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榆

作品数:59 被引量:202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4篇细胞
  • 9篇蛋白
  • 9篇电镜
  • 7篇免疫
  • 6篇血管
  • 6篇发育
  • 5篇染色
  • 5篇细胞化学
  • 5篇胶质
  • 4篇电镜观察
  • 4篇心肌
  • 4篇氧化氮
  • 4篇一氧化氮
  • 4篇胚胎
  • 4篇缺血
  • 4篇中枢神经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细胞
  • 4篇激酶
  • 4篇CAJAL细...

机构

  • 57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江西医学院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第...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一八...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7篇孙榆
  • 30篇蔡文琴
  • 10篇姚忠祥
  • 10篇周德山
  • 10篇李巍
  • 10篇李红丽
  • 9篇王仁鹏
  • 8篇于彬
  • 7篇何扬涛
  • 6篇李泽桂
  • 5篇马千里
  • 5篇刘运来
  • 4篇肖岚
  • 3篇赵士福
  • 3篇应希
  • 3篇杨忠
  • 3篇袁碧波
  • 2篇杨辉
  • 2篇阴正勤
  • 2篇李成仁

传媒

  • 20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四川解剖学杂...
  • 6篇解剖学报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消化外科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3篇2010
  • 4篇2005
  • 8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7
  • 2篇1996
  • 4篇1995
  • 3篇1992
  • 3篇1991
  • 2篇1990
  • 5篇1989
  • 1篇1987
  • 1篇1986
  • 1篇1985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与闰盘间偶联的电镜观察被引量:1
1989年
本实验对大鼠心房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与閏盘间的关系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肌浆网与閏盘的非特化肌膜存在偶联,为区别于一般的周围偶联,而将它们之间的偶联称为閏盘偶联。它具有周围偶联及内部偶联的形态结构特征,即(1)在偶联区域内存在胞浆间隙,宽约11~18nm;(2)在胞浆间隙内有连接突或连足;(3)肌浆网腔内含有电子致密物质。在偶联区域,肌浆网膜不仅与閏盘的非特化肌膜形成偶联,而且与线粒体外膜紧密并置。此外,心肌缝隙连接与肌浆网可形成缝隙连接-肌浆网偶联,其超微结构特点与心肌偶联相同。本文对肌浆网与閏盘的偶联的功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王仁鹏孙榆
关键词:心肌细胞肌浆网闰盘偶联电镜
人脐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生物活性肽──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研究
1995年
人脐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生物活性肽──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研究蔡文琴,姚忠祥,李泽桂,孙榆等第三军医大学1.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技术证明在人脐血管内皮细胞中存在六种生物活性肽,其分布区别于神经细胞及内分泌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含量明显多于脐动脉内在细胞。...
蔡文琴姚忠祥李泽桂孙榆
关键词:脐血管内皮细胞生物活性肽免疫组化原位杂交
应用高密度基因芯片筛选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损伤相关基因的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 (CNS)发育、损伤相关基因 ,为基因工程治疗CNS损伤提供以一些可能的靶基因。方法 采用高密度的发育表达谱基因芯片 ,检测了在视神经发育、损伤共 8个不同的时相点上视神经的第一级投射站———外侧膝状体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以正常成年小鼠作为对照 ,共找到差异表达基因 2 0 41个 :高表达 (ratio≥ 2 )的基因 10 95个 ,其中在发育期间高表达的基因 5 60个 ,在损伤后高表达的基因 416个 ,在发育期间和损伤后均有高表达的基因119个 ;低表达 (ratio≤ 0 5 )的基因 946个 ,其中在发育期间低表达的基因 2 75个 ,在损伤后低表达的基因 45 8个 ,在发育期间和损伤后均有低表达的基因 2 13个。对高表达的 10 95个基因进行了功能检索、分组 ,共分为转录调节、信号转导、代谢和物质转运等 17组 ,其中在发育阶段数量最多的功能组是转录调节组和信号转导组 ,在损伤过程数量最多的功能组是代谢组和物质转运组。一些和轴突生长、导向、突触形成相关的基因Efnb3、Ptn、Nrp、Dbn1只在发育期间表达 ,抑制轴突生长的基因Rtn4只在损伤后表达 ,一个和神经元的迁移、轴突的生长相关的基因———Mdk在发育和损伤过程中均有高表达。结论 上述这些基因可能是视神经发育以及损伤。
刘运来黄明辉姚忠祥袁碧波孙榆张彦琦伍亚洲杨梦苏蔡文琴
关键词:基因芯片中枢神经系统发育
体视学技术在视乳头血管的定量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和测定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乳头的血管形态、数量变化 ,探讨血循环障碍对青光眼所致视神经损害的影响并提供病理依据。方法 将青光眼患者和正常人视神经乳头标本连续半薄垂直切片 ,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和生物体视学方法测定血管的体积密度、数量密度和相对面积比率。结果 血管的体积密度和相对面积比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而两组的血管数量密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乳头筛板区的血管形态发生变化 。
