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席朝运

作品数:12 被引量:8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止血
  • 4篇输血
  • 3篇止血剂
  • 2篇淀粉
  • 2篇多孔
  • 2篇多孔结构
  • 2篇血液
  • 2篇术后
  • 2篇术后肺部并发...
  • 2篇体外循环
  • 2篇外循环
  • 2篇围术期
  • 2篇孔结构
  • 2篇冠脉
  • 2篇冠脉搭桥
  • 2篇红细胞
  • 2篇肺部
  • 2篇肺部并发症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12篇席朝运
  • 12篇汪德清
  • 10篇庄远
  • 6篇陈麟凤
  • 4篇朱立国
  • 3篇孙桂香
  • 3篇李卉
  • 3篇魏超
  • 3篇于洋
  • 3篇吕颖
  • 2篇潘纪春
  • 2篇王淑芳
  • 1篇王海宝
  • 1篇王彦
  • 1篇师红梅
  • 1篇刘亚千
  • 1篇王淑芳
  • 1篇姜蕾

传媒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标记免疫分析...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细胞浓缩因子促进大鼠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缺乏供皮区和创面愈合时间长是大面积烧伤创面、老年人创面等难愈合创面修复的难题,创面愈合时间长使机体处于消耗和易感染的状态。而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各种功能细胞,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为解决创面修复提供了新的手段。本实验...
席朝运王淑芳庄远汪德清
关键词:皮肤损伤创面愈合
文献传递
三次以上输血产生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分析反复输血产生不规则抗体的规律,以及不规则抗体对临床输血的影响。方法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对1020例三次以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分析输血次数与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和抗体类型的关系,观察不规则抗体阳性对输血反应和交叉配血的影响。结果 1020例反复输血患者有26例(2.25%)不规则抗体阳性,而且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多抗体类型也越多。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输血前交叉配血时间为35+3.4 min,较抗体阴性患者15+1.7 min显著延长;2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有2例出现输血反应,占7.6%,高于阴性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的比例(0.4%)。结论三次以上输血将导致患者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和抗体类型增高,抗体阳性不仅延长交叉配血时间,更会增加输血反应的产生。尽量减少输血次数和加强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是预防和减少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的有效措施。
吕颖孙桂香庄远陈麟凤席朝运封彦楠汪德清
关键词:反复输血不规则抗体交叉配血
北京某地区HIV抗体筛查阳性情况和确证结果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分析北京某地区ELISA检测HIV抗体阳性情况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了解北京市该地区的HIV流行特征和规律,探索筛查阳性与确证试验结果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2012年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抗体阳性者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与确证试验结果比较。结果在165566名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抗体筛查阳性的有375例,阳性率为0.23%,男女比例为6:1,18-25年龄段比例最大。经WB确证后,HIV阳性21例(占5.6%)、阴性307例(占81.87%)、不确定47例(占12.53%)。不确定的样本中,P24条带出现的几率最高,达到70.7%,其余都在20%以下。结论北京地区的HIV抗体筛查阳性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年轻化态势。WB确证方法仍存在不足,需辅助检测。
朱立国庄远王海宝席朝运魏超姜蕾汪德清
关键词:HIV抗体血液筛查免疫印迹试验
新型多孔结构止血剂研究进展
性脏器创面出血和难以控制的创伤出血救治仍然是外科领域和院前急救面临的难题,许多学者致力于止血领域的研究,其中新型多孔结构止血剂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多糖类、沸石类、硅灰石三类新型多孔结构止血剂的止血...
