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晓霞

作品数:12 被引量:62H指数:6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小鼠
  • 6篇免疫
  • 6篇结肠
  • 6篇结肠炎
  • 5篇细胞
  • 5篇小鼠结肠炎
  • 4篇中药
  • 4篇柳氮磺胺吡啶
  • 4篇磺胺吡啶
  • 3篇中药灌肠
  • 2篇凋亡
  • 2篇凋亡率
  • 2篇调节性
  • 2篇亚群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细胞凋亡率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免疫学
  • 2篇节性

机构

  • 12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作者

  • 12篇安晓霞
  • 10篇崔玉芳
  • 8篇董波
  • 6篇柳晓兰
  • 5篇毛建平
  • 5篇李燕
  • 4篇莘旭妮
  • 4篇刘萍
  • 3篇徐菡
  • 3篇孙淑华
  • 2篇杜丽
  • 2篇郭瑛
  • 2篇苏振涛
  • 2篇孙嵘
  • 2篇孙启鸿
  • 2篇靳巍
  • 2篇马琼
  • 1篇周红梅
  • 1篇张庆林
  • 1篇李超

传媒

  • 4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第十一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功率微波对小鼠免疫组织淋巴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高功率微波(HPM)对小鼠免疫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UNEL和FCM(Annexin—V/PI双标法)技术研究小鼠胸腺、脾脏、淋巴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结果:①10~30mW/cm^2 HPM辐照后,C57小鼠外周血WBC出现降低,而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WBC的变化呈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在0~15mW/cm^2内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②照后7d,C57小鼠免疫组织淋巴细胞凋亡率均出现明显升高,而在0~15mW/cm^2范围内与辐照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③不同剂量辐照后3d,129小鼠免疫组织淋巴细胞凋亡率均出现明显升高,而以脾组织淋巴细胞凋亡率与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淋巴结经15mW/cm^2辐照后3、7和14 d,其凋亡率的升高与照后时间显示一定的时效关系。结论:虽然对非热效应的生物学影响及其机制仍存在争议,然而本研究结果明确指出,微波对机体免疫机能影响的非热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有关机制尚需进一步阐明。
崔玉芳杨姝娅徐菡郭瑛苏振涛王子兵安晓霞柳晓兰董波孙启鸿
关键词: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细胞影响细胞凋亡率机体免疫机能生物学影响时效关系
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在炎症性肠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安晓霞李燕崔玉芳
关键词: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性肠病慢性迁延性消化道疾病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
Foxp3、IL-1β和iNOS在结肠炎小鼠治疗前后表达规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前后结肠炎小鼠Foxp3基因和白介素-1β及诱导型一氧化氮的表达规律及与结肠炎发病的关系。方法建立二硝基氯苯+醋酸复合法诱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设立正常对照、模型对照、柳氮磺氨吡啶和中药灌肠1号治疗共4组,用RT-PCR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Foxp3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白介素-1β及诱导型一氧化氮的变化规律。结果建模后1~2周,与CD4+CD25+Tregs细胞亚群密切相关的Foxp3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促炎因子白介素-1β及诱导型一氧化氮的含量明显强于对照组;而应用SASP和中药灌肠治疗后Foxp3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两种促炎因子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中药灌肠1号通过调控Foxp3表达进而增加Tregs细胞数量和抑制促炎因子表达,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马琼安晓霞杜丽孙嵘董波毛建平崔玉芳
关键词:FOXP3白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
