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二元

作品数:514 被引量:3,437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1篇期刊文章
  • 87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1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3篇骨密度
  • 122篇骨质
  • 122篇骨质疏松
  • 113篇细胞
  • 94篇成骨
  • 86篇骨细胞
  • 72篇成骨细胞
  • 60篇激素
  • 52篇糖尿
  • 52篇糖尿病
  • 50篇女性
  • 46篇蛋白
  • 41篇代谢
  • 41篇雌二醇
  • 40篇骨质疏松症
  • 35篇去卵巢
  • 35篇绝经
  • 35篇基因
  • 31篇胰岛
  • 29篇年龄

机构

  • 410篇中南大学湘雅...
  • 55篇中南大学
  • 44篇湖南医科大学
  • 17篇湖南医科大学...
  • 10篇海南省人民医...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7篇南华大学
  • 6篇南昌大学第二...
  • 5篇复旦大学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医院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白求恩医科大...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12篇廖二元
  • 190篇伍贤平
  • 113篇罗湘杭
  • 81篇戴如春
  • 76篇谢辉
  • 62篇张红
  • 58篇邓小戈
  • 57篇周后德
  • 54篇袁凌青
  • 46篇彭依群
  • 43篇盛志峰
  • 41篇曹行之
  • 41篇刘石平
  • 37篇黄干
  • 27篇周智广
  • 27篇苏欣
  • 26篇伍汉文
  • 24篇单鹏飞
  • 21篇伍西羽
  • 19篇彭健

