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琪

作品数:117 被引量:364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动脉
  • 25篇心脏
  • 25篇缺损
  • 25篇外科
  • 24篇间隔缺损
  • 22篇心动图
  • 22篇超声心动图
  • 20篇室间隔
  • 20篇室间隔缺损
  • 20篇超声
  • 15篇手术
  • 15篇外循环
  • 14篇心内膜
  • 14篇心内膜炎
  • 14篇外科治疗
  • 14篇先天
  • 14篇先天性
  • 13篇心脏病
  • 13篇先天性心脏
  • 13篇先天性心脏病

机构

  • 11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0篇四川大学
  • 4篇泸州医学院附...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作者

  • 114篇安琪
  • 36篇赁可
  • 34篇石应康
  • 33篇张尔永
  • 27篇唐红
  • 19篇杨建
  • 16篇肖锡俊
  • 15篇董力
  • 12篇何东权
  • 12篇冯沅
  • 10篇宋海波
  • 9篇杜磊
  • 9篇白文娟
  • 8篇康彧
  • 7篇郭应强
  • 6篇田子朴
  • 6篇孔令秋
  • 6篇蒙炜
  • 6篇干昌平
  • 5篇乔莉娜

传媒

  • 25篇中国胸心血管...
  • 8篇中华超声影像...
  • 6篇中华胸心血管...
  • 6篇四川大学学报...
  • 5篇华西医学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临床超声医学...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四川医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国体外循环...
  • 2篇西部医学
  • 2篇中华医学超声...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20篇2008
  • 21篇2007
  • 9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部室间隔缺损漏诊2例被引量:1
2007年
白文娟唐红安琪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肌部超声心动图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传导阻滞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原因、类型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检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6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治疗的 IE 病例,按改良的 Duke 标准纳入研究对象381 例。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发...
石应康何东权张尔永肖锡俊董力杨建安琪
文献传递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伴体肺动脉侧支循环的内外科联合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内、外科联合治疗对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伴体肺动脉侧支循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内、外科联合治疗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伴体肺动脉侧支循环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侧支血管栓堵方法、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结果及并发症。结果24例存活,3例死亡,病死率11.1%(3/27),死因分别为心室颤动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呼吸衰竭1例。66支侧支血管为完全阻断,11支血管为部分阻断。栓堵相关并发症:2例缺氧发作;3支侧支血管渗漏,放置弹簧圈后侧支循环均达完全阻断。结论内、外科联合治疗伴有体肺动脉侧支循环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冯沅安琪赁可张立陈玉成饶莉曾智
关键词:发绀侧支循环
体外循环相关急性肾损伤与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是心脏直视手术不可或缺的辅助及治疗手段。但同时,ECC带来的全身炎症反应及多器官损伤也给临床提出了挑战。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ECC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不仅增加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还明显增加术后患者的病死率,极大地威胁着临床患者的预后。然而,目前国内外针对ECC相关AKI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主要集中于围手术期药物使用及肾替代治疗等对症支持治疗两个方面。尽管目前的治疗大多集中于AKI的损伤期,内源性细胞修复及以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最新的研究发现干细胞在ECC相关肾损伤的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对ECC相关AKI与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赵俊飞安琪
关键词:体外循环急性肾损伤干细胞
Primary sutureless技术在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中应用
2018年
目的:全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术后肺静脉梗阻(PVO)是发生率高,明显影响TAPVC预后。Sutureless技术是将肺静脉共汇或部分肺静脉与后心包直接吻合的一种技术,在TAPVC术后PVO治疗中获得良好临床效果。但Sutureless技术初次应用于TAPVC矫治(Primary sutureless)的效果目前尚有争议。
凌云飞安琪
关键词:全肺静脉异位引流PRIMARYSUTURELESS
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型和外科处理
200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型特点,分析影响手术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9例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前感染情况,分为感染活动型、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比较三组患者间围手术期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结果:感染活动型患者具有基础心脏病史比例显著低于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患者,而其血白蛋白、血白细胞等血液指标异常率、急诊手术治疗的比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感染静止型和感染隐匿型患者。三组患者手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中NYHA心功能Ⅲ~Ⅳ级、血沉异常、急诊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比例显著增高。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以及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均能获得较满意的手术疗效。
马建旸石应康张尔永肖锡俊董力杨建安琪程述森
关键词: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型外科治疗
幼儿右心房脂肪瘤1例
2008年
赵景宏唐红安琪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小儿心脏外科术后循环功能的监测
<正>~~
安琪
文献传递
单穿刺点经胸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初步经验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单穿刺点经胸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成功完成单穿刺点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ASD合并VSD的8例患儿,分析患儿在术后第l个月、3个月、6个月的门诊随访资料。观察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患者残余分流、瓣膜反流、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儿中,术后早期均无残余分流、心律失常,微量三尖瓣反流(TR)患者1例(12.5%)。平均随访时间5~9(6±2)个月,各瓣膜均未发现中度及以上反流,未发现存在血栓、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的患者。结论单穿刺点经胸微创封堵治疗ASD合并VSD安全、有效,且更为微创。
梅富杨Hareeswara S Adugula凌云飞安琪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微创外科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粗筛27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拟行微创外科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根据VSD位置、类型、大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放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结果3例患者术前TEE剔除,20例患者封堵成功,TEE显示19例无残余分流,1例微量残余分流;4例患者转体外循环进行VSD修补,其中2例有残余分流,2例出现主动脉瓣反流;20例微创封堵成功患者术后1周内超声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左心室重构改善,三尖瓣反流程度减轻,肺动脉压力下降。结论TEE对选择适合行微创封堵的VSD患者、选择封堵器大小、协助封堵器的释放、评价疗效均有重要作用。微创VSD封堵安全、有效。
白文娟唐红安琪赁可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