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之
- 作品数:69 被引量:196H指数:8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平行与互补:中国新诗的两大源头──重评《女神》与《尝试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被引量:1
- 1997年
- 张全之
- 关键词:《女神》《尝试集》中国新诗文学史创造社新诗创作
-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近现代文学
- 张全之
-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文学乌托邦
- 文献传递
-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缺失与“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世俗化
- 2004年
- 从道德形而上角度反思百年中国新文学,是一个富有建设性和开拓性的课题。它“过去是将来也永远都是考察文学史的一个重要参照系”^[1],而不是像有人说的那样是一个“伪命题”^[2]。张光芒关于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研究思路至少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从观念领域切入新文学研究的一条重要通道,由此进入百年中国新文学的辉煌殿堂,我们会发现,由于道德形而上的缺失和道德实用主义的泛滥,新文学在发展途中出现了诸多偏差,有时甚至限制了新文学攀缘艺术顶峰的脚步。而这一切都是从“五四”开始的。
- 张全之
- 关键词:道德形而上伦理革命审美主义
- “国家的与超国家的”——无政府观念对郭沫若、郁达夫早期创作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郭沫若、郁达夫在1920年代初期,受到当时流行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冲击,并在创作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女神》中超绝时空、纵横宇宙、无限扩张的"自我"与《沉沦》中以欲望为中心的沉迷与挣扎,构成了惟我主义"扩张"和"内敛"的两极:一个指向外在的硕大无朋的宇宙空间,一个指向内在的深不见底的欲望深渊,显示着中国现代文学惟我主义在文学中的两种表现模式,而在本质上又是合一的,是尼采、施蒂纳式的个人无政府主义在文学中的形象体现。
- 张全之
- 关键词:创造社无政府主义
- 重庆:中国现代文学的“异乡”被引量:7
- 2012年
- 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重庆完全可以跟北京、上海并称为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三大中心城市,但由于重庆的中心地位来自于政治的机缘,不是自身文化、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它作为中心城市,有着与京沪截然不同的性质和意义。如果说京沪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故乡",那么重庆就只能算是"异乡"了。它的这一"异乡"身份赋予了现代文学新的特质,从而与京沪形成互补关系。
- 张全之
- 关键词:大后方文学陪都抗战文学异乡
- 苏童小说的审丑艺术钩沉
- 2016年
- 20世纪80年代,受西方存在主义和十年文革创伤的双重影响,先锋作家们纷纷写出了以丑为审美对象的作品。作为先锋作家的一员,苏童在作品当中对于丑的摹写和反映,始终是极为自觉的。他的许多作品因为内容上的丑而被视为审丑艺术的典型。因而从丑、审丑的相关阐释,苏童小说的审丑表征和审丑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苏童小说的审丑艺术,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完成对苏童小说的烛照。
- 沈文平张全之
- 关键词:审丑人性
- 中学语文教学中“唯方法论”的反思被引量:1
- 2011年
- 中学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问题相比,第r__二个问题似乎更受人们重视。数量众多的教学改革论文,都是在研究“怎么教”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法研究”。所有师范院校的每一个师范类专业都设有专门的“教学论”教研室,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教学法教研室”。所以“教学法”成为中学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语文教学研究中也不例外。与之相比,
- 张全之
-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论语文教学研究师范类专业教法研究师范院校
- 五四文学的“二次革命”──重评前期创造社在五四文坛上的地位被引量:3
- 1998年
- 张全之
- 关键词:前期创造社文学研究会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学革命
- 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与五四新文学被引量:1
- 2007年
- 无政府主义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吸引了一大批作家的注意力,并进入了中国主流思想的血脉,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动力。这主要表现在:在时间意识的转换中,无政府主义加速了中国新文学现代性的生成,强化了中国文人的现代性体验,使五四新文学获得了指向未来远景的现代视野;在思维空间结构的迁移中,无政府主义使新文学视点下移,将国族问题置换为"社会"和"个人"问题,从而使新文学深深植根于世俗生活的土壤之中;在"人"的觉醒的历程中,无政府主义推动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勃兴,使新文学走出了晚清文学的场域,确立了鲜明的自我身份。
- 张全之
- 关键词:五四新文学无政府主义中国文人文学现代性现代性体验
- 史通·史识·史心——评朱德发教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
- 2014年
- 在《朱德发文集》中,最让人看重的是文学史研究部分。这不仅因为文学史研究占据着文集的大部分篇幅,而且还在于朱德发教授的文学史研究以自己独到的文学史观为引领,以扎实、缜密的文学史现象分析为构件,以文学史研究的整体创新和局部开掘为标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史研究体系。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史通"、"史识"和"史心"。
- 张全之程亚丽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史通史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