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民生

作品数:451 被引量:2,831H指数:27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8篇期刊文章
  • 133篇专利
  • 25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9篇农业科学
  • 91篇生物学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3篇菜蛾
  • 81篇小菜蛾
  • 74篇害虫
  • 48篇昆虫
  • 44篇种群
  • 38篇基因
  • 37篇节肢动物
  • 28篇杀虫
  • 26篇植物
  • 26篇跳甲
  • 25篇黄曲条跳甲
  • 24篇动物群落
  • 23篇节肢动物群落
  • 22篇杀虫剂
  • 22篇天敌
  • 22篇群落
  • 19篇水稻
  • 18篇多样性
  • 18篇幼虫
  • 17篇饲养

机构

  • 428篇福建农林大学
  • 45篇福建省农业科...
  • 27篇华南农业大学
  • 11篇福建农学院
  • 6篇福建农业大学
  • 6篇湖南科技大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贵阳学院
  • 3篇襄樊学院
  • 3篇教育部
  • 3篇湘潭师范学院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全国农业技术...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福建省农业厅
  • 2篇福州市疾病预...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集美大学

作者

  • 447篇尤民生
  • 75篇杨广
  • 58篇侯有明
  • 47篇陈李林
  • 28篇施龙清
  • 24篇庞雄飞
  • 22篇何玮毅
  • 22篇曾兆华
  • 21篇梁广文
  • 21篇魏辉
  • 19篇陈金芝
  • 18篇张飞萍
  • 17篇傅建炜
  • 17篇王联德
  • 16篇林胜
  • 15篇刘雨芳
  • 14篇夏晓峰
  • 14篇赵士熙
  • 13篇刘新
  • 12篇李志胜

传媒

  • 34篇昆虫学报
  • 29篇福建农林大学...
  • 25篇福建农业大学...
  • 22篇华东昆虫学报
  • 21篇武夷科学
  • 13篇生物安全学报
  • 1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0篇应用生态学报
  • 9篇生态学报
  • 8篇福建农业学报
  • 8篇生态学杂志
  • 7篇植物保护学报
  • 7篇环境昆虫学报
  • 5篇昆虫知识
  • 4篇福建农学院学...
  • 3篇林业科学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茶叶科学

