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革
- 作品数:129 被引量:1,058H指数:19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微宇宙模拟溢油条件下沉积物中蓝细菌多样性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在不同浓度原油胁迫下,研究沉积物中原油降解规律及蓝细菌的响应机制,探讨蓝细菌对原油的耐受程度,并揭示蓝细菌种属结构组成的演替规律,为预测和判断溢油污染是否会造成富营养化等次生环境问题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微宇宙模拟实验体系,设置未添加原油对照组(CK组)及一系列高浓度原油处理组(25、125和250 g/kg干重,分别为LO组、MO组和HO组),通过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微宇宙培养期间原油降解规律。采用蓝细菌16SrRNA基因分析蓝细菌多样性和丰度变化规律,以及蓝细菌各种属的演替情况。【结果】微宇宙培养第31天时,在最低浓度处理组(LO组)沉积物表层出现片状绿色菌苔,而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未出现此现象。蓝细菌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结果表明,在溢油条件下所有处理组的蓝细菌多样性均降低,但有一些种属出现富集,如Oscillatoria和Prochlorococcus等。此外,也监测到大量的不可培养种属,预示着沉积物中可能存在新种属的蓝细菌。【结论】蓝细菌对原油具有较高耐受性,25 g/kg浓度原油会对蓝细菌生长产生刺激作用,且可能进一步引起蓝细菌富集。原油会引起蓝细菌多样性降低,但个别种属会发生富集,说明这些种属对原油具有较高耐受性,甚至发挥重要功能,如Oscillatoria具有固氮功能。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蓝细菌对原油的响应,对蓝细菌分子生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解翠晓张凯孙永革吕镇梅
- 关键词:蓝细菌原油多样性降解
- 利用高分子溶胀技术定量测定页岩有机质孔隙度
- 本研究应用高分子领域溶胀技术从分子层面讨论有机质孔隙结构特征。按溶胀理论,高分子物质与溶剂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是高分子物质被溶胀的程度,实验中得到的平衡状态溶胀曲线可有效地与干酪根吸附孔隙体积的建立起直观的关联。以此为基础,...
- 倪鹏孙永革张林晔
- 关键词:页岩结构特征
- 塔里木轮南14井三叠系油砂中长链单甲基支链烷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被引量:1
- 2002年
- 塔里木轮南14井三叠系油砂中烷烃类呈双峰型分布,前峰型正构烷烃(nC_(12)~nC_(22))单体碳同位素值较轻(-33.72‰~-32.84‰),碳同位素组成呈明显的轻奇碳数优势;后峰型正构烷烃(nC_(23)~nC_(32))单体碳同位素值略重(-32.02‰~-30.90‰),碳同位素组成呈明显的轻偶碳数优势。上述低碳数和高碳数正构烷烃在分子组成和单体碳同位素组成上的分布差异明显反映两种不同生源的生烃贡献。同时,在高碳数正构烷烃之间检测到了丰富的长链(C_(25)~C_(35))单甲基支链烷烃系列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与高碳数正构烷烃具有相近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30.52‰~-31.64‰),指示二者具有共同的母质成因。但是,文献及实测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表明长链单甲基支链烷烃属异养细菌等微生物来源,因此,对传统的双峰型分布中高碳数正构烷烃属高等植物来源的认识提出质疑,高碳数正构烷烃也可能来自异养细菌等微生物生源。
- 卢鸿孙永革彭平安
- 关键词:正构烷烃
- 墨西哥湾白垩系沉积有机质中异常高C_(31)-C_(32)升藿烷的检出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 2022年
- 地质体中藿烷类化合物以17αβ-藿烷系列为主,且C_(31+)升藿烷相对含量通常呈现出随碳数增加而减小的特征。本文报道了美国墨西哥湾下白垩统Aptian-Albian阶碳酸盐岩可溶有机质中异常高C_(31)-C_(32)升藿烷的检出(17α-C_(31)>C_(30))。与含正常藿烷系列的碳酸盐岩相比,该类低TOC含量碳酸盐岩中可溶有机质表现为低n-C_(17)/n-C_(21)值、5α(H),14α(H),17α(H)-C_(29)规则甾烷优势、C同位素组成偏重、高Pr/Ph和Ts/Tm值等特征。结合碳酸盐岩沉积背景和可溶有机质中甲基藿烷的分布特征,提出该类沉积有机质发育于偏氧化的近岸浅水环境,沉积环境演变导致的生源变化是促使异常高C_(31)-C_(32)升藿烷分布的主要因素,其来源可能与某种异养细菌优势有关。
- 周珂亮孙逊孙永革
- 关键词:沉积环境
-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部凝析油油源被引量:10
- 2016年