应希阴正勤王一孙榆
关键词:体视学视神经乳头毛细血管
人胎儿胃肠道Cajal细胞的发育及分布规律
胃肠动力学及其疾病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多的重视。胃肠运动是胃肠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研究表明,胃肠道Cajal细胞能产生自发性电慢波,可能为胃肠运动的起搏细胞,参与调节胃肠蠕动...
于彬何扬涛孙榆马千里周德山
文献传递
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之间直接通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寻找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之间的直接通讯的形态学证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RT PCR、免疫荧光染色、划痕负载染料迁移法等方法来研究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情况以及染料负载迁移情况。结果 RT PCR方法证实体外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mRNA的表达 ,免疫荧光染色发现Cx43蛋白质主要位于胞膜上 ,少量位于胞浆中。用划痕负载染料迁移法发现 ,小分子量的荧光黄染料能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之间互相传递 ,而大分子量的罗丹明染料则不能在细胞间自由扩散 ,荧光黄染料的传递是通过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来实现的。结论 该研究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之间直接通讯提供了新的形态学证据。
刘运来蔡文琴姚忠祥杨忠孙榆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脑室管膜前下区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观察从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subventricularzone,SVZa)沿喙侧迁移流(rostralmigratorystream,RMS)至嗅球通路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地高辛标记的酶标原位杂交技术显示新生7d大鼠脑内室管膜前下区经迁移流至嗅球区域中bFG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新生7d大鼠的脑内广泛表达bFGFmRNA,尤以SVZa,RMS和嗅球区域最为明显,其强度又以SVZa最强,阳性细胞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嗅球最弱。在嗅球区阳性产物主要沉积在细胞质内,而在SVZa和RMS区则以核内较多。结论:bFGF对于维持SVZa区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NSC)的增殖状态密切相关,而NSC为了保持自身的增殖状态则表达了较高含量的bFGF。在SVZa区bFGF主要以促进细胞增殖为主,而在嗅球区bFGF则以促进细胞分化为主。
姚忠祥孙榆刘建军陈兴书陈建芳杨辉蔡文琴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SVZA细胞增殖BFGF神经生长因子
无神经支配的人脐血管局部调控机制的研究
蔡文琴姚忠祥李泽桂孙榆李巍
无神经支配的人脐血管是母体与胎和间唯一的血液通道,其结构与功能异常易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甚至窒息等严重疾患。长期以来人脐血管被认为不存在局部调控机制。该项目应用原位杂交、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和膜片钳等多种先进技术,对其进行...
关键词:
犬双后肢高速钢珠致伤后左心室前乳头肌超微结构的改变
1991年
本实验观察了犬双后肢高速投射物致伤后1h及12h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表明,高速投射物致伤后对心肌组织可产生较明显的远达效应。致伤后1h,心肌间质毛细血管朋改变,致伤12h后,以心肌细胞本身的超微结构损伤为主。上述改变可能与高速投射物致伤时产生的冲击波、血液动力学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继发性组织缺氧有关。
王仁鹏孙榆
关键词:枪弹伤心肌
转化生长因子β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作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对新生(P0天)大鼠脑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subventricularzone,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显示新生大鼠脑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的mRNA表达。结果:新生大鼠的脑内广泛表达TGF-βmRNA,尤以SVZa区经喙侧迁移流(rostralmigratorystream,RMS)至嗅球的通路上最为明显,其强度又以SVZa区最强,阳性细胞数量最多,密度最大,RMS区域相对较弱,嗅球又见增多。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均可见到阳性产物,但阳性产物主要沉积在胞核内。结论:SVZa区神经干细胞表达了较高含量的TGF-β,提示TGF-β参与了维持SVZa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状态,使SVZa区的神经干细胞处于适度稳定的增殖状态,而嗅球区表达量较高的TGF-β则可能主要参与促进细胞分化。
姚忠祥陈兴书刘建军陈建芳孙榆杨辉蔡文琴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神经干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