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娟

作品数:13 被引量:101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结肠
  • 12篇结肠炎
  • 7篇溃疡
  • 7篇溃疡性
  • 7篇溃疡性结肠炎
  • 5篇Β-ARRE...
  • 4篇信号
  • 4篇信号转导
  • 4篇炎症
  • 4篇炎症性
  • 4篇炎症性肠病
  • 4篇转导
  • 4篇肠病
  • 3篇蛋白
  • 3篇信号转导通路
  • 3篇通路
  • 3篇转导通路
  • 3篇乌梅
  • 3篇乌梅丸
  • 3篇苦参

机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张丽娟
  • 13篇范恒
  • 8篇唐庆
  • 8篇刘星星
  • 6篇陈小艳
  • 6篇钟敏
  • 4篇左冬梅
  • 4篇段雪云
  • 3篇廖奕
  • 2篇寿折星
  • 2篇沈霖
  • 2篇梁丽
  • 1篇杨佳
  • 1篇朱习文
  • 1篇曹丹
  • 1篇邹舟
  • 1篇徐萌
  • 1篇彭颖
  • 1篇陈倩云
  • 1篇陶玲

传媒

  • 6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中西医结合研...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1
  • 5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与疾病严重程度、血小板激活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索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Ⅴ(glycoproteinⅠb/Ⅸ/Ⅴ,GPⅠb/Ⅸ/Ⅴ)复合物与疾病严重程度、血小板激活的关系。方法选取了54例活动期UC患者和35名健康志愿者,采用美国胃肠病学会制订的临床指南对活动期UC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用比浊法检测UC患者和志愿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lutination rate,MAR)。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血小板激活标志物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PAC-Ⅰ)的水平。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小板MAR、CD62P和PAC-Ⅰ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GPⅠb/Ⅸ/Ⅴ复合物的表达显著降低。在轻、中以及重度活动期UC患者中,血小板MAR、GPⅠb/Ⅸ/Ⅴ复合物的表达、CD62P和PAC-Ⅰ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小板GPⅠb/Ⅸ/Ⅴ复合物的表达与血小板激活指标MAR、CD62P、PAC-Ⅰ呈负相关。结论血小板GPⅠb/Ⅸ/Ⅴ复合物与血小板激活相关,可能在UC的发展中起作用并反映UC严重程度。
唐庆范恒沈霖张丽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激活
β2AR、β-arrestin2、NF-κBp65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的表达及乌梅丸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在药物治疗前后β2AR、β-arrestin2、NF-κBp65的表达水平.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秦西药组和乌梅丸中药组.模型成功建立后空白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3mL灌胃,美沙拉秦组用50g/L的美沙拉秦混悬液50mg/100g灌胃,乌梅丸组给予0.515g/mL的乌梅丸液3mL灌胃,各组均连续给药15d后,取脾脏和结肠组织分别用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2AR、β-arrestin2、NF-κBp65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组织中β2AR、β-arrestin2的表达较多(15.28%±1.71%,15.28%±1.58%),模型组二者的表达明显下降(12.54%±1.28%,12.67%±1.42%),经治疗后,乌梅丸组和美沙拉秦组中二者的表达显著增加(16.27%±1.40%,16.18%±1.12%;17.05%±1.48%,16.77%±1.4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而NF-κBp65在正常组织中表达较少,模型组NF-κBp65的表达明显增加(17.79%±1.24%),经药物治疗后其在乌梅丸组和美沙拉秦组中表达明显下降(16.61%±1.42%,15.39%±1.2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乌梅丸和美沙拉秦均有明显疗效.
梁丽范恒段雪云陈小艳张丽娟唐庆廖奕刘星星钟敏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Β2ARNF-ΚBP65乌梅丸
乌梅丸对结肠炎大鼠δ阿片受体、β-抑制蛋白1、Bcl-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可能起有关键作用。目的:探讨乌梅丸对结肠炎模型大鼠δ阿片受体(DOR)、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56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乌梅丸组、美沙拉秦组和空白组,模型组、乌梅丸组和美沙拉秦组采用5%TNBS和50%乙醇灌肠诱导结肠炎。造模成功后,乌梅丸组、美沙拉秦组分别予乌梅丸药液和美沙拉秦悬浊液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予0.9%NaC l溶液灌胃,连续15 d,第16 d处死大鼠,取结肠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DOR、β-arrestin1、Bcl-2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乌梅丸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结肠炎症损伤。模型组结肠组织DOR、β-arrestin1、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乌梅丸组和美沙拉秦组DOR、β-arrestin1、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UC发病过程,乌梅丸可能通过干预该通路发挥对UC的治疗效应。
张丽娟陈小艳范恒段雪云
关键词:抑制蛋白基因,BCL-2乌梅丸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STAT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STAT6的表达。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乌梅丸组,模型大鼠成功建立后,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3 ml灌胃,美沙拉嗪组用50 mg/ml的美沙拉嗪混悬液50 mg/100 g灌胃,乌梅丸组给予0.515 g/ml的乌梅丸液3ml灌胃,各组均连续给药15 d后,取结肠组织,用RT-PCR法检测组织STAT6的表达。结果 STAT6的表达在对照组中较少,在模型组中表达显著上升(P<0.05),乌梅丸组和美沙拉嗪组治疗后STAT6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但乌梅丸组和美沙拉嗪组中STAT6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可以通过降低结肠组织中STAT6的表达而起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范恒梁丽唐庆陈小艳刘星星张丽娟钟敏朱习文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STAT6乌梅丸
EMT与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慢性炎症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的发生.其中,炎症性肠病是引发结直肠癌的最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可以促进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而炎症性肠病慢性炎症中产生的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又能通过一系列途径介导EMT的活化,从而促进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近年来EMT与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探讨EMT与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同时为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陈倩云张丽娟范恒杨佳徐萌彭颖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索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浆P-选择素(P-selectin)、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Ⅸ/Ⅴ复合物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8例UC活动期、16例UC缓解期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P-selectin,比浊法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PⅠb/Ⅸ/Ⅴ复合物。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浆P-selectin、血小板MAR较缓解期患者及健康者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GPⅠb/Ⅸ/Ⅴ复合物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血小板激活,血浆P-selectin和GPⅠb/Ⅸ/Ⅴ复合物作为血小板激活的标志物,与疾病的活动程度相关,可以作为UC活动期的指标。
