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海

作品数:39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色谱
  • 13篇液相色谱
  • 13篇相色谱
  • 13篇高效液相
  • 1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0篇色谱法
  • 10篇高效液相色谱...
  • 9篇液相色谱法
  • 9篇肿瘤
  • 9篇细胞
  • 8篇紫杉
  • 8篇紫杉醇
  • 7篇药代
  • 7篇药代动力学
  • 7篇药物
  • 6篇毒性
  • 6篇血药
  • 6篇血药浓度
  • 6篇药浓度
  • 5篇多西紫杉醇

机构

  • 35篇中山大学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化工制药...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广东省皮肤性...

作者

  • 39篇廖海
  • 24篇李苏
  • 8篇黄红兵
  • 8篇刘韬
  • 7篇邓丽婷
  • 7篇詹靖
  • 5篇张力
  • 5篇陈丽昆
  • 5篇林子超
  • 4篇彭培建
  • 4篇管忠震
  • 4篇何友兼
  • 3篇梁永钜
  • 3篇符立梧
  • 3篇黄河
  • 3篇刘庆
  • 3篇戴春岭
  • 3篇姜文奇
  • 2篇刘国贞
  • 2篇谭艳仪

传媒

  • 8篇中国临床药理...
  • 7篇癌症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广东药学
  • 2篇现代食品与药...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现代医学仪器...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氟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的体外抗菌效应比较
2003年
目的 为研制开发更好的外用抗感染制剂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检测了 6种 186株常见临床感染菌对左氟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的敏感性。结果 左氟沙星、氯霉素、红霉素对 6种临床分离细菌MIC范围为 0 .0 6 2 5~ 8.0 μg/ml,0 .12 5~ 12 8μg/ml,0 .12 5~ 2 5 6 μg/ml;MIC50 为 0 .5 2 μg/ml,2 6 μg/ml,98μg/ml,MIC90 为 5 .6 μg/ml,10 8μg/ml,2 0 8μg/ml。 结论 左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较氯霉素、红霉素强 。
李云和廖海杨广
关键词:左氟沙星氯霉素红霉素体外抗菌
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毒性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作用以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对三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腺癌)、GLC82(腺癌)、SW1573(肺泡细胞癌)使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
陈丽昆何友兼黄河廖海韩冰
关键词:COX-2非小细胞肺癌AKTERK
文献传递
大剂量甲氨蝶呤静脉给药时间对淋巴瘤患者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背景与目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在脑脊液中高于最小有效治疗浓度是治疗中枢淋巴瘤的必要条件,目前尚不明确大剂量MTX(high dose MTX,HD-MTX)静脉给药时间对MTX穿透血脑屏障的影响。本研究探索HD-MTX静脉不同给药时间对脑脊液中MTX浓度的影响,以获得更好的中枢淋巴瘤防治效果并尽可能减少MTX外周毒性。方法:3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别接受MTX1~3g/m26h持续静脉给药或24h持续静脉给药,其中17例交替使用两种给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MTX停药0h、24h、48h的MTX血清浓度,及停药0h后脑脊液中MTX浓度;比较两组血中和脑脊液中MTX浓度以及毒性反应,并对影响MTX浓度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给药结束时6h给药组的MTX血清浓度显著高于24h给药组;自身对照结果6h给药组的脑脊液中MTX浓度为0.70μmol/L,明显高于24h给药组的0.49μmol/L(校正值,P=0.044)。MTX的脑脊液浓度与血清浓度呈正相关,中枢侵犯患者脑脊液MTX浓度显著高于无中枢侵犯的患者。自身对照结果6h组和24h组Ⅱ~Ⅳ度粘膜炎的发生率分别15.4%和37.8%,Ⅲ~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46.2%和67.6%。结论:在提高MTX的中枢浓度和降低外周毒性方面,HD-MTX6h给药方案优于24h给药方案。
林旭滨周宁宁李苏蔡清清夏忠军廖海高岩黄慧强
关键词:甲氨蝶呤非霍奇金淋巴瘤脑脊液
注射用黄芪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黄芪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应用注射用黄芪多糖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与常规化疗组患者对照,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白细胞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数较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实体瘤疗效为70%,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的有效率为70%,对照组为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疗联用黄芪多糖,可显著减少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提高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林晓泉廖海梁蔚婷
关键词:黄芪多糖化疗恶性肿瘤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多西紫杉醇浓度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建立血浆中多西紫杉醇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血浆样品经叔丁基甲醚3次提取,采用大连依利特C18(250mm×4.6mm,5μm)色谱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7∶53);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进样量为50μL。结果:地西泮和多西紫杉醇的保留时间分别是10.9min和13.2min,多西紫杉醇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20μg.L-1,血浆样品质量浓度在0.25~16.5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比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C=10.117X+0.428,r=0.9998(n=7),提取回收率为87.24%~92.64%(n=5),方法回收率为97.52%~101.44%,日内RSD为3.6%,2.4%,0.79%,日间RSD为3.8%,2.7%,1.4%,且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干扰小,可用于多西紫杉醇血药浓度的测定。
刘韬黄红兵林子超邓丽婷廖海李苏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
肿瘤患者血浆内源性二氢尿嘧啶及尿嘧啶的测定
2005年
