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屈振刚

作品数:55 被引量:268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小麦
  • 14篇吸浆虫
  • 13篇麦红吸浆虫
  • 12篇抗性
  • 11篇茧蜂
  • 10篇小麦品种
  • 10篇侧沟茧蜂
  • 9篇玉米
  • 9篇抗性鉴定
  • 7篇寄生
  • 5篇滞育
  • 5篇温度
  • 4篇中红侧沟茧蜂
  • 4篇生物学
  • 4篇生物学特性
  • 4篇食心虫
  • 4篇小麦品种(系...
  • 4篇小食心虫
  • 4篇梨小食心虫
  • 4篇成虫

机构

  • 50篇河北省农林科...
  • 1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省农业厅
  • 1篇天津大沽化工...
  • 1篇江苏龙灯化学...

作者

  • 54篇屈振刚
  • 26篇李建成
  • 23篇路子云
  • 20篇刘文旭
  • 15篇冉红凡
  • 8篇王金耀
  • 6篇温树敏
  • 5篇赵玉新
  • 5篇钟勇
  • 5篇张淑芬
  • 4篇赵聚莹
  • 4篇刘桂茹
  • 3篇王琳琳
  • 3篇马爱红
  • 3篇赵文臣
  • 3篇张小风
  • 2篇盛世蒙
  • 2篇宋健
  • 2篇李术臣
  • 2篇贾海民

