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霜媛
- 作品数:34 被引量:12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16例、VSD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抽静脉血并ELISA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结果(1)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浆GMP-140浓度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4天血浆GMP-140浓度亦有所下降(P<0.05),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GMP-140浓度升高较ASD患者更明显(P<0.01);(2)ASD和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即刻GMP-140浓度均与手术时间成正相关。结论(1)ASD、VSD封堵术后均存在血小板活化状态,二者相比VSD封堵术后血小板活化更明显;(2)ASD和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即刻GMP-140浓度均与手术时间成正相关。
- 潘港蒲晓群徐细平郑昭芬李传昶陈晓彬莫龙邓金华孟霜媛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GMP-140
- 经胸超声指导房间隔瘤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膨出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必要时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诊断14例ASA合并ASD成年患者(男3例,女11例):房间隔瘤均突向右房,基底部宽度13~24(18.5±3.9)mm;膨出深度7~11(9.7±1.8)mm。合并单孔ASD 10例,多孔ASD 4例,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向右分流:所有患者均在X线和术中TTE监测下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采用TTE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1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介入封堵治疗,共植入国产ASD封堵器14枚。术后即刻无残余分流。随访6~12月,经TTE未见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固定,无移位等并发症发生。11例(79%)患者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心脏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ASA并发ASD的患者可行封堵治疗,但有其特殊性,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病例选择、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孙泽琳谢启应杨天崙蒲晓群郑昭芬李传昶陈晓彬邓金华孟霜媛
- 关键词:房间隔膨胀瘤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封堵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与预后被引量:20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病因诊断的意义及不同治疗方式对SS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6 1例在接受起搏器治疗后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SSS患者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1例患者中单纯高血压 16例 (2 6 2 %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15例 (2 4 6 % ) ,单纯冠心病 5例 (8 2 % ) ,不明原因 2 5例 (4 1 0 % )。 2 0例冠心病患者中的 12例(A组 )接受起搏器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支架置入治疗 ,全部病例 6个月后随访无再狭窄 ,心功能改善 ,但窦房结功能无改善 ;另外 8例冠心病SSS患者 (B组 )仅接受起搏器治疗而未行PTCA +支架治疗 ,心功能的改善不及A组 ;4 1例非冠心病的SSS患者 (C组 )仅接受起搏器治疗 ,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SSS患者的病因诊断 ,但冠心病并非SSS的主要病因 ;冠心病所致SSS患者 ,DDD起搏器 +PTCA +支架治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杨天伦李传昶蒲晓群郑昭芬欧阳淑其陈凡邓金华孟霜媛
- 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因预后SSS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活动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起床活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68例患者实施早期活动法的观察,并与既往类似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早期活动法的患者有较好的康复疗效。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早期活动可使其住院时间缩短。
- 李世珍郑昭芬蒲晓群邓金华孟霜媛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的探讨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并观察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心脏变时功能变化。方法 对 5 6例接受起搏器治疗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对相应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2 0例显示冠状动脉显著狭窄 ,但狭窄未累及窦房结动脉起源的冠状动脉或狭窄在窦房结动脉发出以远的血管段。其中 12例 14支血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 ,6个月后的随访造影无再狭窄 ,患者的心功能改善 ,临床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但窦房结功能并未改善。结论 冠心病并非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脏功能 。
- 李传昶蒲晓群杨天伦郑昭芬邓金华孟霜媛
- 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起搏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病变
- 阿司匹林抑制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血小板聚集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聚集的变化并探讨封堵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各16例,按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剂量随机分为3mg/kg组和5mg/kg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日抽静脉血并测定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①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加(P<0.01),术后第4日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②术后口服阿司匹林3mg/kg组与5mg/kg两组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第4日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D或VSD封堵术后即刻血小板聚集明显增加,封堵术后第4日血小板聚集明显减弱,口服3mg/kg的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疗效类似5mg/kg。
- 潘港蒲晓群徐细平郑昭芬李传昶陈晓彬莫龙邓金华孟霜媛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
- 严重冠心病患者MCP-1、bFGF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 目的探讨冠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清MCP-1、bFGF浓度与冠脉侧支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80例冠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对冠脉侧支进行分级,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MCP-1、bFGF浓...
- 胡大军杨天伦李传昶蒲晓群郑昭芬邓金华孟霜媛
- 关键词:冠脉侧支循环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GENSINI积分
- 文献传递
- 急性心肌梗塞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适应证、时机、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 76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治疗并随访。结果 :76例患者共有 79支梗塞相关冠状动脉 ;78支再灌注成功 ,再灌注成功率为 98.7%。其中心肌梗塞溶栓疗效分级 (TIMI)Ⅲ级者 77支 ,TIMIⅡ级者一支 ;再灌注未成功一例 ,再灌注后冠脉急性再闭塞一例 ,死亡一例。随访无一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心肌梗塞再发。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TCA安全可行 ,对AMI时间超过 2 4h ,经内科药物治疗后临床上仍有明显胸痛的患者 ,亦可考虑直接PTCA。
- 杨天崙李传昶蒲晓群郑昭芬荆施展邓金华孟霜媛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血管成形术
- 左室双部位心室三位点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2015年
- 目的介绍左室双电极行心室三部位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射血分数(EF)值降低心力衰竭的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共有3例心房颤动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女性患者,因EF值降低心力衰竭植入左室双电极行心室三部位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局麻下采用微创介入方法,在钢丝导引下送一根左室电极至心大静脉或侧静脉;另送一根左室电极至侧静脉或后静脉;再送心室电极入右室心尖部,分别连接脉冲发生器的心房、左室和右室孔。结果 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起搏参数满意,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12,24个月,1例患者出现导线移位和起搏阈值增高,患者心功能恶化。其他2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超声提示心脏缩小,左室EF升高,起搏器参数理想。结论对于EF降低心力衰竭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有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征的患者,经皮左室双电极行心室三部位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安全、疗效较好的方法。
- 谢启应孙泽琳杨天伦蒲晓群李传昶易军邓金华孟霜媛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再同步化治疗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285例疗效评价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3年6月 ̄2005年4月连续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285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87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104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75例,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PBPV)15例,冠状动脉瘘栓塞术4例;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和/或股动脉法,术前、术后行左、右心导管造影检查。结果技术成功率97.54%(278/285),并发症2.81%(8/285),紧急手术0.70%(2/285),死亡率0.35%(1/28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对大部分病例可替代外科手术。
- 彭道地蒲晓群郑昭芬陈晓彬李传昶邓金华孟霜媛杨天仑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