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乳腺
  • 7篇肿瘤
  • 5篇乳头
  • 5篇乳头状
  • 5篇MRI
  • 5篇磁共振
  • 4篇CT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胰腺
  • 3篇影像
  • 3篇诊断和鉴别诊...
  • 3篇乳头状瘤
  • 3篇腺肿瘤
  • 3篇病变
  • 2篇胰腺实性-假...
  • 2篇胰腺肿瘤
  • 2篇乳腺病
  • 2篇乳腺病变
  • 2篇实性

机构

  • 1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17篇展颖
  • 10篇陈克敏
  • 9篇汪登斌
  • 6篇谭令
  • 5篇陈憩
  • 4篇缪飞
  • 3篇潘自来
  • 3篇柴维敏
  • 3篇王晓颖
  • 3篇丁蓓
  • 3篇江浩
  • 2篇唐敖荣
  • 2篇何国祥
  • 2篇缪飞
  • 2篇倪根雄
  • 2篇毛玲娥
  • 2篇丁蓓
  • 2篇江浩
  • 1篇李亚芬
  • 1篇杨燕敏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肿瘤影像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实囊性肿瘤的CT表现和特征被引量:3
2002年
缪飞展颖王晓颖汪登斌陈克敏唐敖荣江浩
关键词:胰腺肿瘤CT诊断
神经肌病的CT研究(附30例分析)
2001年
目的 研讨CT对神经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检查及肌肉活检证实的神经肌病患者30例,正常对照者10例。对其骨骼肌的CT表现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神经肌病的基本表现为肌肉的萎缩、肌肉密度的减低、肌间隙的增宽、选择性受累及真、假性肥大等。结论 CT有利于鉴别诊断神经源性及肌源性疾病,并根据CT表现将肌变性的范围及程度分为4期。
展颖凌华威何国祥缪飞
关键词:神经肌肉疾病CT肌萎缩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被引量:208
2003年
目的 描述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1例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和诊断。结果  ( 1)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 ,CT平扫实性结构呈低或等密度 ,造影后动脉期呈轻度强化 ,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 ,囊性部分在增强前后扫描均呈低密度。 ( 2 )囊实性结构比例相仿的肿瘤 7例 ,囊性结构为主者 3例 ,其CT表现分别为囊实部分相间分布或实质部分呈附壁结节。 ( 3)实性结构为主的肿瘤 1例 ,其CT表现为囊性部分位于包膜下。 ( 4)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胰腺 ,呈圆形、椭圆形 ,多有完整包膜 ,增强后强化明显 ,与胰腺分界清晰。 ( 5 )不伴有胆总管和胰管扩张。 ( 6 ) 8例术前诊断为良性、3例诊断为低度恶性肿瘤。结论 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 ,且CT诊断有其重要价值 ,需与黏液性或浆液性囊腺瘤、囊腺癌、胰腺癌囊变、胰性假性囊肿等进行鉴别。
缪飞展颖王晓颖汪登斌陈克敏江浩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肿瘤CT诊断
MRI MnDPDP增强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评估MRIMnDPDP增强不同延迟时间成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3 6例HCCs行MRIMnDPDP增强研究。静脉滴注MnDPDP结束后 5min开始每隔 5min成像 1次 ,直至 40min ;第二天行延迟 2 4h成像。成像序列为SET1WI和FMPSPGRT1WI。对不同延迟时间图像的信噪比 (S/N)、对比度噪声比 (C/N)及病灶显示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不同延迟时间图像的S/N无统计学差异。 (2 ) 5~ 2 5min图像肝与HCC之间C/N高于 3 0min以后图像 (P<0 0 5 )。 (3 )病灶显示率和定性率均以延迟 2 4h最高 (92 7% ) ,但各组图像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MnDPDP增强MRI的HCC显示率和定性率均以延迟 2
汪登斌周康荣陈克敏陈憩展颖唐永华
关键词:MRI显示率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病灶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与病理诊断分析被引量:22
2004年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及病理学的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11例经手术切除、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比较其影像和病理学特点。结果  (1)本病多发于 30岁以下女性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 (2 )CT、MRI表现为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 ,可分为 3型 ;特征性表现为“浮云征”。 (3)肿瘤大部分位于胰腺 ,多有完整包膜 ,不伴有胆总管扩张。 (4 )病理学特点为肿瘤实性部分由实性区、假乳头区及两者过渡区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囊性区由坏死、液化、陈旧性出血组成。 (5 )肿瘤的囊实性结构是形成“浮云征”的病理基础。结论 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和病理学表现 。
