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苹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伦理
  • 3篇生境
  • 3篇伦理学
  • 2篇灾疫伦理学
  • 2篇气候
  • 2篇文明
  • 1篇意蕴
  • 1篇人性
  • 1篇人性理论
  • 1篇人性问题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伦理
  • 1篇生态伦理学
  • 1篇生物大灭绝
  • 1篇碳税
  • 1篇唐代
  • 1篇贴现
  • 1篇贴现率
  • 1篇启蒙
  • 1篇气候变化

机构

  • 5篇上海金融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张丽苹
  • 1篇魏艾

传媒

  • 1篇阴山学刊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生境伦理的规范原理》的意蕴与价值
2015年
唐代兴用"生境伦理学"这个概念来统摄他的多卷本伦理研究成果,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唐代兴所讲的生境伦理学,并不是生态伦理学的拓展,而是对伦理学的全新认识和当代重建。生境伦理学首先重新审查人性问题,区分人性与道德的关系,重新建立以"生、利、爱"为基本框架的人性理论,
张丽苹
关键词:生态伦理学生境人性问题人性理论唐代
灾疫伦理学:生境文明建设的前进路标
2014年
当代灾疫既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人为的灾祸。由此,《灾疫伦理学》将灾疫纳入伦理学的研究视野,检讨灾疫频发的人类原因,拷问当代人类的存在困境,探讨摆脱人类世界风险和全球生存危机的出路,必须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境文明观念。围绕生境文明的建设,灾疫伦理学探讨了灾疫防治的目标、公理、原则,以及建设生境文明的实践行动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确立起前进的路标。
张丽苹
关键词:灾疫伦理学
灾疫伦理学:改变生活世界的当代启蒙方式被引量:1
2013年
工业化创造了现代文明,也带来了生态灾难。生态灾难的具体表征,就是自然灾害和疫病的频繁爆发,灾疫伦理学立足于当代灾疫这一世界性难题,反思其人为因素,探讨防治灾疫、重建地球生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实施路径和伦理方法。因而,以赤诚的生境关怀为基本诉求的灾疫伦理学,构筑起改变生活世界的当代启蒙方式。
张丽苹
显生宙时期生物大灭绝及其对当代气候失律的伦理启示被引量:1
2016年
显生宙时期发生过多次生物大灭绝,发现既有地内成因,也有地外成因。地内成因包括海平面升降、海洋环境恶化、食物链破坏、大规模火山爆发、气候骤冷或骤暖、地球磁场变化等;地外成因则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等。无论是地内成因还是地外成因,气候变化会影响地球的生存环境,这是毋庸置疑的。自然生物能适应气候在地球上生存繁衍,是因为自然环境有自身的演变规律。前南斯拉夫学者Milankovich提出:由于地球轨道三要素(黄道倾斜、岁差、偏心率)微小的、准周期性的改变,从而引起全球各地各季所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变化,最终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变迁。如今,这种自然变化规律正在被人为地打破,人类社会近代以来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作用于自然,造成气候失律现象严重。气候问题的紧迫性亟须我们对全球环境变化作出深刻的伦理反思。从伦理学角度反思气候失律,需要明晰两个内容:一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时,应该将人类的长远发展和共同利益放在个人权利之前,遵循"善"优先于"正当"、"效用"优先于"权利"的原则;二是人类应该遵循"限度生存"的法则,一方面意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另一方面应对个人偏好和生活方式施以节制,甚至对其进行"再道德化",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到并愿意过一种有限度的生活。
张丽苹魏艾
关键词:生物大灭绝气候伦理
气候变化治理经济学方案中的伦理省思
2016年
人类运用碳减排、碳交易、碳税等市场化机制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这种市场化手段虽然具有创新意味,但实际上是将气候条件商品化。他们将受气候危机影响的人类生活等价为个人福利,再将个人福利等价为可以计价的消费支出。人类应该反思自身的狭隘认识,在气候变化经济学应对方案中融入伦理学的思考,将社会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治理真正结合起来,培养可持续生存发展意识、全球意识,促进气候变化治理方案真正能惠及全体人民。
张丽苹
关键词:贴现率碳税经济伦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