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胜喜

作品数:163 被引量:64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9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35篇中医
  • 27篇脂肪
  • 22篇血管
  • 20篇酒精
  • 20篇酒精性
  • 20篇非酒精性
  • 20篇非酒精性脂肪
  • 20篇阿尔茨海默病
  • 19篇疗效
  • 18篇中医药
  • 18篇肝病
  • 17篇脂肪性
  • 16篇中药
  • 16篇非酒精性脂肪...
  • 15篇缺血
  • 15篇非酒精性脂肪...
  • 14篇疗效观察
  • 13篇血性
  • 12篇血管病
  • 12篇脂肪肝

机构

  • 86篇上海交通大学...
  • 48篇河南中医学院...
  • 48篇上海中医药大...
  • 37篇上海中医药大...
  • 30篇上海市中医医...
  • 4篇教育部
  • 3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八人...
  • 1篇上海市中医药...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62篇孟胜喜
  • 43篇霍清萍
  • 41篇王兵
  • 33篇李文涛
  • 25篇梁芳
  • 25篇彭文波
  • 24篇王宇新
  • 22篇冯琴
  • 21篇汪天湛
  • 21篇胡义扬
  • 15篇彭景华
  • 15篇潘卫东
  • 12篇张云云
  • 11篇张洪艳
  • 11篇王兵
  • 8篇赵瑜
  • 8篇黄侃
  • 7篇赵文霞
  • 7篇马素平
  • 6篇李学敏

传媒

  • 37篇中西医结合心...
  • 10篇中国中医药信...
  • 10篇现代中西医结...
  • 8篇中国中医急症
  • 7篇中华中医药杂...
  • 6篇光明中医
  • 5篇新中医
  • 5篇家庭用药
  • 5篇中国继续医学...
  • 4篇世界科学技术...
  • 3篇中国中医药科...
  • 3篇山东中医杂志
  • 3篇中医杂志
  • 3篇河南中医
  • 3篇陕西中医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中医研究
  • 2篇家庭健康(医...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年份

