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磊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足口病儿童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 王晓冬徐梅先张银瑞霍习敏耿文锦曹利静孙慧郭艳梅李君娥康磊
- 手足口病为儿童传染病,重症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该研究按照《2011年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进行诊治,通过观察住院不同病程阶段手足口病患儿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水平,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多种炎症因子参与...
- 关键词:
-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传染病
- 体温对脓毒症儿童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一项基于152例脓毒症患儿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PICU内脓毒症患儿体温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脓毒症患儿152例,根据入PICU前后24 h内的体温峰值分为超高热组(39.5~41℃),发热组(37.5~39.5℃),无热组(<37.5℃),比较各组危重症评分、病死率(总体和7 d)、炎性和免疫、器官功能状态等指标。根据入PICU7 d的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照分析两组体温分布、小儿危重症评分等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7 d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全部152例脓毒症患儿7 d内死亡占全部死亡82.2%(37/45)。3组7 d病死率分别为36.4%、16.7%和42.9%,以发热组病死率最低(P<0.05)。超高热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有11例,占比50.0%;发热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有34例,占比33.3%;无热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有3例,占比10.7%。3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2,P=0.010)。其中超高热组与发热组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9,P=0.741);超高热组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比例高于无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2,P=0.002);发热组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比例高于无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0,P=0.019)。3组相关炎症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初始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48~72 h淋巴细胞数值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热组和超高热组数值低于发热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异常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异常率、肌酐(creatinine,Cr)异常率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高热组和发热组的ALT异常率低于无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患者根据7 d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死亡组以无热组患儿占比最高,达40.5%;而生存组以发热组患儿占比最高,达76.5%(P<0.001)。7 d生存组的小儿危重�
- 徐梅先刘刚曹利静白新凤康磊赵欣
- 关键词:脓毒症体温病死率
- 降钙素原和淋巴细胞动态变化分层对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的预测作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淋巴细胞动态变化分层能否预测严重脓毒症儿童死亡。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间严重脓毒症患儿268例,根据初始PCT数值分层为<10μg/L、10~100μg/L、≥100μg/L三组,根据入院72 h内首次和末次淋巴细胞差值(△淋巴细胞)分层为<0×10^(9)/L、(0~0.5)×10^(9)/L、(0.5~1.5)×10^(9)/L和≥1.5×10^(9)/L四组。分别统计PCT分层和△淋巴细胞分层的基本人口学、临床特征及院内病死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PCT和△淋巴细胞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淋巴细胞的截断值。结果268例患儿中PCT<10μg/L组88例,10~100μg/L组128例,≥100μg/L组52例。PCT<10μg/L组中,△淋巴细胞分层的比例依次为59.1%、18.2%、18.2%、4.5%;PCT 10~100μg/L组中的比例依次为9.4%、28.1%、15.6%、46.9%;PCT≥100μg/L组中的比例依次为23.1%、7.7%、15.4%、53.8%,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10μg/L组和10~100μg/L组,<10μg/L组和>100μ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1)。PCT分层组和△淋巴细胞分层组各自组间统计分析提示,性别、年龄、PICU住院时间、血液净化比例、机械通气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T分层组院内总体病死率依次为33.3%、28.1%、30.7%(P>0.05),△淋巴细胞分层院内总体病死率依次分别为47.3%、50%、27.3%、8.7%(P=0.019)。进一步两两分析,△淋巴细胞<0×10^(9)/L组和>1.5×10^(9)/L组、(0~0.5)×10^(9)/L组和≥1.5×10^(9)/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36)。△淋巴细胞分层和淋巴细胞对死亡的AUC分别为0.717和0.752,△淋巴细胞截断值是0×10^(9)/L(准确度为76.1%,特异度为71.4%)。结论入院72 h内严重脓毒症患儿首次和末次淋巴细胞差值<0×10^(9)/L能够准确预测院内死亡。
- 徐梅先刘刚曹利静白新凤康磊赵欣石晓娜李丽景
-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儿童
- 手足口病重型患儿血清炎症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1
- 2015年
