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基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甘肃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痉挛
  • 3篇血管减压
  • 3篇血管减压术
  • 3篇微血管
  • 3篇微血管减压
  • 3篇微血管减压术
  • 3篇面肌
  • 3篇面肌痉挛
  • 3篇肌痉挛
  • 3篇减压术
  • 2篇神经微血管减...
  • 2篇桥脑
  • 2篇外科
  • 2篇显微外科
  • 2篇小脑
  • 2篇小脑桥脑角
  • 2篇面神经
  • 2篇面神经微血管...
  • 2篇脑桥

机构

  • 4篇甘肃省中医院
  • 3篇大连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张学基
  • 4篇张崇岳
  • 3篇黄宗涛
  • 2篇张继志
  • 2篇任刚
  • 2篇常庆勇
  • 2篇杨勇
  • 2篇高宝山
  • 2篇罗克政
  • 2篇曲凯
  • 2篇邓东风
  • 2篇金点石
  • 1篇丛建军
  • 1篇周敬斌
  • 1篇杨勇
  • 1篇谷新医
  • 1篇段云平
  • 1篇李亮
  • 1篇黄坤
  • 1篇卫明

传媒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破裂脑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MMP、TIMP基因表达的研究
金点石邓东风高宝山常庆勇周敬斌谷新医丛建军张继志黄坤曲凯任刚李亮张学基
本课题为自选课题。脑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且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的首位原因。尽管目前有很多先进治疗手段,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仍达到50%。临床上众多颅内动脉瘤患者通常...
关键词:
关键词:脑动脉瘤基因表达预后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及相关解剖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面神经桥脑小脑池段及其毗邻神经血管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总结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技术要点,以期提高手术效果。方法显微解剖9例18侧成人尸头标本,对面神经桥脑小脑池段及其毗邻神经血管等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回顾性分析128例面神经MVD手术资料。结果尸头解剖:面神经桥脑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发生压迫或接触6侧(6/18),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4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1侧,椎动脉(VA)1侧;手术资料: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几乎均位于桥脑延髓沟,其中AICA78例(60.94%);PICA38例(29.67%);椎-基底动脉4例(3.13%);多支血管8例(6.25%)。结论对桥脑延髓沟的充分探查以及对责任血管的合理处理是面神经MVD术成功的关键。
张学基高宝山段云平邓东风常庆勇张继志金点石曲凯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半侧面肌痉挛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相关解剖及临床研究
张崇岳张学基黄宗涛杨勇罗克政
面肌痉挛指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样收缩,为临床常见病。此病令患者痛苦不堪。关于半侧面肌痉挛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以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及其短路学说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可。自Jannetta提出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肌痉挛(HFS...
关键词:
关键词:面肌痉挛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显微外科治疗
面神经血管束显微外科解剖与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面神经自脑干发出处至颞骨内侧段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及桥脑小脑角(CPA)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相关资料。方法对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男性6例,女性4例),模拟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方法,显微技术解剖CPA区域面神经及其毗邻神经血管等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对128例面神经MVD手术资料进行观察、整理和分析。研究面神经血管束的组成与变异,并将解剖标本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尸头解剖:面神经根与毗邻血管压迫或接触9侧(9/20),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5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2侧,椎动脉(VA)1侧,多支血管1侧;手术资料:半侧面肌痉挛(HFS)的责任血管绝大多数位于桥脑延髓沟,其中AICA79例(61.72%);PICA21例(16.41%);椎-基底动脉6例(4.69%);多支血管22例(17.18%)。结论面神经血管束,特别是其桥脑延髓沟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术中充分暴露是面神经MVD手术成功的关键。
张学基张崇岳杨勇黄宗涛罗克政
关键词:小脑桥脑角显微外科解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半侧面肌痉挛
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隙出血后不同时期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1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后CGRP、ET-1与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38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根据有无脑血管痉挛分为脑血管痉挛组(31例)及非脑血管痉挛组(7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蛛网膜下隙出血后不同时间段(1—3d、4—7d、14~21d)血浆CGRP、ET-1水平,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非脑血管痉挛组比较,脑血管痉挛组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血浆CGRP含量明显降低,特别是在4~7d时间段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时血浆ET-1含量明显升高,特别是在4~7d时间段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脑血管痉挛组在蛛网膜下隙出血后1—3d出现2例,4~7d出现28例,14~21d出现1例。脑血管痉挛组中2例脑动脉瘤再破裂,1例因大面积脑梗死发生脑疝而死亡。6例在治疗过程中新发脑梗死病情加重,经治疗后好转,其他患者疗效满意。结论CGRP、ET-1参与了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血管内皮收缩/舒张功能紊乱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密切。
张学基张崇岳任刚
关键词:蛛网膜下隙出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脑血管痉挛
颅脑创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研究——28例颅脑创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诊断、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8例颅脑创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结果经补液、补钠等治疗后,21例血钠、尿钠恢复正常,痊愈出院;3例好转,出院后恢复正常;2例死亡,均因原发性颅脑损伤;2例主动出院。结论颅脑创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诊断关键在于监测血钠、尿钠及血容量变化,治疗原则为补钠和补充血容量。
张崇岳卫明杨勇黄宗涛张学基
关键词:颅脑创伤脑性盐耗综合征低钠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