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斌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从“军乐”到“交响”的变奏 新时期以来军旅长篇小说审美范式论略被引量:3
- 2001年
- 本文首次把新时期以来的军旅长篇小说审美范式分为四种类型 :“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颂歌范式”、“再现和反思革命历史的悲剧范式”、“‘军人是人’、‘英雄是人’的自省范式”和“开放的、多元化的美学追求与范式” ,并指出 :新时期以来军旅长篇小说的进步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军旅作家在审美追求上的变化与更新 ,是作品审美范式由相对单一性、封闭性向多义性、开放性不断推进和变更的过程 ,而且 ,军旅长篇小说的进一步繁荣与突进也必然是军旅作家审美追求与作品审美范式进一步拓展的结果。
- 廖建斌
- 关键词:长篇小说审美范式军旅作家美学追求军乐变奏
- 直面伟大强军实践 培育优秀创作人才——“军事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 2016年
- 2015年11月27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根据举办建院5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要求,围绕教学中心,组织召开了以"军事文学创作人才培养"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来自军内外14名专家学者围绕招生、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重点研讨了军事文学创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理念,以适应当下任职教育转型的现实需要,推动文学系教育教学和军事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与会专家学者积极为文学系教育教研改革、军事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 蔡静平廖建斌高博
- 关键词:军事文学
- 一语天成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新世纪十年的军旅中篇小说巡研
- 2014年
- 新世纪十年军旅中篇小说的创作收获了《吹满风的山谷》、《坝上行》等一批优秀作品,虽然整体数量、质量较20世纪80年代鼎盛时期呈下降趋势,但总体发展平稳。新世纪军旅中篇小说的创作阵营大概出自三个方阵:第一方阵是以莫言、周大新、裘山山等为代表的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著名作家,他们虽然所作不多,但艺术水准较高;第二方阵是以衣向东、石钟山、麦家、温亚军等为代表的"晚生代"作家,或称"第三代"作家,这些作家的创作与之前相比,更具传承性,也不乏新语境下的创新色彩,部分作品获得了主流文学大奖的认可;第三方阵是以裴指海、王凯、王甜、朱鸢等为代表的一批20世纪70年代或之后出生的"新生代",他们逐渐成为了新世纪中篇小说写作的中坚力量,作品也显示出迥异于前两代军旅作家的叙事范式、美学风貌和蓬勃生机。
- 廖建斌
- 关键词:小说研究
- “天使”的沦落与拯救 试谈三篇“反思文学”的女性形象被引量:1
- 2000年
- 本文对 80年代初期“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品《波动》、《晚霞消失的时候》和《公开的情书》三部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分析 ,以“再反思”的角度切入人物思想意识内核 ,既赞扬了肖凌清醒的反抗精神 ,又批判了她的偏激和片面 ;既肯定了真真的正直、真诚 ,又批评了她的矫情和犹豫不决 ;既对南珊的善良、纯洁寄予了充分的同情和理解 ,又对她经受苦难后近乎宗教情绪的宽容、冷漠和茫然表示了震惊 ,从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当人性和尊严被野蛮无情地毁坏之后 ,如何“修复”被扭曲的人性更值得“反思者”
- 廖建斌
- 关键词:反思文学女性形象沦落天使拯救纯洁
- 全文增补中
- 有一座城叫“众志成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文学创作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实录
- 2015年
- 《八月桂花遍地开》和《最长的一天》分别是中外作家以中国抗日战争和诺曼底登陆为素材创作的两部虚构小说和纪实文学作品。前一部作品实现了作者给自己提出的三点写作要求:"写好自己,写好敌人,写好真实的状态。"后者则用摄影机一般精确的语言展示了扭转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关键战役中最为关键的一天。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文学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审美特点各异,但有一些点是共通的,即维护正义、歌颂英雄、悲悯苍生、反思战争。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战争文学,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反思。繁荣此类文学创作,必须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材料准备和技术层面的准备。
- 徐贵祥廖建斌侯健飞牛娃王玉珏
- 关键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九十年代军旅长篇小说审美特征新变被引量:4
- 2006年
- 本文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七部军旅长篇小说为研究个案,分别对其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指出当代军旅长篇小说在以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流审美模式的同时,注入了忧患意识、自省意识、写实意识、通俗意识、反战意识等多种全新的审美元素。这种审美特征由相对单一性、封闭性向多义性、开放性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军旅长篇小说的审美内蕴,提升了军旅长篇小说的思想内涵、艺术质量和在当代文学格局中的地位。
- 廖建斌
- 关键词:军旅长篇小说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