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园
  • 1篇散放
  • 1篇生长期
  • 1篇饲养
  • 1篇皮肤
  • 1篇皮肤组织
  • 1篇群居
  • 1篇群居生活
  • 1篇人工饲养
  • 1篇灵长目
  • 1篇混养
  • 1篇混养模式
  • 1篇黑白
  • 1篇猴科
  • 1篇繁殖
  • 1篇不同生长期
  • 1篇草食
  • 1篇草食动物
  • 1篇超微

机构

  • 3篇大连森林动物...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3篇宋晓东
  • 1篇张延君
  • 1篇田秀华
  • 1篇景松岩
  • 1篇费荣梅
  • 1篇韩晶晶

传媒

  • 1篇野生动物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养殖技术顾问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我园东非黑白疣猴人工饲养与繁殖情况的报告被引量:3
2013年
东非黑白疣猴为灵长目卷尾猴科疣猴属,分布于非洲的苏丹、咯麦隆、刚果、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地。树栖型,群居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地区,以植物的嫩叶和芽为食,也吃野果和谷物。雄性体长54.3~69.9厘米,雌性体长52.1~67.3厘米;雄性体重9.3~13.5克,雌性体重7.8~9.2厘米。共有8个亚种。毛色多为黑白相间,身体两侧长着斗篷一样的白色长毛,从肩膀向下延伸到整个背部。具有轻盈的体态和长长的四肢,身形较一般猴子大和重。臀疣很小,尾巴比身体还长,有时超过1米,分黑白两段,尾巴尖常有一绺浓密的白毛。初生的幼猴毛发全白。
韩晶晶宋晓东
关键词:猴科人工饲养繁殖群居生活灵长目
大连森林动物园散放区草食动物混养现状及模式初探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2004~2009年大连森林动物园的数据调查,从食物的营养价值,环境的丰富度,种群密度三个角度入手,针对大连森林动物园散放区草食动物在半散放混养条件下饲养繁殖及动物群体管理进行浅析,分析其驯养繁殖管理方案的优势,并从可持续利用的自然小生境角度出发,对建立稳定的动物关系群体提出建议。通过分析显示非洲的斑马,澳洲的羊驼,我国西北的岩羊比较适合大连的气候及混养的这种模式,种群数量逐年递增,繁殖状况良好,死亡率也比较低,尤其是岩羊,由于其善攀援跳跃,活动范围广,种群发展最好。长颈鹿,黑斑羚和跳羚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黑斑羚和跳羚,性情机警,敏感,应激反应强烈,引进后种群数量逐年递减,不适应此混养模式。作为东北地区物种的马鹿和梅花鹿,其种群情况也堪忧。鉴于这种情况,应从饲料营养和引种两方面加以改进以达到增加其种群数量的目的。
宋晓东张延君田秀华
关键词:动物园草食动物散放混养模式
蓝霜狐不同生长期皮肤组织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5
2000年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蓝霜狐1日龄、45日龄、120日龄、210日龄各期皮肤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胶原纤维随日龄增加变粗大且成束、明暗周期横纹清晰;弹性纤维随日龄增加而减少;网状纤维随日龄增加而增多、排列更加密集.交织成网。由胎皮到冬皮的组织结构变化,影响其质量变化。成熟冬皮具强的抗张性能、具好的柔性和韧性、另外,还观察了皮肤中的皮脂腺、竖毛肌、微血管及皮下脂肪层在不同日龄的变化。
费荣梅景松岩宋晓东
关键词:生长期皮肤超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