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旭 作品数:90 被引量:327 H指数:9 供职机构: 沈阳军区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机械工程 更多>>
^(99m)Tc-MIBI双嘧达莫负荷显像评估心肌细胞损伤和再灌注后的可修复性 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研究犬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心梗)损伤区心肌细胞损伤与修复的形态学变化与99mTc-MIBI摄取量的关系。方法选择犬12只,建立陈旧心梗模型,5个月后取心脏,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和双嘧达莫负荷心肌显像缺损区和可逆性缺损区内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放射性分布缺损区无完整的心肌细胞;99mTc-MIBI双嘧达莫负荷心肌显像可逆性缺损区,主要为低血流灌注的心肌细胞,心肌细胞部分线粒体肿胀、变形严重,基质密度下降、有灶状空化,线粒体空泡散在分布、少数连续分布,膜和嵴不完整;部分线粒体轻度变形,基质密度降低程度较轻,有点状空化,嵴排列不整齐或部分凋落。在近正常心肌一侧,多数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近似卵圆形,线粒体膜基本完整,基质密度轻度降低,嵴排列较整齐,偶见损伤较严重的线粒体。结论99mTc-MIBI的心肌摄取量与细胞损伤的程度有关;在99mTc-MIBI心肌显像可逆性缺损区,血流灌注改善后,大部分损伤的心肌细胞有修复的可能性。 陈宪英 张国旭 王治国 贾迎 王影 张彤关键词:^99MTC-MIBI 双嘧达莫 心肌细胞损伤 陈旧性心肌梗死 ^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与相关血清学标志物(抗CCP抗体、RF及CRP)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科进行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的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64例,其中男72例,女92例,平均年龄48~71岁,病程0.5~2年,所有入选患者均有相关血清学检测指标(抗CCP抗体、RF及CRP水平),最终诊断以201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和EUALR指定的RA诊断分类标准为依据,对全身骨显像及血清学指标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4例受检者中最终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8例,血清学检测灵敏度59.38%,特异性58.33%;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灵敏度77.34%,与血清学检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55.5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中,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优于血清学检测;且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更易于评价全身关节受累情况。 郭佳 王治国 郝珊瑚 刘凤敏 张国旭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CCP抗体 类风湿因子 SPECT/CT 全身骨显像 ^32磷敷贴在治疗皮肤血管瘤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观察放射性核素^32磷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评价该法与其他方法的差异。方法将放射性核素敷贴器敷于血管瘤表面,利用敷贴器中”磷发射的8射线,对病变部位进行照射治疗,使血管瘤发生萎缩、闭塞。结果本组共300例患者,治疗后随访1—3年。其中,草莓状血管瘤139例,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100%;鲜红斑痣有效率为80%(48/60),治愈率为55%(33/60);海绵状血管瘤有效率为38.7%(12/31),治愈率为9.6%(3/31);混合型血管瘤有效率为35.7%(25/70),治愈率为8.6%(6/70)。约80%患者在治疗后早期出现皮肤色素脱失,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恢复正常。草莓状血管瘤和鲜红斑痣未见复发;海绵状及混合型血管瘤易复发,但均不会出现功能障碍。结论”磷敷贴治疗表浅性血管瘤(局限性草莓状)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轻,不遗留瘢痕,外观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国旭 张彤 毕占华关键词:皮肤 敷贴 骨质疏松症的检测和评估问题 被引量:11 2001年 骨质疏松症的检测方法,主要有 X线平片、单光子吸收法(SPA)、双能量 X线吸收法(DEXA)、定量 CT、定量超声、核素骨显像和性激素、脱氧吡啶啉(DPD)和细胞因子的检测等。这些检测方法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应用,以评估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密度(BMD)的变化对骨质疏松症作出早期诊断,预告骨折危险性和评估疗效。 陈宪英 张国旭 张兆中 王治国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PET/CT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在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中心行PET/CT检查的56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的显像结果,确诊依据为术后病理结果、血糖类抗原125(CA125)持续升高水平和临床随诊结果,评价PET/CT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56例患者中,经病理结果、血CA125持续升高水平、临床随诊结果证实,肿瘤复发及转移者25例,没有复发、转移者26例,假阳性者3例,假阴性者2例,PET/CT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 6%(25/27)、89. 7%(26/29)、91. 1%(51/56);转移灶分为阴道残端、全身淋巴结、远处器官转移,PET/CT显像对各转移灶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 5%(7/8)和97. 9%(47/48)、95. 0%(19/20)和91. 7%(33/36)、91. 3%(21/23)和90. 