- 目的通过监测手足口病(HFMD)重型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判断炎症反应程度,达到最佳治疗。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2013年2-11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手足口病重型患者98例,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52例及危重症组46例;同期选取5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患儿入院后立即采集静脉血,进行PCT、CRP、IL-6、IL-10、TNF-α等指标检测,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危重型组中的CRP、IL-6和TNF-α与重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组患儿PCT、IL-10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但与危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病情进展中,血清CRP比PCT更具有敏感性的炎症指标,IL-6、IL-10、TNF-α细胞因子参与了HFMD重症急性期炎症和抗炎反应;EV71阳性病例具有更加明显的免疫反应。
- 王晓冬霍习敏张银瑞耿文锦康磊周晓强
-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患儿
- 脓毒性休克儿童早期抗菌药物应用时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儿童脓毒性休克早期抗感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集束化治疗,按照第1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将患儿分为两组,于入院后1h内开始抗感染治疗者作为观察组,入院后1~6h抗感染治疗者作为对照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儿人院时、入院后24h及72h血乳酸、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水平。结果观察组入院后24h乳酸明显低于对照组(mmol/L:8.65±2.84比11.75±3.20,P〈0.01),入院后24h和72hCRP明显低于对照组(mg/L:66.25±8.55比91.77±7.71,22.03±7.46比50.11±7.30,均P〈0.01),入院后72hPCT明显低于对照组(斗g/L:0.67±0.31比1.16±0.25,P〈0.01)。观察组休克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h:6盘0±3.70比12.804-3.63,P〈0.05),但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40)比10%(4/40),P〉0.05]。结论给予脓毒性休克患儿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以缩短休克持续时间,更早发挥抗炎抗休克的作用,从而提升脓毒性休克抢救成功率。
- 王晓冬霍习敏徐梅先耿文锦郭艳梅曹利静孙慧石晓娜李君娥史海燕李攀康磊
-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集束化治疗乳酸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 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一项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和SJS/TEN重叠患儿的致病因素、临床特征、治疗管理以及并发症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SJS患儿32例、SJS/TEN重叠患儿28例和TEN患儿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最常见的致病药物是抗生素(31.7%)、中成药制剂(30.6%)、非甾体抗炎药(17.6%)和抗惊厥药(14.1%)。肺炎支原体(21例,24.7%)是最常见的病原。32例(37.6%)患儿至少存在一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26例,30.6%),其中皮肤感染(12例,14.1%)和下呼吸道感染(8例,9.4%)。住院期间,8例患儿接受单纯免疫球蛋白治疗,35例接受单纯静脉糖皮质激素治疗,37例患儿同时接受两者,采用静脉丙球联合激素组病死率最低。死亡8例,病死率为9.4%。死亡者入院第1天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严重程度评分(severity-of-illness score for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SCORTEN)评分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抗生素和中成药是常见的致敏药物,皮肤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SCORTEN评分≥3分死亡风险增加,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早期予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能是治疗SJS和TEN的有效手段。
- 郭芳康磊白新凤武晓圆李文辉
- 关键词: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疾病特征
- 脓毒症危重患儿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的发生及其与IL-6和IL-10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比较脓毒症与非脓毒症危重患儿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的发生率,并初步探讨其发生与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97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和80例细菌感染相关非脓毒症危重患儿(非脓毒症组)的基本资料及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将IL-6、IL-10与甲状腺功能指标三碘酪氨酸(T3)、四碘络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与非脓毒症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率等均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甲状腺功能指标T3、T4、游离T3、游离T4、TSH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NTIS发生率、低T3低T4及低TSH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01)。相关分析发现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儿IL-6水平与T3、T4、TSH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但两组患儿合并分析显示,IL-6水平与T3、T4水平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脓毒症患儿相比非脓毒症危重患儿更容易合并NTIS,且高水平IL-6可能是造成NTIS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11):1215-1220]
- 徐梅先刘刚曹利静白新凤康磊赵欣石晓娜李丽景
- 关键词:脓毒症白细胞介素6