- 在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40多个原油、凝析油和稠油样品进行详细地球化学分析、对5套烃源岩生烃基本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全油、轻烃、正构烷烃及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与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南缘中部地区背斜构造凝析油的油源。南缘中部地区凝析油含有丰富的类异戊二烯烷烃,Pr/Ph值小于1.0;全油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值在-28‰^-27‰,C9以下烷烃δ13C值在-26‰^-24‰,C9以上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随碳数增高而大幅度降低,C19以上正构烷烃δ13C值小于-30‰,姥鲛烷、植烷δ13C值小于-29‰;生物标志物组成中含有丰富的C27甾烷和C30甲基甾烷,C27、C28、C29 20R构型甾烷呈"V"型分布,三环萜烷丰富且以C21为主,伽马蜡烷含量较高且有两个异构体;C29甾烷20S/(20S+20R)值在0.40~0.50,甲基菲指数和分布分数计算的成熟度在0.70%~1.10%。凝析油的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南缘中部白垩系湖相烃源岩生成的典型成熟原油非常相似,而与侏罗系来源的原油差异很大,表明它们来源于成熟的白垩系湖相烃源岩,而不是来源于高成熟的侏罗系煤系烃源岩。
- 陈建平邓春萍王绪龙倪云燕孙永革赵喆王培荣廖健德张蒂嘉梁狄刚
- 关键词:凝析油油源生物标志物白垩系准噶尔盆地南缘
-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盐湖相烃源岩中高支链类异戊二烯烃(C25HBI)的检出及其地质地球化学意义被引量:8
- 2011年
- 发育于盐湖相环境的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是该盆地西部地区的主力烃源岩层.在该组上段沉积有机质中检出了硅藻的特征性生物标志化合物——含25个碳原子的高支链类异戊二烯烃(C25HBI),该化合物的检出对于揭示区域沉积有机质发育的生物地球化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烃源岩中的C25HBI碳同位素值介于-18‰到-20‰之间,为典型硅藻生源特征.由于沉积环境中硅藻生长在大量消耗水体溶解CO2的同时,必须利用无机碳酸盐碳才能维持其快速繁殖,硅藻勃发代表了水体环境富营养、高生产率特征,因此富重碳同位素C25HBI在沉积有机质中的检出有可能成为该地区优质烃源层发育的标志之一.同时,由于硅藻发育环境水体溶解CO2处于胁迫状态,将导致沉积有机质总体以富集13C为特征,可能是造成该地区第三系沉积有机质碳同位素偏重的原因之一.作为该套烃源岩沉积有机质的生源之一,硅藻生源高碳数正构烷烃(>n-C25)具有无碳优势分布的特点,使得该地区高碳数正构烷烃的生源和成因复杂化,在烃源岩有机质评价时应引起重视.
- 张永东孙永革谢柳娟蒋爱珠柴平霞
- 关键词:硅藻柴达木盆地
- 地质条件下湖相烃源岩生排烃效率与模式
- 陈建平孙永革钟宁宁黄振凯邓春萍
- 溢油来源和风化作用的有机地球化学表征被引量:4
- 2008年
- 随着人们对原油需求和消耗的增加,生产和运输环节的溢油污染事故日趋严重。溢油源的准确鉴定可为溢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提供科学的证据。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从溢油源到溢油样品的整个溢油环节对表征溢油组成特征及变化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进行了阐述,为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在溢油源鉴别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合有机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提出油指纹分子级水平上的定量化(包括油指纹的数字化、诊断指标的分子化、混源的定量化和鉴定结果的多元统计分析等)是今后溢油源鉴别的发展方向。
- 李芸熊永强杨万颖孙永革谢月亮李思源
- 关键词:溢油风化作用有机地球化学
- 莱州湾表层沉积有机质分布及来源分析
- 分析黄河口-莱州湾这一典型河口海岸海陆交互作用区域的有机质来源、活动性、归宿以及控制其分布的因素,对于了解河口海岸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黄河口和莱州湾沉积有机质的分布及来源研究仍存在采样区域局限...
- 何毓新廖伟森唐建辉孙永革
- 关键词:黄河口有机碳氮稳定同位素
- 岩石抽提物中极性化合物超高分辨质谱识别被引量:5
- 2014年
- 采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负离子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分析了储层岩石抽提物中的石油酸及中性氮化物的分子组成,得到了抽提物中杂原子化合物类型分布、等效双键数(Double bonds equivalent,DBE)及碳数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抽提物中含有多达16种不同杂原子类型的化合物,包括N1、N1O1、N1O2、N1O3、N1S1、N1S2、N2、N2S1、O1、O1S1、O2、O2S1、O1S2、O2S2、O3和O4,其中N1、N1S1、O2及O2S1类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抽提物中的N1类化合物以咔唑和苯并咔唑类化合物为主;N1S1类化合物以C2~C8烷基取代的咔唑并苯并噻吩类化合物为主;O2类化合物主要为1~2环环烷酸,其次还在抽提物中鉴别出具有较高相对丰度的DBE为5和6的O2类化合物;而O2S1类化合物中以DBE为7和8的O2S1具有最高的相对丰度.
- 刘鹏黎茂稳孙永革蒋启贵陶国亮曹婷婷
- 关键词:电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