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幼萍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狄金森
  • 1篇休克
  • 1篇序言
  • 1篇意象
  • 1篇译本
  • 1篇译诗
  • 1篇隐蔽文化
  • 1篇隐喻
  • 1篇生命
  • 1篇诗歌翻译
  • 1篇诗学
  • 1篇诗艺
  • 1篇中文化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交际
  • 1篇文化休克
  • 1篇揭密
  • 1篇跨文化
  • 1篇跨文化交际
  • 1篇交际

机构

  • 4篇南京工程学院

作者

  • 4篇孙幼萍

传媒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湖北函授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让生命飞扬——《当我死时》意象剖析被引量:1
2015年
《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在我死时》是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精品之一。在诗的译介过程中,由于译者"信仰"不对称,导致诗歌意象扭曲。保留原诗的意象有赖于文字隐喻的识解。Fly,death,Fly,King,light,I could not see to see等文辞构成的迷宫在文本解读中逐渐醒目:"死"即灵"飞扬";"死"即"来生"。诗歌描绘一幅静谧的"死亡"场面,上帝光临,灵魂飞跃。这首诗的社会意义在于诗人独特视角:从僵直身体中,生命飞扬。
孙幼萍
关键词:飞扬意象
“钥匙槽”风波——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的遭遇
2009年
在中国进行短期考察的美国学者就"钥匙槽"事件,引出"把着手教"式的中国学习风格与美国中产阶级推崇的学习风格极不相符的结论,呼吁从中美两个极端中寻求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钥匙槽"事件从另一方面揭示了美国人在酒店遭遇的,是两种文化价值对立而造成的伤感:"钥匙槽"事件实质上是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的实例。在一定的语境中对文本进行细致解读,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研究的基本方式。大学英语学习既是语言学习,也应该是对附着在语言上隐蔽文化的体察,养成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孙幼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休克隐蔽文化
《牧场》的隐喻揭密弗罗斯特诗艺特色
2009年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牧场》以自然富有乐感的口语和众多隐喻映射诗人创作的理念。作为诗集序言诗,《牧场》成为诗歌创作的象征。诗人将自己的才智与追求,通过诗歌审美技巧构建了乡村田园的精神栖息地,以探索人类最好的生存方式,而诗歌也成就了这位大诗人。
孙幼萍
关键词:诗艺隐喻
译诗之道与翻译批评——以狄金森《灵魂选择她自己的伴侣》译本为例
2012年
译诗之道在于表现原诗韵节奏与意象:诗情画意。诗歌翻译批评关注译诗与原诗在形.象.意上的等效度。艾米莉.狄金森诗集第303号作品(一部三幕性灵剧),以日常词语和三个诗节以一个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视角,勾勒了一个独立自由永恒的性灵。诗人以新的语言形式承载新的思想:词组、名词大写及破折号等超常的诗艺展示深刻的思想洞察——性灵的选择。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三个著名译本,译诗之道在于亦步亦趋刻意求似以似致信。诗篇的重新翻译呈现了一个动态过程,译者逐渐贴近作者,进而隐身。好的译本应该穿越隐喻文字而再现诗人创作的性灵境界和创作风格。
孙幼萍
关键词:诗歌翻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