- 手足口病危重症凝血功能监测的意义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凝血系统状态与肺出血的关系,探讨临床凝血指标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设计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手足口病重型病例89例,按其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46例)及危重症组(43例),将危重症组再按预后分为生存组26例和死亡组17例;健康对照组为同期44例同龄健康儿童。患儿入院后立即取血,进行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重症组、危重症组和健康对照组PT、TT、APTT及F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组和危重症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15;109/L:245&#177;130、237&#177;156比389&#177;120),D-二聚体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mg/L:0.34&#177;0.67、0.41&#177;0.08比0.24&#177;0.13),且危重症组D-二聚体高于重症组(均P<0.05)。危重症组病死率为39.5%,存活组和死亡组PT、APTT、Fg、TT及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mg/L:0.60&#177;0.09比0.12&#177;0.09,P<0.05)。结论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处于启动动员状态、轻度消耗状态,并存在纤溶抑制状态,尚未出现全身出血倾向,即处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代偿期,不是肺出血的发生机制;监测D-二聚体对病情评估有临床意义。
- 王晓冬霍习敏徐梅先张银瑞耿文锦曹丽静孙慧郭艳梅李君娥康磊
- 关键词:手足口病危重症儿童凝血状态肺出血
- NLR、PLR评估儿童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预后的价值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儿童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community-acquir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epsis,CAPS)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79例CAP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8例)和死亡组(21例)。收集患儿入院2 h内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计算NLR、PLR。患儿入PICU 24 h内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进行评分。采用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APS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LR、PLR对CAPS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WBC、NEU、LYM、PLT、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NLR、PLR、PCT、LAC、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PLR、APACHEⅡ评分为CAPS患儿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37,95%CI:0.887,0.990;OR=1.015,95%CI:1.005,1.025;OR=1.192,95%CI:1.027,1.383)。NLR预测CAPS患儿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8[95%CI(0.505,0.791)],截断值为18.778时,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63.8%。PLR预测CAPS患儿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02,0.900)],截断值为131.534时,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50.0%。APACHEⅡ评分预测CAPS患儿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1[95%CI(0.610,0.853)],截断值为16.135分时,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74.1%。单一指标中PLR对CAPS患儿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较高。NLR+PLR+APACHEⅡ评分联合指标预测CAPS患儿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95%CI(0.799,0.958)],截断值为0.178时,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70.7%。联合指标预测CAPS患儿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PLR。结论NLR、PLR可以作为简便有效的检查指标用于CAPS患儿的预后评�
- 白新凤徐梅先郭芳康磊张会芬程彩云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儿童
- 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评估血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PICU 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90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39例)和死亡组(51例)。记录入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收集患儿入院24 h内的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计算RDW/PLT、PDW/PLT。记录患儿入PICU 24 h内小儿死亡危险评估系统Ⅲ(PRISMⅢ评分)。采用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红细胞参数比较:MCV(f L)、RDW(%)死亡组均高于存活组[99.87(92.59,106.27) vs. 98.66(88.61,102.77),P=0.014;17.10(15.23,19.63) vs. 15.75(14.52,16.51),P <0.001];RBC、HCT死亡组均低于存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血小板参数比较:PDW死亡组高于存活组(24.23±4.26 vs. 21.31±3.39,P <0.001);PCT、PLT死亡组低于存活组、MPV死亡组高于存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PRISMⅢ评分(分)高于存活组(11.84±3.74vs. 8.73±2.84,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PDW和PRISMⅢ评分是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RDW/PLT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95%CI(0.704~0.850)],截断值为0.054时,敏感度为78.4%,特异度为70.5%。RDW/PLT对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最高,且敏感度最高;PRISMⅢ评分对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预测的特异度最高。结论 RDW、PDW和PRISMⅢ评分是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RDW/PLT可以识别预后最差的脓毒症患儿。
- 白新凤徐梅先郭芳康磊张会芬程彩云
- 关键词:脓毒症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