目的测定肿瘤患者血浆中的二氢尿嘧啶(H2U)与尿嘧啶(U)的比值来间接估计二氢尿嘧啶脱氢酶(DPD)的活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肿瘤患者血浆中内源性物质H2U和U的比值.色谱柱:反相C1s柱(300mm×4.6 mm,5 μm);流动相:0.01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3.0),5 μmol·L-1磷酸三乙胺;检测波长204 nm.结果 202例肿瘤患者入选,其H2U/U为(2.50±1.25)(0.53~7.51),男性为(2.58±0.85),女性为(2.41±0.98);有50例的H2U/U低于2.0,其中男性患者为29例,女性为21例.DPD酶活性与年龄、性别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HPLC法测定血浆DPD酶活性来调节氟尿嘧啶的剂量,从而达到个体化给药的目的.
李苏廖海李玉颜张力林桐榆何友兼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氢尿嘧啶尿嘧啶
中国人群CYP2D6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他莫昔芬代谢的关系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拟行前瞻Ⅱ期临床研究,探讨CYP2D6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他莫昔芬代谢的关系。方法使用ABI 3500遗传分析仪通过Sanger测序行CYP2D6基因型测定。使用HPLC-MS/MS(API 2000)测定他莫昔芬和吲哚昔芬的血药浓度。CPIP数据库下载CYP2D6等位基因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中国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等位基因型是CYP2D6*1,*2和*10;主要的双倍型是*1/*10(38.3%)和*10/*10(18.8%)。(2)在不同的CYP2D6活性预测标准下,代谢表型的分布存在差异,吲哚昔芬血药浓度以及吲哚昔芬/他莫昔芬血药浓度比值在正常代谢表型(EM)与中间表型(IM)之间结果不一致。(3)通过聚类分析三组之间吲哚昔芬血药浓度以及吲哚昔芬/他莫昔芬血药浓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人CYP2D6基因型分布与西方人不同。以前被称为CYP2D6中间代谢型的患者间血清吲哚昔芬浓度有相当大的差异。在目前精准医学的时代,仅靠标准的CYP2D6基因型-表型分类系统不能对中国人群中不同吲哚昔芬浓度进行分层。
杨帏李苏邓颖斐何彩云廖海魏文文史艳侠
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毒性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Celecoxib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作用以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对3种NSCLC细胞株A549(腺癌)、GLC82(腺癌)和SW1573(肺泡细胞癌)使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Hoeche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COX-2、磷酸化AKT(p-AKT)、总丝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磷酸化ERK(p-ERK)及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蛋白的表达。结果:Celecoxib抑制A549、GLC82和SW1573细胞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14·7、10·6和18·6μmol/L;Celecoxib对3种NSCLC细胞株都有较明显的凋亡诱导作用,Celecoxib作用12h凋亡率增加,24~48h更明显,Celecoxib10~40μmol/L作用可见凋亡率明显增加;Celecoxib作用于GLC82细胞后检测到胞内p-AKT及p-ERK蛋白表达下调。结论:COX-2抑制剂Celecoxib在体外能抑制细胞信号传导AKT及ERK通路的活化,诱导NSCLC细胞发生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陈丽昆何友兼黄河廖海韩冰
关键词: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胃癌患者外周血DPD活性、5-FU血药浓度与毒性反应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背景与目的:以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持续静脉滴注为基础的方案治疗胃癌患者,其毒性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dehydrogenase,DPD)是5-FU在人体内代谢的关键性限速酶,与5-FU化疗时的毒性反应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胃癌患者化疗前体内的DPD活性和化疗后5-FU稳态血药浓度,分析DPD活性、5-FU稳态血药浓度与毒性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患者均接受相同方案化疗(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3h,醛氢叶酸200mg/m静脉滴注2h,5-FU375mg/m2静脉推注,5-FU2.5g/m2持续静脉滴注46h。每2周重复一次,每2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化疗前DPD活性,并用HPLC法检测化疗后5-FU稳态血药浓度,观察患者化疗后的毒性反应。结果:DPD活性在36例胃癌患者血中呈正态分布,即1.56~6.01不等;并且DPD活性与患者性别、年龄、PS无关。5-FU稳态血药浓度在不同个体中差异较大,即179.2~1589.6μg/L不等,其浓度经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DPD活性与5-FU稳态血药浓度呈负相关(r=-0.376,P=0.024)。DPD活性和腹泻、口腔粘膜炎、严重骨髓抑制发生率呈负相关,而5-FU稳态血药浓度与腹泻、Ⅲ/Ⅳ度骨髓抑制呈正相关。结论:化疗前DPD活性和化疗后5-FU稳态血药浓度在胃癌患者血中存在较大差异,对其检测能够预测毒性反应。
彭柔君董秋美史艳侠曹烨周中梅袁中玉李苏廖海姜文奇
关键词:氟尿嘧啶二氢嘧啶脱氢酶毒性反应血药浓度
鼻咽癌患者5-FU血药浓度与毒性及疗效的关系被引量:9
2003年
背景与目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人体的作用有几条途径,不同个体对5-FU的代谢有很大的差异,故很难预测5-FU对不同个体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本研究拟探讨5-FU的稳态血药浓度在接受相同初始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的患者之间的差异,以及其与不良反应、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接受顺铂(cisplatin,DDP)联合5-FU连续静脉灌注治疗的20例鼻咽癌患者中,开始5-FU治疗后24h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5-FU的血药浓度。HPLC条件:1mmol/L磷酸盐缓冲液作为流动相,流速1.3ml/min,波长260nm,柱温25℃。结果:5-FU血药浓度在鼻咽癌患者中呈正态分布,个体间有明显差异。5-FU血药浓度低于600μg/L时,患者均没有不良反应,而高于1000μg/L时,患者均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同级别不良反应及不同的治疗反应所对应的5-FU血药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FU血药浓度在接受相同初始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5-FU血药浓度与其毒副作用、治疗反应有关。
余更生何友兼廖海李苏
关键词:鼻咽癌5-FU血药浓度毒性疗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