贺
  • 24篇徐路凯
  • 23篇李春江
  • 21篇牟献友
  • 19篇李书霞
  • 19篇马子普
  • 18篇张晓华
  • 15篇汪自力
  • 12篇李志军
  • 12篇郭晓明
  • 7篇张俊霞
  • 7篇石标钦

传媒

  • 32篇人民黄河
  • 8篇水利学报
  • 8篇中国防汛抗旱
  • 6篇水利水电科技...
  • 5篇水利建设与管...
  • 4篇南水北调与水...
  • 4篇第六届全国冰...
  • 3篇地质灾害与环...
  • 3篇冰川冻土
  • 3篇国土资源科技...
  • 2篇水利水电技术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黑龙江水专学...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2篇工程地球物理...
  • 2篇矿产勘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文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年份

  • 14篇2023
  • 17篇2022
  • 14篇2021
  • 9篇2020
  • 14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2
  • 14篇2011
  • 10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 9篇2003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低含沙水流作用下黄河下游河势调整过程被引量:7
2019年
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长期下泄清水或低含沙水流,游荡性河道河势发生显著调整,研究其变化过程特征,对于深化认识游荡性河道演变规律并进行有效调控具有很大意义。依据2000—2015年的河势资料,对铁谢—高村游荡性河道的河势调整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河势变化的建议。结果表明:①在长期清水或低含沙水流作用下,游荡性河道的河势变化较大,河宽增大、心滩增多、河势较散乱、畸形河湾现象突出;②2000—2015年黄河下游河势调整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前期河势以下挫为主,后期则以上提为主,且河势调整从上至下逐步演进;③对危及滩区群众安全的东安—桃花峪、三官庙—黑岗口、堡城—青庄河段,急需进行河道整治,对长期持续清水或低含沙水流作用下的河势新情况应给予高度重视,确保防洪安全。
李勇王卫红张宝森王万战
关键词:低含沙水流游荡性河段黄河下游
黄河堤防险情调查分析被引量:16
2003年
 重点论述了黄河堤防险情发生的原因及特点。经历年对黄河大堤险点、险段统计,包括老口门、管涌、渗水、裂缝、堤身残缺、堤身缺口、顺堤行洪7项,其中渗水变形占险点总数的46%以上,这说明渗透变形问题是黄河堤防的首要问题。截止2002年,采用放淤固堤、修筑前后戗、垂直截渗墙、锥探灌浆等措施,前后两次所编列的113处堤防险点已基本消除完毕。黄河堤防出险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标准化堤防的建成,黄河堤防安全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郭全明张宝森仵海英
关键词:堤防黄河放淤固堤锥探灌浆
冰盖对黄河什四份子河段水沙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冰盖作为河流特定的上部约束,其下水沙变化(尤其弯道)对河道治理及生态环境意义重大。通过对什四份子河段进行野外试验,分析了冰盖对该河段水沙特性的影响。指出冰下水流流速垂线分布中,最大流速位置约在相对水深为0.4处,凸岸"抛物线型分布"特征明显。冰封期主流易位,垂线平均流速较大值主要集中在近凸岸侧。纵向流速分量较大,横向流速次之,垂向流速最小。在冰盖的影响下,冰封期泥沙浓度较低,但泥沙中值粒径(30~45μm)普遍大于畅流期(6~35μm)。
李民康冀鸿兰牟献友张宝森
关键词:冰盖水沙特性黄河
ADCP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与成图技术研究
以黄河花园口河段为例,介绍了ADCP在河道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结合surfer、RiverD等专业绘图软件,对水下地形成图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ADCP在黄河上的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认为:ADCP作为...
张攀孙维营张宝森郜国明
关键词:ADCP水下地形测量
文献传递