唐庆范恒沈霖张丽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P-选择素
过表达CXCR4的间充质干细胞缓解实验性结肠炎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过表达CXCR4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其潜在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使用流式细胞术鉴定.通过慢病毒技术使BMSCs表达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Ad-GFP-BMSCs)或共表达CXCR4和GFP(Ad-CXCR4-BMSCs),32只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n=8):空白组、模型组、Ad-GFP-BMSCs组、Ad-CXCR4-BMSCs组.采用TNBS诱导实验性结肠炎,尾静脉注射Ad-CXCR4-BMSCs或Ad-GFPBMSCs.治疗1 wk,收集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和病理学分析.PCR检测结肠部位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0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和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结果:相对于空白组,模型组结肠部位的IFN-γ、TNF-α、IL-6和IL-10的mRNA表达显著上升,STAT-3及磷酸化STAT-3的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系统治疗1 wk后,相对于模型组,Ad-GFP-BMSCs组大鼠的临床症状及结肠病理损害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相对于Ad-GFP-BMSCs组,AdCXCR4-BMSCs组大鼠结肠组织的IFN-γ、TNF-α、IL-6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IL-10的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STAT3及磷酸化STAT-3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过表达CXCR4的BMSCs可能通过抗炎及免疫调节机制来缓解实验性结肠炎,这可能为BMSC缓解IBD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刘星星范恒唐庆寿折星陶玲张丽娟左冬梅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STAT-3归巢
复方苦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84只(体质量200g±2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复方苦参汤大剂量组、复方苦参汤中剂量组和复方苦参汤小剂量组,每组14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依据Morris等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后观察记录大鼠的大便和精神状态,并于第3天随机处死2只造模大鼠,取结肠镜下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发现:大鼠结肠糜烂、充血及溃疡,证明造模成功.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给予美沙拉嗪组大鼠3mL/d(0.5g/L)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复方苦参汤大、中、小剂量组分别按不同含生药浓度的复方苦参汤液3mL/d(0.67、0.34、0.17g/L)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3mL/d灌胃,连续灌胃15d后,禁食24h,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比较各组结肠组织病理组织学改变,Realtime-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实验大鼠结肠组织的Bcl-2、β-arrestin1及δ阿片受体(delta opioid receptor,DOR)mRNA和蛋白表达表达变化.结果: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Bcl-2、β-arrestin1和DOR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Bcl-2、β-arrestin1和DOR表达明显升高(24.11±12.61vs11.88±5.90,38.90±5.30vs14.34±8.97,23.57±9.96vs9.68±3.94,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复方苦参汤大、中、小剂量组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Bcl-2、β-arrestin1、DOR表达均显著下降,但美沙拉嗪组和复方苦参汤大、中、小剂量组之间比较Bcl-2、β-arrestin1、DOR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DOR、β-arrestin1和Bcl-2的表达升高,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过程,复方苦参汤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结肠组织病理�
范恒张丽娟钟敏刘星星段雪云左冬梅唐庆
关键词:Δ阿片受体信号转导通路溃疡性结肠炎复方苦参汤
β-arrestin1在实验性大鼠结肠炎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氧化苦参碱的干预作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β-arrestin1在实验性大鼠结肠炎发生机制中的作用,δ阿片受体-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参与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的病理过程,氧化苦参碱(OMT)能否通过干预δ阿片受体-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减轻实验性大鼠结肠炎。方法将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6只、美沙拉嗪组6只和OMT组8只。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模。OMT组大鼠给予苦参素注射液肌肉注射,美沙拉嗪组大鼠给予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均以蒸馏水3mL灌胃。治疗15天,观察实验大鼠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并分别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实验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和脾脏T淋巴细胞δ阿片受体、β-arrestin1和Bcl-2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δ阿片受体、β-arrestin1和Bcl-2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OMT组δ阿片受体、β-arrestin1、Bcl-2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δ阿片受体-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参与TNBS诱导的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的发病机制;OMT抑制δ阿片受体-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是OMT改善TNBS诱导的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廖奕范恒陈小艳张丽娟
关键词:Δ阿片受体信号转导CD4+T细胞氧化苦参碱
调节性T细胞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方面,目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手段极其有限,疗效不彻底,病情反复发作,且均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手术后终身腹泻,生活质量低下。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了当务之急。
左冬梅范恒刘星星张丽娟钟敏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T细胞手术适应证生活质量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