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兵
- 作品数:6 被引量:5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从发生医院感染进行研究,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有效的措施与建议。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1月医院住院部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211例,对其住院期间感染发生进行统计,详细记录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住院时间、原发病种类、化疗类型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等指标;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总结,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211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4例,医院感染率为39.8%,呼吸道感染26例占31.0%、泌尿系统感染8例占9.5%、口腔感染18例占21.4%、皮肤感染14例占16.7%、导管感染12例占14.3%、胃肠道感染6例占7.1%;医疗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粒细胞减少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因病情严重且复杂,临床治疗中出现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为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增强治疗的效果需明确主要的危险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
- 黄先豹卢玮纪德香宋兵杨赣萍张荣艳黄瑞滨陈国安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医院感染护理干预
-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20年
-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病程凶险,侵袭性极高。90%以上有皮损且作为首发症状,为BPDCN特征表现,但也有少数以淋巴结肿大、脾大、发热等起病。由于临床医生对BPDCN临床表现和诊断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漏诊、误诊,目前多为散在病例报道,仍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预后极差。本研究报道1例仅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BPDCN患者的病例资料,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周玉兰张长林饶佳宋兵张荣艳
- 关键词:病例报告
- CD68+淋巴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CD68+淋巴瘤相关巨噬细胞(LAM)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首诊为DLBCL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于同一医院收治的首诊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患者2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患者CD68+ LAM表达数目,并对不同临床特征DLBCL患者的CD68+ LAM数目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nn Arbor分期与有、无B症状者及疾病风险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结果 对不同年龄、不同Ann Arbor分期与有、无脊髓侵犯DLBCL患者的CD68+ LAM数目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46,3.798,2.214;P=0.024,0.009,0.043);不同性别、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及有、无B症状与有、无巨大肿块DLBCL患者的CD68+ LAM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DLBCL患者的CD68+LAM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22,P<0.05);各IPI分级DLBCL患者的CD68+ LAM数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60例DLBCL患者中,CD68-LAM高密度表达者为13例(21.7%),低密度表达者为47例(78.3%);CD68+ LAM高密度表达组治疗有效率为76.9%(10/13),低密度表达组治疗有效率为93.6%(44/4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12.152,P<0.05).CD68+ LAM高密度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1个月,低密度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0.1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68+ LAM在不同恶性程度和不同
- 李蒲李菲陈艳肖承京张荣艳杨赣萍黄先豹纪德香胥茜魏艳琳宋兵周玉兰万柏林陈国安
- 关键词:巨噬细胞
-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研究
- 2010年
- 目的分析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治疗疗效。方法对40例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析,采用直接培养法或24/48h短期培养法G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应用兼顾髓系和淋系的V(M)DALP方案联合化疗,Ph阳性患者部分加用伊马替尼治疗。结果符合急性双表型白血病诊断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发病时WBC≥30×109/L者20例(50.0%),WBC≥100×109/L者6例(15.0%),合并肝、脾肿大者16例(40.0%),2例患者(5.0%)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以同时表达髓系和B系抗原者最常见,占72.5%,髓系和T系抗原共同表达者占25.0%,B系和T系抗原共同表达者占2.5%。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中CD34阳性高表达占80.0%;对30例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核型者13例,占43.3%,异常核型者17例,占56.7%,其中9例(30.0%)Ph染色体阳性表达;40例患者完全缓解19例(47.5%),9例Ph染色体阳性患者完全缓解3例(33.3%)。结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高白细胞者多见,以表达髓系和B系抗原共表达者最常见,异常核型发生率高,Ph染色体阳性者多见,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
- 张荣艳宋兵纪德香陈艳李菲黄先豹黄瑞滨杨赣萍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双表型免疫分型核型分析
- CD123在急性白血病骨髓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23(IL-3受体α链)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3例初治的AL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组的骨髓CD34阳性细胞中CDl23的表达情况;同时根据AL患者的年龄、细胞遗传学改变、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将其按不同预后分为高危、标危、低危3组,其中高危15例,标危15例,低危13例,分析CD123表达与A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43例AL患者CD34+CDl23+/CD34+平均水平为38.24%,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表达水平1.90%;3组AL患者CD34+CDl23+/CD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者CD34+CDl23+/CD34+显著高于标危组和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危组患者CD34+CDl23+/CD34+显著高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L患者骨髓干祖细胞中,CD123异常过度表达;在高危组、标危组、低危组的表达逐渐降低,提示CD123的表达与AL患者的预后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该指标判断AL患者预后。
- 宋兵张荣艳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预后流式细胞术
- 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 2009年
- 白血病是造血细胞发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细胞恶性增生的单克隆性异质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一群极微量的细胞群,约占所有白血病细胞的0.1%~1%,这些细胞具有与正常造血干细胞类似的无限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是白血病发生、发展的起始细胞,并且处于静止期,通常对化疗药物不敏感.能逃逸化学药物治疗作用,
- 宋兵张荣艳
- 关键词:白血病干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