席朝运庄远汪德清
关键词:止血剂多孔结构疗效评价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输红细胞量的评估及其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明确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并对输红细胞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根据红细胞输注量不同,将292名患者分为未输红细胞组(n=71)、输1-4 U红细胞组(n=144)和输>4 U红细胞组(n=77)。用逐步增加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3组比较,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1.4%vs 14.6%vs 24.7%,P<0.001);红细胞输注量以逐级递增的趋势体现其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OR值从回归分析模型1中1.205到模型2中1.241,直到模型3中的1.251(95%CI:1.120-1.398,P<0.001);多元线性分析影响红细胞输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B:0.102;95%CI:0.046-0.157,P<0.001)、性别(B:1.825;95%CI:0.692-2.957,P=0.002)、术前Hct(B:-36.044;95%CI:-47.724--25.163,P<0.001)、体外循环时间(B:0.031;95%CI:0.013-0.050,P=0.001)和急性心肌梗塞(B:2.769;95%CI:1.295-4.243,P<0.001)。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与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显著相关,影响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因素主要有:术前HCT、年龄、急性心肌梗塞、性别和体外循环时间。
魏超庄远陈麟凤李卉于洋朱立国席朝运潘纪春汪德清
关键词:肺部并发症红细胞
载氨甲环酸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其止血性能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本研究通过物理和化学两种机制协同增强止血剂的止血性能,研发一种安全高效、方便使用的新型院前急救止血产品。实验以多孔淀粉(PS)为载体,以氨甲环酸(TA)为载药组分,制备了载氨甲环酸多孔淀粉(TAPS)。以吸水率评价TAPS的吸附性能,以体外促凝血试验和体内止血试验评价TAPS的止血性能。体外促凝血试验用Lee-White法测定全血凝固时间。实验设空白对照、PS、TAPS 3组,每组10个样本。体内止血试验采用雌性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PS、云南白药和TAPS组,每组9只动物,建立大鼠肝脏创伤出血模型,测定完全止血时间。结果表明:每克PS载TA不超过0.02 g时不影响PS的吸水率;TAPS与PS对全血凝固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TAPS用于大鼠肝脏左叶创伤的完全止血时间为236.67±55.00s,优于云南白药(P<0.05)和PS组(P<0.01),止血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S能够载药并释放药物成分发挥作用,每克PS载TA不超过0.02 g时不影响PS的物理吸水促凝血性能,载TA能够增强PS的止血效果,TAPS通过物理和化学两种止血机制协同作用提高了止血产品的效能。
席朝运庄远陈麟凤刘亚千王淑芳汪德清
关键词:止血剂氨甲环酸多孔淀粉药物载体止血
1766例创伤患者的临床用血调查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住院创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率及临床用血情况,为指导创伤及手术科学用血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输血数据库选取2001年至201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 766例创伤患者,其中输血1 211例,对凝血功能、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伤情、大量输血和总用血量等输血相关指标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根据住院期间总用血量将1 211例创伤输血患者分为3组:低量输血组(≤5 U,n=471)、中量输血组(5-10 U,n=449)、高量输血组(>10 U,n=291),比较组间患者输血相关指标的差异,对高量输血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创伤输血患者中创伤性凝血病33例,大量输血52例。住院创伤患者输血率为68.6%,总输血量与是否手术及手术级别无关,大部分患者为血浆与红细胞两种成分搭配输注,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血浆-红细胞输注比例约为1.0。高量输血组患者年龄较小,男性居多,伤情严重,感染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中、低量输血组(P<0.01)。结论:约69%的住院创伤患者需要输血,高量输血组患者主要为易受严重创伤的中青年男性(以车祸伤、坠落伤为主)和易发生臀部骨折的老年女性(以跌倒伤为主)两类人群,创伤患者存在创伤性凝血病时需要通过血浆-红细胞高比例输注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大量输血(OR=95.2 2)、失血性休克(OR=17.2)、凝血功能紊乱(OR=4.52)是总输血量大于10 U的危险因素,大量输血(OR=16.257)也是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需要对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常规动态监测以指导临床科学用血。
席朝运于洋陈麟凤朱立国吕颖王淑芳汪德清
关键词:创伤出血输血成分输血
载药微孔止血淀粉的制备及其止血效果的研究
题立足理想止血材料的特点,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改良酸酶序解法制备多孔淀粉的工艺,探索淀粉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和载药对其止血效果的影响;以A.T1St3止血粉为阳性对照,多孔止血淀粉为空白对照,用兔耳中央动脉出血和肝脏创面出血模...
席朝运庄远汪德清
关键词:止血效果
不同血小板预防性输注阈值对血液病患者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阈值的输注效果与其他影响,为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阈值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两组:通过输注血小板,A组患者维持在≥10×109/L,B组维持在≥20×109/L,比较出血改善情况、输血效果、血小板抗体产生的比例。结果 A组患者输注次数、输注剂量、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但是输注有效例次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患者,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出血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病情稳定、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且无明显危险因素的血液病患者,采用10×109/L作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是安全的。
吕颖孙桂香庄远陈麟凤席朝运封彦楠王彦汪德清
关键词:血液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出血
新型多孔结构止血剂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实质性脏器创面出血和难以控制的创伤出血救治仍然是外科领域和院前急救面临的难题,许多学者致力于止血领域的研究,其中新型多孔结构止血剂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多糖类、沸石类、硅灰石三类新型多孔结构止血剂的止血效果与性能特点、止血机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席朝运庄远汪德清
关键词:止血剂多糖沸石硅灰石止血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