年份

  • 9篇2023
  • 9篇2022
  • 9篇2021
  • 24篇2020
  • 24篇2019
  • 32篇2018
  • 17篇2017
  • 12篇2016
  • 19篇2015
  • 21篇2014
  • 22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1
  • 13篇2010
  • 23篇2009
  • 4篇2008
  • 16篇2007
  • 10篇2006
  • 21篇2005
  • 19篇2004
4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菜蛾取食后上海青的保护酶活力变化被引量:13
2004年
上海青遭受小菜蛾取食为害后 ,0 .5小时内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和总酚含量发生变化。就一天内的变化趋势而言 ,受害叶片的 SOD、CAT、POD、PPO活力和总酚含量总体上比正常叶片低 ,但在 15 :0 0时 ,正常叶片的 SOD、CAT和 POD活力最低时 ,受害叶片的三种酶活力却明显上升 ,在 11:0 0时 ,正常叶片 PPO活力为最低值时 ,受害叶片的 PPO活力达最高 ,这可能是过度胁迫造成的 ,正常叶片的 PPO活力与总酚量负相关 ,但受害叶片不呈现这种关系 ,此外 ,受害植株的未受害叶的保护酶活力也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 ,可见上海青对小菜蛾的取食胁迫后保护酶的反应是系统性的。
杨广徐清元尤民生
关键词:小菜蛾保护酶总酚
蜡蚧霉黄色无纺布菌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蜡蚧霉黄色无纺布菌剂及制备方法,即一种高效防治桔园、茶园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真菌杀虫剂--蜡蚧霉(原名蜡蚧轮枝菌)黄色无纺布菌剂的生产工艺方法。该方法包括五道生产工序,即菌种的取得、一级斜面菌种培养、液体种子培...
王联德尤民生黄建姜荣良林成辉
昆虫的RNA干扰被引量:17
2009年
RNA干扰(RNAi)是一种强有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研究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目前,RNAi技术主要应用于昆虫功能基因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已在多个目的19种昆虫上实现了RNAi。在昆虫上实现RNAi的方法主要有注射、浸泡、喂食、转基因和病毒介导等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其中喂食法因其简单而最有应用前景。昆虫RNAi的系统性较为复杂,只有部分昆虫具有RNAi的系统性。昆虫中RNAi信号传导的基因可能是sid-1,但昆虫RNAi的系统性机理还不是很清楚。转基因植物产生的dsRNA实现了对作物的保护,证实了RNAi技术可用于害虫控制,为害虫控制开辟了新领域。昆虫的RNAi研究处在起步阶段,研究昆虫RNAi的机理,特别是RNAi在昆虫体内的系统性扩散机理,改进实现RNAi的方法,提高RNAi技术在昆虫研究中的应用,有利于昆虫基因功能鉴定和害虫控制,促进昆虫学科的发展。
杨广尤民生赵伊英刘春辉
关键词:昆虫RNA干扰(RNAI)功能基因基因沉默害虫控制
不同生境茶园弹尾虫群落的结构与动态被引量:21
2010年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弹尾虫作为天敌的替代食物,起着间接控制害虫种群的作用。2006年3月至2008年4月(不包含2008年3月),在武夷山星村镇设置了4种不同生境的茶园,分别对其茶冠层和凋落层进行调查分析。在茶冠层,套种百喜草、套种圆叶决明和不除草茶园弹尾虫的物种丰富度(S),套种圆叶决明和不除草茶园弹尾虫的Shannon-Wiener指数(H′),都显著高于除草茶园;套种圆叶决明和不除草茶园弹尾虫的物种丰盛度(N)显著高于套种百喜草茶园。在凋落层,套种百喜草、套种圆叶决明和不除草茶园弹尾虫的S、N和绝对丰盛度(n)均显著高于除草茶园,套种百喜草和不除草茶园弹尾虫的有效多样性指数(eH′)显著高于套种圆叶决明茶园。4种不同生境茶园对茶冠层弹尾虫的eH′、均匀性指数(E)和n及对凋落层弹尾虫的H′和E均无显著影响。4种不同生境茶园茶冠层或凋落层的弹尾虫群落相似程度很高。由此可见,合理进行套种,有利于提高茶园生境的多样化,强化中性昆虫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陈李林尤民生陈少波吴佳霖
关键词:茶园跳虫百喜草圆叶决明
稻田周围杂草地生境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被引量:13
2004年
20 0 1年 5 - 9月 ,对福建省古田县中稻田边杂草地生境的节肢动物群落 ,开展了系统调查 ,共采集到节肢动物 2纲 14目 112科 343种 (或类 )。其中 ,天敌 184种 (包括 71种捕食性蜘蛛 ,31种捕食性昆虫和 82种寄生性天敌 ) ;害虫 5 2种 ;中性昆虫 10 7种。
李志胜徐敦明魏观如庄家祥刘雨芳尤民生
关键词: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生态系统
林丹烟剂对毛竹林冠与林下层节肢动物共有种及其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共有种反映毗邻生境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互作用程度及其潜在互作途径的多样性.通过对施用林丹烟剂后毛竹林冠层与林下层节肢动物的系统定位调查,分析和比较了林丹烟剂干扰下两个林层的节肢动物共有种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以未防治和白僵菌防治为对照,施用林丹烟剂显著减少了林冠和林下层的共有种及其个体数,降低了两个林层中共有种的多样性;在物种方面主要表现为蜘蛛目、膜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共有种减少;在个体方面,林下层主要表现为蜘蛛目、膜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共有种个体减少,林冠层主要表现为蜘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共有种个体减少.但无论在物种还是个体方面,林丹烟剂对捕食性共有种的影响均最大.进一步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引起共有种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共有物种的减少.因此认为,林丹烟剂干扰削弱了林下和林冠层节肢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利于林下生境促进林冠层生物多样性和增强群落对叶部害虫自然控制作用等生态功能的发挥.
张飞萍尤民生
关键词:毛竹林丹烟剂节肢动物多样性
一种活体植物饲养昆虫的新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体植物饲养昆虫的新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虫罩、盖子,盖子与养虫罩上部螺纹连接,所述盖子中部设置有筛网,所述养虫罩为中空的筒形,养虫罩底部通过卡合结构连接有营养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
傅淑杨广刘昭霞陈金芝黄鹏榕尤民生
文献传递
一种害虫定向监测与防控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害虫定向监测与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粘虫板、摄像头、计算机反馈系统装置、控制开关和灭虫灯,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粘虫板上方或侧方,所述摄像头通过信息传送网络与计算机反馈系统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计算机反馈...
尤民生傅建炜杨广李建宇
文献传递
一种同时沉默小菜蛾精氨酸激酶基因PxAK和整合素β1亚基基因Pxβ的RNAi载体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以在转基因植物中同时表达小菜蛾精氨酸激酶基因<I>PxAK</I>和整合素β<Sub>1</Sub>亚基基因<I>Pxβ</I>双链RNA(dsRNA)结构的RNAi载体,通过农杆菌...
杨广傅淑刘昭霞陈金芝孙庚晓尤民生
文献传递
节肢动物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为母系传播的胞内共生菌,可通过对宿主产生多种调控方式扩大其自身在宿主种群的传播。据推测,有40%~60%的节肢动物都感染有Wolbachia,并可根据不同株系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将其分为多个超群。为了有助于深入研究Wolbachia对其宿主的调控方式及其调控机制及提出更为有效的害虫生物防治策略,本文综述了节肢动物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研究现状。1924年Wolbachia被报道首次发现于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的生殖组织中,1971年确认其与宿主的胞质不亲和现象有关。Wolbachia可以通过胞质不亲和、杀雄、雌性化、孤雌生殖等作用方式调控宿主的生殖。除生殖调控之外,Wolbachia对宿主的调控方式还包括调控宿主新陈代谢、抵制病原菌、影响宿主生殖力等。Wolbachia调控的胞质不亲和现象可用“修饰-营救”(modification-rescue)模型解释,且已有与Wolbachia诱导宿主胞质不亲和相关的功能基因被报道。w Mel株系是首个公布全基因组序列的Wolbachia株系,随后又有数十种不同株系的Wolbachia基因组陆续被破译。w Mel株系Wolbachia可起到抑制登革热病毒传播的作用;同时,Wolbachia和昆虫不育技术的结合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野外种群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鉴于目前节肢动物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未来应开展以下研究:(1)Wolbachia基因组及生殖调控作用关键功能基因的研究;(2)Wolbachia与宿主间互作机制的研究;(3)Wolbachia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
朱翔宇尤士骏刘天生刘天生尤民生
关键词:节肢动物WOLBACHIA生殖调控功能基因生物防治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