缪飞展颖王晓颖丁蓓汪登斌丁晓毅张蓓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病理诊断CTMRI
1.5T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导管内孤立/多发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术前均行乳腺X线、超声检查及AURORA乳腺专用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评价其病灶的形态学(包括病灶大小、形状、部位、边缘、多形性及与导管的关系)、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模式及其他相关的特征,并与X线、超声检查相对照。结果:31例病人孤立导管内乳头状瘤23例,多发导管乳头状瘤8例。MRI共检出30个病灶,其中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MRI为阴性,1例双侧多发导管乳头状瘤MRI检出双侧病灶。其MRI形态学表现最多见是沿导管分布多发小结节样或环形强化(38.7%),其次为乳晕后区孤立或多发结节样强化(22.6%)及乳晕后方导管样、线状、分支样强化(12.9%),伴或不伴导管扩张,MRI增强信号-时间曲线以平台型和流出型为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部分(4例)表现为类似恶性肿瘤的MRI征象(12.9%),难以与恶性肿瘤区分。结论:乳腺专用MRI检查对检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具有较大的优势,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定位,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颖柴维敏谭令汪登斌陈憩陈克敏
关键词: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的临床及影像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为61.13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者6例,2例仅有影像学异常者,平均病程约为10年。术后病理均为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8例患者中6例行乳腺 X 线检查,其中4例表现为肿块,1例表现为局灶性团片状密度增高影,1例为阴性。8例患者超声表现主要为:①水平位生长(8例);②不规则形4例及椭圆形4例;③混合回声4例及低回声4例、合并钙化5例;④4例无后方回声衰减,3例回声衰减,1例增强;⑤少血供4例,富血供4例。8例患者 MRI 表现主要为囊实性(5例)、分叶状(5例)、边界清楚(4例),增强扫描呈肿块样强化(8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流出型为主(7例)。结论: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往往病程较长,多表现为囊实性肿块,MRI 及超声较乳腺 X 线摄影有优势。
柴维敏孙琨陈克敏严福华展颖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与其他恶性病变的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与其他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590例均行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乳腺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2013年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析病灶形态,使用Siemens公司MAGNETOM Aera1.5T后处理工作站获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恶性乳头状病变以非肿块型病灶为主,其他恶性病变以肿块型病灶为主。肿块型病灶中,恶性乳头状病变位于乳晕后区较其他恶性病变多见;两者均以形态不规则、直径1~5 cm、不均匀强化为主。非肿块型病灶中,恶性乳头状病变以节段分布为主,其他恶性病变以区域、弥漫分布为主。恶性乳头状病变伴导管扩张较其他恶性病变多见。恶性乳头状病变以囊性成分为主者(实性占比<25%)较其他恶性病变多见。所有恶性病变均以流出型曲线为主。恶性乳头状病变的平均ADC值为(0.94±0.23)×10-3mm2/s,其他恶性病变的ADC值为(0.86±0.21)×10-3mm2/s,其最佳区分阈值为1.04×10-3mm2/s,灵敏度为88.7%,特异度为35.0%,准确率为82.7%,曲线下面积为0.620。结论:肿块位置、非肿块分布、导管是否扩张、ADC值对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和其他恶性病变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黎鑫乐展颖柴维敏王力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乳腺恶性病变
乳腺疾病影像学系列研究
汪登斌陈克敏徐开野唐敖荣谭令陈憩展颖吴达明潘自来李亚芬杨燕敏丁蓓杨文洁
采用钼靶X线检查、钼铑双靶X线检查、计算机图像处理及辅助诊断、CT及MRI等影像学手段对1564例正常乳腺及1654例乳腺病变(包括近800例乳腺癌)进行了深入研究。对89例触诊阴性乳腺病变(含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了X线定...
关键词:
关键词:疾病
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钼靶诊断
2001年
展颖汪登斌陈克敏陈憩谭令丁蓓
关键词:乳腺病变触诊阴性钼靶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