γ-射线对Smad 3基因剔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5.0 Gyγ-射线全身照射对Smad 3基因剔除小鼠免疫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TUNEL和FCM方法观察照射后不同Smad 3基因型小鼠胸腺、脾脏、淋巴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1)照后Smad 3+/+、Smad 3+/-和Smad 3-/-三种基因型小鼠外周血WBC和淋巴细胞绝对数均迅速下降,直至照后10d均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Smad 3-/-小鼠恢复速度较快。(2)三种基因型小鼠外周血CD3+细胞照后10d明显降低,分别约为对照组的40.2%、31.7%和49.3%,而CD8+细胞亚群的降低的更为明显,分别约为对照组的10.1%、10.6%和27.4%,Smad 3-/-小鼠降低的幅度小于Smad 3+/+和Smad 3+/-组。(3)小鼠胸腺和脾脏照射后T细胞亚群明显降低,而三种基因型小鼠中以Smad 3-/-小鼠各细胞亚群的降低幅度较小。(4)照后三种基因型小鼠CD19+细胞在免疫组织中降低的幅度不同,在淋巴结中CD19+细胞的降低更为明显。(5)照后小鼠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然而无论是在外周血、胸腺,还是脾脏、淋巴结,三种基因型小鼠中均以Smad 3+/+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升高最为明显,而Smad 3-/-小鼠显示出相对的辐射不敏感性。结论:5.0 Gyγ-射线能诱发不同Smad 3基因型小鼠外周血和免疫组织淋巴细胞的明显凋亡,导致外周血WBC、淋巴细胞数量的明显减少和免疫细胞功能亚群的损伤;然而对多种指标观察的结果均首次表明, Smad 3基因敲除后导致了小鼠相对的辐射不敏感性,可能与TGF-β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有关,其调节机制尚需进一步阐明。
崔玉芳徐菡靳巍姜竺君董波安晓霞柳晓兰吕雅歆毛春明孙启鸿
关键词:基因剔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细胞凋亡率全身照射小鼠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功能
高功率微波对大鼠免疫组织活性氧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辐照对大鼠免疫组织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DCFH-DA分子探针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免疫组织细胞内经0、10、30、50mW/cm2微波辐照后不同时间活性氧水平的变化。结果①骨髓、淋巴结在0~30mW/cm2范围内活性氧水平出现规律性增高,在50mW/cm2时有所降低;脾脏在0~50mW/cm2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增高;而胸腺组织虽有增高但未见明显的量效关系。②照后1d活性氧水平升高最为显著,3d出现明显降低,除骨髓高于对照组外,脾脏、淋巴结基本恢复正常。7d时全部恢复到对照水平。结论微波辐照可诱导大鼠免疫组织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较好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郭瑛崔玉芳李燕安晓霞苏振涛周红梅董波柳晓兰彭瑞云
关键词:微波免疫组织活性氧
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的重组裸质粒对放射复合皮肤创伤促愈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应用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重组裸质粒(pUDKH)观察其对放射复合皮肤创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1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单纯创伤(单伤组)、创伤+伤口局部照射(伤照组)和创伤+伤口局部照射+pUDKH治疗(pUDKH组)3组。图像分析仪测量伤口愈合面积和肉芽组织内血管密度;病理学观察各组大鼠伤口愈合的动态变化。结果伤后第1~28天伤照组动物伤口面积差值持续小于单伤组(对照组),伤口愈合速度较慢;而pUDKH组于伤后第7~21天其面积差值明显大于伤照组(P<0.05),表明pUDKH基因能促进放射性复合伤伤口的愈合,其愈合速度较伤照组提前1周左右。病理学观察表明,照后早期伤照组渗出物较单伤组和pUDKH组减少,出血坏死较明显,中后期肉芽组织生机不良,新生毛细血管较单伤组和pUDKH组明显减少,晚期伤口愈合较慢,其愈合时间较单伤组和pUDKH组延迟1周左右。结论 HGF基因能明显促进放射复合创伤伤口的愈合,表现在促进伤口区肉芽组织的生长、肉芽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的生成及促进表皮角质层的形成和重上皮化过程。pUDKH重组质粒组伤口愈合速度较伤照组提前1周左右。
杜丽张庆林莘旭妮马琼孙嵘安晓霞韩媛李超杨晓燕毛建平崔玉芳
关键词:放射复合伤创伤愈合
中药灌肠Ⅰ号对小鼠结肠炎治疗作用及免疫学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比较中药方灌肠Ⅰ号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对2,4-二硝基氯苯(DNCB)和乙酸(AA)复合法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寻UC发病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ASP组及灌肠Ⅰ号治疗组4组,用肠道积分法评定组织学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肠系膜淋巴结中CD3+、CD4+T细胞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肠道组织学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结肠长度明显较正常组缩短;模型组CD3+、CD4+细胞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经SASP和灌肠Ⅰ号灌肠治疗后,在肠道炎症和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的同时,肠道组织学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肠长度与正常组基本接近,且CD3+、CD4+细胞亚群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灌肠Ⅰ号对DNCB-AA诱导的小鼠UC模型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可作为UC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的较理想药物。