9%(30/33); PET/CT显像发现全身多部位、多器官转移的6人,改变了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结论:PET/CT显像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陈兰兰 郝珊瑚 张国旭 武晓丹 战莹关键词:复发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脱氧葡萄糖 ^(11)C-PIB合成物在小鼠体内分布及在人体显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GE公司合成器Tracerlab FX C合成β淀粉样蛋白(Aβ)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像剂^(11)C-荧光匹兹堡化合物B(^(11)C-PIB),研究其在小鼠体内分布,并探讨其在人体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过合成器合成的质量控制显像剂注射于12周龄正常小鼠,测出各个时间点的放射性摄取分布。同时将此显像剂分别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检查,对比PET-CT图像特点。结果:产品放射性化学产出率为13.5%(校正后),其纯度>98%。小鼠注射显像剂5 min后放射性摄取分布达到最大,10~15 min后小鼠体内药物分布已经趋近平衡。^(11)C-PIB在人体内图像分布特点是,额前叶(包括眶回)、内侧顶叶(特别在楔前叶)、外侧顶叶、部分外侧颞叶皮层以及纹状体呈高分布区域;岛叶、丘脑及枕叶相关皮层相对低摄取;初级视觉皮层及周围区域、内侧颞叶、初级感觉和(或)运动区域呈更低的区域分布;小脑基本无^(11)C-PIB分布。结论:^(11)C-PIB是较理想的Aβ斑块显像剂,合成快速方便,适于AD患者的诊断与疗效评价。 王治国 左峰 张国旭 张宗鹏 石庆学 吴锐先关键词:自动化合成 PET-CT显像 阿尔茨海默病 门奇静脉断流术前后胆囊与Oddi括约肌协同运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005年 金红旭 张雪峰 陈宪英 张国旭 吴硕东关键词:ODDI括约肌 门奇静脉断流术 胆囊 术前后 核素动态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PET/CT与增强CT在胰腺癌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增强CT在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经B超、CT、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临床综合资料证实为胰腺占位性病变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56例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及增强CT检查。比较单纯^(18)F-FDG PET/CT、增强CT显像及两种显像方法联合应用对胰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等,以及与最终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本组56例胰腺病变患者中,胰腺癌38例,良性病变18例。^(18)F-FDG 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8.3%、80.2%、93.0%、82.7%及85.6%;增强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74.1%、68.6%、80.9%、63.2%、72.6%,^(18)F-FDG PET/CT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增强CT。PET/CT联合增强CT对胰腺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0.9%,准确率为95.2%。^(18)F-FDG PET/CT与最终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705),增强CT的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中度一致(k=0.409),两者联合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0.816)。结论^(18)F-FDG 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18)F-FDG PET/CT联合增强CT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 张文文 郝珊瑚 王治国 张彤 张国旭关键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胰腺癌 门奇静脉断流术前后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阐明人迷走神经在Oddi括约肌 (SO )运动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99mTc EHI DA肝胆动态显像的方法 ,检测 2 3例手术前后肠道时间放射性曲线 ,分析注射99mTc EHIDA 3 0min后的放射性计数 (BORC 3 0 )、潜伏期 (BOLP)、脂餐后放射性计数快速增加期 (BOEP)、增加量(BOEI)、增加率 (BOER)。结果 Hassab手术组 :术后BORC 3 0min明显增加 (615 9.4± 175 1.3vs42 5 7.8± 2 42 3 .9,P <0 .0 1) ,BOLP明显延长 (13 .86± 5 .13vs 2 .2 8± 1.65 ,P <0 .0 1) ;手术前后的BOEP、BOEI、BO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栓塞术组 :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人迷走神经在SO运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切断迷走神经使消化间期SO张力减低 ,餐后SO舒张延迟 ,但不影响SO的舒张程度。 金红旭 吴硕东 张雪峰 陈宪英 张国旭关键词:ODDI括约肌 迷走神经 餐后 门奇静脉断流术 血浆和脑脊液Aβ42、tau水平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研究血浆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Aβ)42和tau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组)和无痴呆健康老人(NC组)共计86例,比较各组血浆和脑脊液Aβ42和tau蛋白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D组血浆tau蛋白、脑脊液tau蛋白水平高于NC组,血浆Aβ42、脑脊液Aβ42水平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血浆tau蛋白高于NC组,脑脊液Aβ42水平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浆tau蛋白、脑脊液tau蛋白水平高于MCI组,脑脊液Aβ42蛋白水平低于M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tau蛋白水平与Aβ42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05,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血浆、脑脊液的tau蛋白、Aβ42蛋白水平异常有关,通过检测上述生物标志物,可有效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进展情况。 王治国 战莹 武晓丹 郭佳 陆国秀 张彤 张国旭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