  • 10篇2023
  • 15篇2022
  • 11篇2021
  • 17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12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5篇2005
  • 3篇2000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0岁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确诊病例临床重型/危重型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分析≥60岁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确诊病例临床重型/危重型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上海市2022年4月6日-6月12日某定点医院≥60岁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型组、普通型组和重型/危重型组。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剂次及基础疾病对重型/危重型病例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625例患者,其中轻型组455例,普通型组125例,重型/危重型组45例。60~69岁组重型/危重型病例占2.99%(7/234),70~79岁占7.34%(13/177),80~89岁占9.03%(13/144),≥90岁占17.14%(12/70);完成3、2、1剂次疫苗接种及未接种重型/危重型病例分别为2.33%(1/43),1.35%(1/74),6.98%(3/43),未接种8.60%(40/465),随年龄增大和疫苗接种剂数减少,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比例均逐渐升高,有明显的线性趋势(χ^(2)_(趋势)=28.288,P=0.004;χ^(2)_(趋势)=10.201,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606,95%CI=1.177~2.192)和糖尿病(OR=1.916,95%CI=1.030~3.565)是重型/危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和患糖尿病是≥60岁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重型/危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有效降低重型/危重型病例的发生风险。
王凤孟胜喜王佳丽袁菁梁芳邹锋高清歌蒋鹏邹龑王兵
芍药苷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就芍药苷(peoniflorin,PF)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抗脑缺血作用,对阿尔茨默病、痴呆、帕金森病等的防治作用,以及对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及情志障碍的作用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应用。
孟胜喜霍清萍
关键词:芍药苷神经系统疾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人血尿酸(S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40岁~80岁ICVD病人510例,检测其外周SUA和血脂水平。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将其分为斑块组(268例)和无斑块组(242例),对影响斑块发生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按照斑块性质将其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比较各组间SUA水平差异。结果斑块组、无斑块组病人年龄、肥胖发生率及总胆固醇(TC)、SU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肥胖、TC、SUA与CAS斑块有密切关系。与无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SU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SUA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SU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肥胖及TC、SUA水平升高是ICVD病人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ICVD病人SUA水平升高与CAS斑块的发生及斑块性质有关,与不稳定斑块有密切的关系。
孟胜喜霍清萍王兵彭文波王宇新梁芳汪天湛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尿酸颈动脉斑块
夏季远离失眠困扰
2018年
失眠的病因非常复杂,与患者饮食不规律、压力过大、劳逸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暴饮暴食会使患者的脾胃受损,劳逸失调会导致患者伤脾亏虚、营血不足,令人心神不安,从而不寐而患上失眠症。失眠的病机主要是患者精神情志变化,从而导致了大脑睡眠中枢兴奋与抑制之间产生了矛盾,终而导致了失眠。
孟胜喜
关键词:失眠症夏季暴饮暴食心神不安情志变化
浅谈和法在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孟胜喜
关键词:胃脘痛和法
恒清汤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及晨峰血压的影响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观察恒清汤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及晨峰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每次2.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恒清汤,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及相关动态血压参数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日间平均收缩压(d 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收缩压昼夜节律、清晨SBP、清晨DBP、晨峰SBP均明显下降,杓型血压比率提高,血压变异性降低,晨峰血压升高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 SBP、n SB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d SBP、n SBP、清晨SBP下降明显,收缩压昼夜节律、舒张压昼夜节律显著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压杓型血压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变异性、晨峰SBP及晨峰血压升高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恒清汤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降低血压变异性,提高杓型血压比率,并有效控制晨峰血压,改善相关动态血压参数。
孟胜喜霍清萍王兵彭文波王宇新梁芳汪天湛张洪艳彭学丰曹健美李文涛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动态血压参数
恒清Ⅱ号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恒清Ⅱ号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107例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4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除基础治疗以外,对照组同时服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恒清Ⅱ号方+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均记录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分、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分、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均测定血清Aβ前体蛋白(APP)、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IL-10水平。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ADAS-cog、NP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MoCA、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血清APP、Aβ1-42、Cys C、Hcy、IL-1、IL-6及IL-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ADAS-cog、N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DL、MoCA、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APP、Aβ1-42、Cys C、Hcy、IL-1、IL-6及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清Ⅱ号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可以显著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其可能通过降低AD患者血清APP、Aβ1-42、Cys C、Hcy、IL-1、IL-6及IL-10水平从而起到治疗AD的作用。
孟胜喜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盐酸多奈哌齐
代谢组学技术-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新的切入点
代谢组学作为一种整体性研究方法,具有整体、动态、综合分析等特点。目前代谢组学已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防治ICVD中药复方的干预机制等相关研究中。它为揭示ICVD中医证候本质,ICVD的早期...
孟胜喜霍清萍
文献传递
恒清Ⅲ号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恒清Ⅲ号方对缺血性脑卒中(IS)病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IS病人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恒清Ⅲ号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Bathel指数(BI)量表评分、简易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中国卒中量表(CC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血清淀粉样蛋白(SAA)、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Apelin-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D-二聚体(D-D)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50%与65.69%,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CC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下降(P<0.05),ADL评分、BI评分、FMA评分、GQOL-74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CC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下降(P<0.05),ADL评分、BI评分、FMA评分、GQOL-74评分均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降低(P<0.05),血清RBP4、SAA、NSE及MMP-9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Apelin-13、FGF23、Klotho、D-D及CRP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降低(P<0.05),血清RBP4、SAA、NSE、MMP-9、Apelin-13、FGF23、Klotho、D-D及CRP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恒清Ⅲ号方能改善IS病人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S病人血黏度,血清RBP4、SAA、NSE、MMP-9、Apelin-13、FGF23、Klotho、D-D�
邓楚珺孟胜喜陈慧泽王兵李文涛潘卫东张云云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黏度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及自噬探讨恒清Ⅰ号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及自噬研究恒清Ⅰ号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恒清Ⅰ号方低剂量组、恒清Ⅰ号方中剂量组、恒清Ⅰ号方高剂量组和欧来宁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模。术后7 d,恒清Ⅰ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268 g/mL、0.535 g/mL、1.070 g/mL的恒清Ⅰ号方灌胃,欧来宁组给予欧来宁14.8 g/kg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2次/d,持续灌胃30 d。灌胃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以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含量,以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PI3K、AKT、p-AKT、LC3-Ⅰ及LC3-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水迷宫实验第1~4天,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长于假手术组(P均<0.05);恒清Ⅰ号方中、高剂量组和欧来宁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短于模型组和恒清Ⅰ号方低剂量组(P均<0.05),且恒清Ⅰ号方高剂量组明显短于恒清Ⅰ号方中剂量组和欧来宁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5),恒清Ⅰ号方中、高剂量组和欧来宁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均明显多于模型组和恒清Ⅰ号方低剂量组(P均<0.05),且恒清Ⅰ号方高剂量组明显多于恒清Ⅰ号方中剂量组和欧来宁组(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NF-κB含量和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增高(P均<0.05),PI3K、AKT、p-AKT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和恒清Ⅰ号方低剂量组比较,恒清Ⅰ号方中、高剂量组和欧来宁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NF-κB含量和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PI3K、AKT、p-AKT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恒清Ⅰ号方中剂量组和欧来宁组比较,恒清Ⅰ号方�
孟胜喜陈慧泽王兵李文涛潘卫东张云云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B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