暴雨条件下小型水库预警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暴雨来临前,为提前预警小型水库坝前水位,充分准备防洪调度及抢险方案,基于历史降雨资料及设计资料,采用降雨-径流模型,预测不同暴雨强度条件下的坝前水位,分析水位变化对大坝的影响,最后构建气象预报-水位预警-防洪抢险三位一体的小型水库汛期安全预警模式。该模式可以解决小流域内水库安全度汛的问题。以花果山水库为例,根据该小流域内近50 a的降雨资料,预测基于灰色理论的流域内小尺度预报的2018年暴雨、设计暴雨和基于国家气象部门大尺度预报的极端暴雨等3种模式下的坝前水位,对比分析得出极端暴雨条件下会有漫坝风险,同时提出了该水库蓝色、黄色、红色三级水位预警方案以及应对不同水位预警的应急调度及抢险措施。
李春江史学建史学建张宝森汪自力
关键词:小型水库
大庆红旗泡水库淡水冰弯曲强度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三点弯曲法对大庆红旗泡水库淡水冰试样进行弯曲试验。冰梁发生破坏时,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杂质和气泡边缘首先产生微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加,出现新的微裂缝,并且受拉区达到抗拉强度,此为第二阶段;此后荷载继续增加,冰中微裂缝扩展延伸为宏观裂缝,当施加的荷载大于冰梁的抗拉强度时,冰梁即被破坏,这是第三阶段。在分析上述淡水冰破坏机理的基础上,对试验结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淡水冰弯曲强度与应力速率和冰温有着密切关系。在小于2kPa/s的应力速率范围内,随着应力速率的增大,弯曲强度减小。冰温在-5℃~-15℃范围内,对应的应力速率在30~70kPa/s范围内时,冰梁弯曲强度达到极限,同时也揭示了极限弯曲强度对应的应力速率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渐向低应力速率转化。达到极限弯曲强度后,应力速率继续增加,弯曲强度值呈减小趋势。弯曲强度随着冰温的降低呈增加趋势,且弯曲强度在-15℃时达到最大值2 270kPa。
张傲妲冀鸿兰李志军张宝森徐晶
关键词:水库温度
基于突变理论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凌洪灾害风险评估被引量:1
2022年
黄河内蒙古段凌洪灾害频发,凌情复杂多变,防凌除险难度极大,因此凌洪灾害的风险评估是开展防凌工作的重要部分。选取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沿黄5个旗县区为风险区,通过分析凌洪灾害驱动机理,基于灾害学和突变理论建立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得到各风险区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各风险区风险等级随黄河过境顺序呈逐级递减的态势,其中磴口县(0.956)属极高风险地区,杭锦后旗(0.923)、临河区(0.907)属高风险地区,乌拉特前旗(0.899)、五原县(0.885)属中等风险地区。突变评估结果与模糊优选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与历史险情统计基本吻合,验证了突变理论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可为巴彦淖尔市防凌减灾工作的科学规划、合理部署提供参考。
王天久冀鸿兰牟献友罗红春张宝森
关键词:突变理论风险评估黄河内蒙古段
宁蒙头道拐河段冰下过流能力监测试验
叙述了黄河内蒙古道拐河段采用H-ADCP监测冰下流量的监测原理方法及可行性;通过与传统流速仪人工冰期测流比较,流速测验结果与人工测量结果一致,垂线流速分布呈抛物线分布;H-ADCP中文软件“流量通-H”,流量计算选用数值...
张宝森杨宣东徐路凯
关键词:实时监控
文献传递
堤防工程及穿堤建筑物土石接合部安全监测技术发展被引量:12
2003年
 堤防工程及穿堤建筑物的渗流破坏多数是沿基土或侧向、顶部填土与建筑物接触面等薄弱部位或存在隐患的部位产生.由穿堤建筑物渗透破坏引起馈堤的事例很多,教训极为深刻.概述了堤防安全监测技术的现状、内容、方法及监测技术的发展,监测目标的选择等;并提出利用先进监测技术对工程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超前预测到险情及险情变化,为堤防工程现代化管理和防汛抢险提供科学依据.
张宝森
关键词:安全监测险情堤防工程
利用声发射技术预报堤防工程险情
本文概述了声发射技术,并论述了利用声发射技术预报堤防险情的可行性;本次提出利用声发射技术预报险情,就是通过利用先进监测技术对堤防工程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监控,超前预测到险情及险情变化, 为堤防工程管理和防汛抢险提供科学...
张宝森齐洪海李国力邓宇
关键词:声发射技术险情堤防工程
文献传递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