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国英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莱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有机磷
  • 7篇中毒
  • 6篇有机磷农药
  • 5篇农药中毒
  • 5篇急性有机磷
  • 4篇有机磷农药中...
  • 4篇急性有机磷农...
  • 4篇急性有机磷农...
  • 2篇对氧磷
  • 2篇对氧磷酶
  • 2篇对氧磷酶1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有机磷中毒
  • 2篇杀虫药
  • 2篇磷中毒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多中心
  • 2篇多中心临床

机构

  • 7篇山东省职业卫...
  • 3篇莱芜市疾病预...
  • 2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9篇宁国英
  • 6篇闫永建
  • 3篇李秀菊
  • 2篇李治红
  • 2篇孙明霞
  • 1篇宋艳丽
  • 1篇王涛
  • 1篇赵学斌
  • 1篇李春燕
  • 1篇阎永建
  • 1篇刘燕
  • 1篇张锦萍
  • 1篇李福森

传媒

  • 2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第五节全国环...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地塞米松对急性敌敌畏中毒小鼠的实验治疗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急性有机磷中毒小鼠敌敌畏模型的联合治疗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36只,随机分为A、B、C 3组,各组小鼠均经口给予200 mg/kg敌敌畏染毒。A组为模型对照组,染毒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组为常规治疗组,染毒后立即腹腔注射阿托品(15 mg/kg)和氯磷定(60 mg/kg);C组为地塞米松治疗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地塞米松(5 mg/kg)。染毒后24 h内观察记录动物的中毒表现和存活情况。[结果]敌敌畏染毒后,A组小鼠症状出现早且重,10 min内动物全部死亡。B、C两组小鼠肌束震颤强度、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存活时间、存活率、翘尾和流涎发生率等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01、0.03、0.00、0.00,P<0.05);C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和存活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与阿托品和氯磷定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动物的中毒症状,提高疗效。
宁国英闫永建
关键词:地塞米松敌敌畏急性有机磷中毒
2011-2017年山东省莱芜市人间布鲁菌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山东省莱芜市人间布鲁菌病(布病)疫情形势和流行特征,为完善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莱芜市2011-2017年布病疫情信息资料及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布病的三间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情况及传播途径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7年,莱芜市共报告布病病例146例,发病率由2011年的0.23/10万上升至2017年的2.98/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55.56,P<0.05);疫情范围不断扩大,由2011年的2个乡镇(街道)扩散至2017年的17个乡镇(街道).全年均有布病发病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5月份;患者性别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84:1.00(108:38);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70岁;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传播途径主要为职业人群的直接接触性感染,占78.77%(115/146);其次为食源性感染,占13.70%(20/146).结论莱芜市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疫区范围不断扩大,职业以农民为主,感染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应加强相关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宁国英王涛张锦萍刘燕李春燕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控制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06年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最常见的急性中毒之一,其所致的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发生率为5%-10%,是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主要死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临床上也缺乏特效救治措施,且对于IMS的诊断需进行全面细致的神经系统检查。现就此作一综述。
宁国英阎永建
关键词:杀虫药有机磷肌无力综合征
口服有机磷中毒早期活性炭灌服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早期活性炭胃肠吸附疗法对口服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本省农药中毒高发区的6家医院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279例口服AOPP患者分为162例对照组和117例活性炭灌服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规范化治疗,灌服组在常规规范治疗基础上增加活性炭灌服治疗。结果 2组比较,活性炭灌服组阿托品、氯磷定用量明显减少(u=4.77与4.43,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u=7.88,P<0.01);但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IMS)发生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61或0.14,P>0.05)。根据活性炭应用次数分层分析,活性炭应用次数≥2次与应用1次组比较,氯磷定的用量减少(t’=2.46,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t’=3.27,P<0.01),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本组病例观察到早期活性炭胃肠吸附疗法对口服急性AOPP有一定治疗作用,反复应用疗效较好。
孙明霞闫永建宁国英李秀菊闫晓勇潘永峰赵学斌李治红曹孔敬张修伟宋艳丽李利
关键词:活性炭吸附急性有机磷中毒多中心临床研究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规范化治疗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规范化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山东省AOPP高发区条件相当的6家县级医院为临床多中心研究医院,以定点医院观察期内(2006.6~2008.8)首诊收治的AOP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课题设计的规范治...
闫永建李秀菊宁国英赵学斌潘永峰闫晓勇李治红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死率多中心临床研究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规范化治疗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规范化治疗方案。方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AOPP规范化治疗方案,选择某省农药中毒高发区6家医院开展临床试验研究。结果6家医院观察期内按照统一规范治疗方案共观察治疗AOPP患者422例,以口服中毒为主(97.16%),中、重度患者占87.44%。以规范治疗前2年的病例作为对照,采用规范治疗后,定点医院AOPP病死率从9.87%降至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2,P〈0.01),明显低于同期该省报告综合救治水平(病死率为8.92%),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6.05,P〈0.01)。规范治疗组阿托品平均用量为(37.54±17.76)mg,较传统治疗组[(1280.70±69.22)m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39.22,P〈0.01),静脉泵给药优于静脉注射给药。规范治疗组氯解磷定平均用量为(25.55±13.78)g,较传统治疗组[(12.11±3.56)羽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48,P〈0.01)。未见药物中毒现象。结论AOPP治疗亟须规范,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此次建立的规范治疗方案取得满意疗效,可明显降低AOPP病死率。
闫永建李秀菊宁国英赵学斌潘永峰闫晓勇李治红张修伟孙明霞李利
关键词:有机磷化合物农药
对氧磷酶1基因多态性与有机磷农药中毒易感性被引量:2
2010年
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磷农药解毒酶。编码PON1的基因PON1在启动子区和编码区均存在基因多态性。本文综述了PON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意义,还介绍了PON1和相应PON1基因多态性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关系。
宁国英
关键词:对氧磷酶1基因多态性有机磷
对氧磷酶1基因多态性与有机磷农药中毒易感性
对氧磷酶1(paraoxonasel,PON1)是一种重要的参与有机磷农药解毒的羧基酯酶,它能催化磷酸酯键的水解,在有机磷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编码PON1的基因PON1是PON多基因家族(包括3个相关基因:PON1、PON...
宁国英闫永建
关键词:对氧磷酶1基因多态性有机磷农药农药中毒
文献传递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肌麻痹(respiratory muscle paralysis,RMP)的发病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山东省内4家县级医院10年来首诊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为研究对象,重点观察并收集呼吸肌麻痹病例的发生情况、用药情况及实验室指标测定情况等。结果轻度有机磷中毒病例中无RMP发生,中度中毒病例RMP发病率为5.1%,重度中毒病例RMP发病率为16.3%。有机磷中毒12 h后可发生RMP,RMP组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重度降低者占74.6%,高于非RMP组的34.3%,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解质紊乱与与否在2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后应合理应用特效解毒药,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以便更好地防治呼吸肌麻痹。
宁国英闫永建张修伟郑功泉司福中李福森
关键词:杀虫药有机磷中毒呼吸肌麻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