传媒

  • 22篇河北农业科学
  • 7篇河北农业大学...
  • 6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河北农业科技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作物品种资源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河北省植物保...
  • 1篇2013年全...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89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长管蚜消长动态及经济阈值被引量:5
1989年
作者于1980—1988年在河北保定对小麦田蚜虫的优势种——小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种群消长动态及百茎蚜量与小麦千粒重降低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随季节变化长管蚜的消长呈双峰型.夏季蚜峰正值小麦灌浆时期,这是防治的关键期;(2)灌浆初期、中期的蚜量与千粒重损失率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8和0.9554.回归式分别为:y_1=0.010383x_1-0.871208±3.07与y_2=0.008019x_2+0.182175±1.69;(3)根据河北省当前小麦产量水平,商品价格及防治现状和费用计算,小麦长管蚜的经济阈值,在灌浆初斯为600头,中期为650头.
赵文臣尹善王进忠屈振刚郭金霞
关键词:种群消长动态经济阈值
温度和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滞育诱导及滞育茧的低温冷藏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为明确诱导管侧沟茧蜂Microplitis tuberculifer滞育的主要因子,在田间和室内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周期下管侧沟茧蜂的滞育率和滞育茧的最佳冷藏温度。【方法】田间实验分别从8月31日到9月25日每隔5 d在室外罩笼内释放管侧沟茧蜂寄生的粘虫幼虫,待寄生蜂结茧后统计子代蜂的滞育率。室内实验共设5个不同温度(16℃,18℃,20℃,22℃和24℃)和7个不同光周期(6L∶18D,8L∶16D,10L∶14D,12L∶12D,14L∶10D,16L∶8D和18L∶6D),分别统计寄生蜂在各个处理条件下的滞育率。【结果】在河北中部地区秋季自然条件下,8月底当日平均气温为24.4℃,日平均光照时间为12 h 51 min时,少数蛹(5.08%)开始进入滞育;9月25日,当日平均气温为17.2℃,日平均光照时间为11 h 36 min以下时,几乎所有蛹个体进入滞育,滞育率达到99.70%。在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当温度为22℃以上,无论光周期如何变化,管侧沟茧蜂不能进入滞育,所结茧全部为非滞育茧。温度为22℃以下存在光周期反应,在温度16℃,18℃和20℃,光周期10L∶14D时形成滞育茧数量最多,滞育率分别为100%,89.75%和29.58%。可见温度和光周期二者共同影响管侧沟茧蜂的滞育。滞育茧在0℃左右条件下冷藏240 d和5℃左右环境条件下冷藏180 d,成虫的羽化率和寄生能力与发育茧差异不显著(P>0.05);0℃条件下冷藏300 d,滞育茧仍有79%可以正常羽化。【结论】该寄生蜂在秋季进入滞育主要是低温条件和短光照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滞育茧在0℃和5℃温度下至少可以保存240 d。这些结果对管侧沟茧蜂的大规模繁殖和滞育茧的保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路子云冉红凡刘文旭屈振刚刘小侠李建成张青文
关键词:滞育滞育诱导光周期温度冷藏
小麦品种(系)抗麦红吸浆虫鉴定及利用被引量:2
2007年
2004-2006年利用一套较完整的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425份生产推广品种(审定品种)、区试品种及品种资源进行了抗麦红吸浆虫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差异显著,高抗品种(系)有56份,占供鉴品种的13.18%、中抗品种54份,占12.71%、低抗品种99份,占23.29%。在近年已审定品种中,石7221、良星99、1457、衡71-3、中麦9、石新822、石家庄11号等7个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均表现出稳定的抗性。
屈振刚温树敏赵玉新高胜国王琳琳
关键词:小麦品种麦红吸浆虫抗性鉴定
甘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09年
甘草为重要的传统中药材,综述了甘草中化学成分及活性成分的发现和提取分离研究进展,为甘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陶晡刘晓清屈振刚
关键词:中草药甘草化学成分
中红侧沟茧蜂研究及应用进展被引量:20
2010年
综述了鳞翅目夜蛾科害虫低龄幼虫的寄生性天敌—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的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性、发生规律、室内人工繁育及田间释放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李建成路子云屈振刚刘文旭
关键词:中红侧沟茧蜂生物学生物防治
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明确褐足角胸叶甲主要生物学特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对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成虫、幼虫、蛹的消长动态、成虫产卵习性及其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河北省保定、石家庄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5~15cm土层中越夏、10~15cm土层中越冬;次年4月,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逐步升高,越冬幼虫从下部土层逐步向上移动至0~5cm土层,6月中旬在土中开始化蛹,蛹发生期长达40d;卵产在距地表1~3mm的表土层,或产在干枯的玉米叶片上,散产或呈块状,少的2~3粒,多的一块卵达32粒。
路子云李建成刘文旭冉红凡马爱红李辉利李中建屈振刚
关键词: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生物学特性
河北省生产推广种植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抗性鉴定及抗性风险评价
2012年
2012年利用田间抗性鉴定方法,针对河北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55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鉴定及抗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明确了目前河北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55个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其中,河农6049、石新828、济麦22、良星99、良星66和石麦12号6个品种为农艺性状好、高产、抗性稳定的高抗品种。并依据各抗性类型品种在生产上的种植面积,对各抗性类型品种在生产上的抗性风险进行了评价。
路子云赵磊李建成刘文旭冉红凡屈振刚
关键词:小麦品种麦红吸浆虫抗性鉴定
温度和营养条件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和营养条件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不同温度条件下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补充水分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寿命没有明显影响,补充蜂蜜水能明显延长成虫寿命。在18℃饲喂20%蜂蜜水条件下,成虫寿命最长(雌虫为24.6±3.0d,雄虫为13.8±2.5d),且相同条件下雌成虫寿命长于雄成虫;在30℃不饲喂条件下,成虫寿命最短(雌成虫为1.4±0.1 d,雄成虫为1.2±0.1 d)。
路子云钟勇屈振刚刘文旭李建成
关键词:成虫温度营养
河北省麦红吸浆虫迅速蔓延危害原因及防治对策被引量:3
1995年
1 我省麦红吸浆虫发生概况及趋势 麦红吸浆虫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受害麦田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50~60%,严重者几乎绝收。50年代麦红吸浆虫曾在我省南部地区磁县发生,当时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产量损失,直到1982年前均无发生。但是,1983年在磁县申庄发生5.6亩,1984年就扩展到1000亩,1985年发展到1.5万亩,
屈振刚张淑芬
关键词:小麦害虫麦红吸浆虫
管侧沟茧蜂雌蜂日龄和寄生经历对寄生率及子代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室内研究了不同日龄管侧沟茧蜂雌虫及寄生经历对寄主粘虫的寄生率和后代性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对寄主的寄生率随着雌蜂日龄的不同而变化,无寄生经历和有寄生经历雌蜂对寄主的寄生率在3日龄时达到最大,分别为52.38%和54.61%;之后随着雌蜂日龄的增加,寄生率逐渐降低。无寄生经历和有寄生经历的2日龄雌蜂寄生寄主所产子代的茧重最大,分别为2.96mg和2.85mg,子代茧重随着雌蜂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子代雌蜂体重有随母代雌蜂日龄增加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子代雄蜂体重在低日龄(0~2d)和高日龄(7d)处理时较轻,在中间日龄(3~6d)处理较重而且恒定。1~3日龄雌蜂所产子代雌雄比较高,3日龄时最高,而后随着母代雌蜂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新羽化未交配雌蜂寄生得到的后代均为雄性。管侧沟茧蜂的寄生经历对寄生率、子代茧重、子代性比和子代成蜂重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钟勇路子云屈振刚刘文旭刘小侠李建成
关键词:日龄产卵寄生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