传媒

  • 79篇中华内分泌代...
  • 63篇中国骨质疏松...
  • 20篇中南大学学报...
  • 20篇中华骨质疏松...
  • 19篇中华内科杂志
  • 18篇中华老年医学...
  • 18篇中华医学杂志
  • 14篇中国现代医学...
  • 14篇药品评价
  • 10篇湖南医科大学...
  • 10篇国外医学(内...
  • 8篇中国老年学杂...
  • 7篇中国实用内科...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中国糖尿病杂...
  • 5篇中国医师杂志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25篇2013
  • 22篇2012
  • 33篇2011
  • 27篇2010
  • 27篇2009
  • 41篇2008
  • 37篇2007
  • 36篇2006
  • 44篇2005
  • 53篇2004
  • 32篇2003
  • 31篇2002
5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的细胞生物学特征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观察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一般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胎盘蓝染色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细胞3~2l天破骨细胞表型和功能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RAW264.7细胞形态以类圆形和不规则多边形为主,一般含l~2个核,有伪足,细胞胞体较小。细胞生长快,5~6天可汇合。RAW264.7细胞能表达成熟破骨细胞的表型标志基因如核因子KB受体活化子(RANK)、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骨吸收有关的功能基因如组织蛋白酶K(CaK)、整合素av(integrin av)等。RAW264。7细胞培养3~21天,上述基因的mRNA表达不随培养时间改变。结论RAW264.7具有破骨细胞特征性基因表达谱,是一种较好的破骨前体细胞模型。
肖新华廖二元董源媛赵向刘江华曹仁贤文格波
关键词:破骨细胞细胞模型
中日两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骨密度值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了解中国和日本两国老年人群骨密度值 (BMD)差异 ,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对中日两国 330 3例 6 5岁以上男女老人进行BMD测量。所得BMD值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结果 :按BMD丢失率最高部位Ward’s三角统计 ,中国老年人男性BMD均值为 0 5 6 8g cm2 ,日本老年人男性BMD均值为 0 436g cm2 ,前者是后者的 1 3倍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中国老年人女性BMD均值为 0 46 6g cm2 ,日本老年人女性BMD均值为 0 2 96g cm2 ,二者相差 1 6倍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中国老年人BMD值无论男性女性均比日本老年人高 ,须进一步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查找其差异的原因 。
李宁华铃木隆雄吉田英世区品中朱汉民杨定焯赵晰廖二元张大新李恩郑宏折茂肇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老年人骨密度
MT1-MMP、MMP-2和TIMP-2基因在去卵巢大鼠成骨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通过观察去卵巢 (OVX)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成骨细胞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1(MT1 MMP)基因的表达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方法 对OVX大鼠与假手术大鼠进行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股骨远端行原位杂交检测骨组织MT1 MMP、MMP 2和TIMP 2mRNA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骨组织MT1 MMP、MMP 2和TIMP 2蛋白质表达。 结果 OVX大鼠第 3、4腰椎骨密度 (0 14 4± 0 0 11) g cm2 、(0 14 3± 0 0 15 ) g cm2 较对照组 (0 15 8± 0 0 18)g cm2 、(0 16 2± 0 0 17) g cm2 明显减少 ,OVX组骨小梁面积 (9 5 8± 3 39) %、厚度 (40 85± 8 0 4 ) μm和数目 (2 30± 0 4 8)个 mm分别较对照组 (2 0 6 3± 4 8) %、(44 73± 6 8) μm、(4 6± 0 7)个 mm明显下降 ,OVX组骨小梁间隔 (5 85 8± 115 1) μm较对照组 (2 5 4 6± 4 8 0 ) μm明显增宽 ;成骨细胞MT1 MMPmRNA与蛋白质表达下调 ,而MMP 2和TIMP 2之间表达无差异。 结论 雌激素不足可使成骨细胞MT1 MMP基因表达减少 ,可能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之一。
廖慧娟廖二元罗湘杭戴如春伍贤平
关键词:MMP-2TIMP-2基因绝经腰椎骨密度
脂联素对成骨细胞OPG和RANKL表达的影响及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脂联素(adiponectin)是脂肪细胞的特异性分泌因子,成骨细胞可表达脂联素受体,但脂联素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首次探讨脂联素对人成骨细胞护骨素(osteopotegrin,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
刘幼硕罗湘杭袁凌青谢辉廖二元
关键词:脂联素成骨细胞护骨素核因子ΚB细胞信号转导骨代谢
文献传递
女性随年龄增长不同骨胳部位的骨丢失被引量:23
1998年
目的评价健康女性随增龄,不同骨胳部位的骨丢失。方法用DXAQDR4500A型扇形束骨密度仪测量1664例15~96岁健康女性不同骨胳部位(腰椎正位和侧位、髋部和前臂)的骨密度(BMD)。结果横断面分析显示,绝经时所有部位骨丢失显著(P<0.01~0.001),其中松质骨占优势的部位(腰椎侧位和Ward’s三角)丢失最多(-13%~-19%,P<0.001)。所有部位绝经15年内(<65岁)及25年后(≥75岁)呈快速丢失。预期寿命(≥72岁)与峰值年龄比较,各部位BMD减少31%~59%(平均38.7%±7.7%),Ward’s区减少最多(-59%)。骨质疏松(OP)检出率腰椎侧位(41%~58%)、桡骨(43%~58%)和Ward’s区(46%)较高,腰椎正位(29%)和股骨颈(19%)较低。结论绝经早期腰椎侧位是诊断OP的最敏感部位。不同骨胳部位峰值骨量的变异度较高,致绝经后OP检出率随测量部位不同而显示较大差异。
伍贤平廖二元邓小戈黄干
关键词:骨密度骨丢失双能X线吸收法女性
长沙地区男性BMD参考数据库的建立
2009年
目的建立男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BMD)参考数据库。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仪,测量1537例长沙地区男性健康志愿者(年龄15~85岁)正位腰椎、侧位腰椎、股骨近端(髋部)和前臂远端的BMD。结果腰椎和股骨近端的BMD随年龄变化采用二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前臂远端的BMD与年龄之间的关系采用三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腰椎、股骨颈和总体髋部的峰值BMD(PBMD)发生在15-19岁,前臂远端的PBMD则发生在40~44岁。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男性多骨骼部位BMD参考数据库,为南方地区男性诊断骨质疏松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标准。
伍贤平侯艳丽张红单鹏飞戴如春罗湘杭廖二元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
吲达帕胺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1994年
应用吲达帕胺(indapamide)2.5~7.5mg/d或双氢氯噻嗪50~75mg/d治疗10例中枢性尿崩症,治疗后第3天患者日尿量减少近一半,尿渗透压增高1倍多,治疗后第6天上述指标无进一步改善,两种药物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吲达帕胺治疗期间,血压和血清电解质未见明显变化。双氢氯噻嗪治疗后血钾下降。提示吲达帕胺是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一种新的有效药物。
周智广罗宏斌唐炜立胡敏王湘兵廖二元超楚生伍汉文
关键词:尿崩症吲达帕胺药物疗法
从改善微循环角度看糖尿病足病的治疗被引量:1
2011年
糖尿病足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它是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病变累及从皮肤到骨与关节的各层组织。严重者可发生局部或全足坏疽,多数需要截肢。糖尿病足病的治疗和护理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所带来的医疗耗费巨大。
廖二元
关键词:糖尿病足微循环胰岛素
A13.骨组织形态计量与微损伤分析
在代谢性骨病的研究和早期诊断中,出现了一些很有前途的新技术.笔者将自己在这方面的工作体会,特别是骨组织形态计量与微损伤分析及激光共聚焦技术做了介绍.
廖二元
关键词:骨组织代谢性骨病形态计量分析
文献传递
小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雌孕激素联合使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19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 ,分别采用复方尼尔雌醇 ( 12 3例 )和安慰剂 ( 72例 )对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一年后多种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等系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一年前后骨密度差值与对照组比较 ,在前臂处表现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即治疗组骨密度较高。在其他部位骨密度虽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但均有增加的趋势。其他观察指标如 :肝肾功能 ,乳腺红外线扫描、子宫大小及内膜B超、阴道脱落细胞找癌细胞、阴道流血、骨折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小剂量雌孕激素联合使用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的优点。
邓小戈廖二元周智广王平芳伍汉文超楚生
关键词:骨质疏松绝经后雌激素替代疗法雌激素孕激素
共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