刘萍安晓霞李燕董波孙淑华莘旭妮毛建平崔玉芳
关键词:结肠炎柳氮磺胺吡啶
复合法诱发小鼠结肠炎模型的建立和免疫学验证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建立2,4-二硝基氯苯(DNCB)和醋酸(AA)复合法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并验证其在炎性肠病(IBD)发病及治疗机制中的研究价值。方法:昆明种小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硫氮磺胺吡啶(SASP)及中药灌肠治疗4组,肠道积分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DAPI染色检测淋巴细胞凋亡指数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CD4^+CD29^+T细胞及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中CD3^+、CD4^+ T细胞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免疫型小鼠结肠炎模型。模型组小鼠肠道病理学损伤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加重;特别是模型组CD4^+ CD29^+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淋巴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而CD3^+、CD4^+ T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经SASP和中药灌肠治疗后,肠道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免疫组织淋巴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且CD3^+、CD4^+ T细胞亚群较模型组明显增高。结论:DNCB+AA法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是一种较理想的IBD动物模型,可成功用于炎性肠病发病及治疗机制的研究。
安晓霞崔玉芳李燕董波孙淑华莘旭妮柳晓兰毛建平刘萍
关键词:结肠炎柳氮磺胺吡啶中药灌肠小鼠
中药灌肠1号对小鼠结肠炎CD4^+CD25^+免疫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在2,4-二硝基氯苯(DNCB)和醋酸(AA)复合法诱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变化规律及中药灌肠1号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DNCB+AA复合法诱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设立正常对照、模型对照、柳氮磺氨吡啶(SASP)和中药灌肠1号治疗共4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肠系膜淋巴结CD4^+CD25^+Tregs细胞的变化以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建模后1~2周,模型组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的CD4^+CD25^+Tregs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下降,而使用SASP和中药灌肠Ⅰ号治疗后该细胞亚群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具有较强免疫抑制作用的CD4^+CD25^+Tregs细胞亚群在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及病情转归中可能具有重要免疫调节作用,中药灌肠1号通过调节Tregs细胞的数量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治疗作用。
安晓霞崔玉芳刘萍李燕董波孙淑华莘旭妮柳晓兰毛建平
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溃疡性结肠炎柳氮磺胺吡啶
γ射线对小鼠Th1和Th2细胞功能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观察γ射线照射对小鼠辅助性T细胞等功能亚群的影响,探讨辐射所致的免疫系统损伤在细胞学和分子水平上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表面标志和细胞内因子的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脏Th1和Th2等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①6Gy了射线照射后1d,即可见小鼠脾脏不同细胞亚群的降低,尤以CD19^+和CD8^+的降低更为明显,分别为对照组的30%和41%(P〈0.01),照后7和14d降至最低,分别为对照组的7.9%和14%,照后21d开始恢复。②对Th1和Th2功能亚群的分析表明。照后1d,小鼠外周血和脾脏Th1亚群均明显降低,分别为对照组的2.6%和7.6%(P〈0.01),而Th2亚群未见明显降低甚至在外周血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③由于CD8^+亚群的显著降低,导致CD4^+/CD8^+比值的明显升高(照后1d,P〈0.01),照后21d仍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由于Th1亚群的显著降低,使得照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的Th2/Th1比例失衡,即发生明显的Th1/Th2模式向Th2免疫反应漂移的现象。结论6Gy γ射线照射后,Th1和Th2功能亚群的失衡导致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揭示了Th1和Th2功能亚群的失衡在辐射所致的免疫损伤中具有较重要作用,为深入探索辐射损伤的分子免疫学机制提供了新的启示。
靳巍崔玉芳安晓霞徐菡董波柳晓兰罗庆良
关键词:TH1TH2Γ射线小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