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宝

作品数:38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魏晋
  • 5篇儒学
  • 4篇演进
  • 4篇儒家
  • 3篇祝允明
  • 3篇文坛
  • 3篇文学
  • 3篇文艺
  • 3篇文艺观
  • 2篇东晋
  • 2篇玄学
  • 2篇政教
  • 2篇儒风
  • 2篇儒家文艺观
  • 2篇骚体
  • 2篇骚体赋
  • 2篇审美
  • 2篇诗风
  • 2篇士风
  • 2篇体式

机构

  • 26篇西华师范大学
  • 13篇浙江大学
  • 9篇山东大学
  • 1篇浙江树人大学

作者

  • 38篇孙宝
  • 4篇林家骊

传媒

  • 7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浙江学刊
  • 2篇兰州学刊
  • 2篇殷都学刊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文史哲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理论月刊
  • 1篇陕西教育学院...
  • 1篇天中学刊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何承天《鼓吹铙歌》十五首作年考论被引量:2
2012年
何承天《鼓吹铙歌》十五首,是南朝文人乐府的开山之作,但其在内容及创作时间的认定方面尚有争议。从文本分析、知人论世等角度入手,可以论定《鼓吹铙歌》十五首的创作主题具有多样性,也并非完成于一时。这一组诗中最早的作品始于隆安四年,为歌颂桓玄、桓温父子而作;最后的作品完成于义熙五年或稍后,为歌颂刘裕而作。这一组作品与何承天晋末政治生涯的变迁息息相关,既是其政治褒贬态度的反映,也是透视其内心复杂情感世界的镜子。
孙宝
关键词:文人化
礼法兼治与刘宋士人人格建构
2012年
刘宋时期儒学复振的核心是礼法兼治。在崇礼重法的背景下,士人地位提高,礼学著述的数量增加,以儒立身、以礼持家的名门不断涌现。与此同时,玄学学术化,众多文士与名僧大德结交,佛教也日渐强调礼法的普世性、合理性。刘宋士人大多囿于门阀利益,移忠作孝,强调对儒家礼法传统的灵活继承,在进退出处之中呈现出多元化的人格特征。
孙宝
关键词:佛学玄学
晋初儒运复振与文风新变
2012年
晋初强化儒学的官方地位,并以经明行修作为征选孝秀之士的重要标准,客观上加快了吴、蜀两地士人北上的进程,促进了太康文坛南北文风的交汇与繁荣。这一时期兼综众经成为儒学探研的主要特色,许多儒者还将文学创作作为重要的修养手段或晋身之阶,也促使晋初文坛呈现博学化的创作趋向。名教与自然之辨,出现调和的态势,玄学因素渗透到儒学研究中来,晋初文士也多具有玄儒融合的人格风貌。晋初移忠作孝的国策,促进文学创作主题伦理化和大量文学家族的出现,并对整个西晋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孙宝
关键词:儒学文坛伦理
陶渊明“六经”观及其文风建构被引量:1
2014年
陶渊明遍综群经,别铸自我新知,形成鲜明的"六经观",主要包括儒家仁孝伦理观、居易天命观和刚健人格观等内容,它们又对陶渊明的文风建构产生深刻影响。在晋宋之交玄风渐衰之际,陶渊明以清新质朴、开心见性的方式表达了对儒学价值观念的皈依和传扬,既是元嘉文坛儒化文风趋盛的先声,又开启了南朝士人儒家进取价值观与闲适生活态度碰撞、融通的文学主题。
孙宝
关键词:陶渊明六经
魏晋儒学对文学的影响及表现被引量:2
2008年
魏晋儒学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魏晋"文学"、"文章"吸纳儒家政教观,又体现出鲜明的文学化特征;魏晋文学对抒情性的强调,离不开对先秦两汉儒家情性观的继承与发扬;魏晋世儒家学对文人儒家人格理想及文风旨趣的形成影响深远;魏晋儒学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促进了以儒家伦理价值观念为前提的颂美或批判之作的产生。
林家骊孙宝
关键词:文学互动
魏晋文学与儒学关系研究
儒学在魏晋时期仍为官方统治性学说,尽管其影响力有所削弱,但对当下政治、学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文学自概莫能外。魏晋文学与儒学的关系,历来多为学界所忽视,本文即试图较为全面、系统的解决这一论题。 本...
孙宝
关键词:魏晋文学
茶陵诗派新论被引量:2
2009年
茶陵诗派在明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成员构成与形成时间断限、诗派整体文学活动及创作风貌等方面,都是值得重新进行深入探讨的论题。在将上述问题梳理清楚的基础上,探讨茶陵诗派对明代中后期复古思潮的振起和引导作用,可为重新评价茶陵诗派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必要的依据。
林家骊孙宝
关键词:茶陵诗派明代中后期文学活动复古思潮诗歌史
东晋儒学文化型态与士风
2008年
东晋儒学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型态,对士人人格的建构产生了重大作用。它在批判玄风流弊的同时,强调忠孝仁义意识,固守家学传承中的儒学内涵,推崇世族荣耀观念。另外,儒学也由学术化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呈现出生活化的特点。
孙宝
关键词:东晋
儒家政教文艺观与魏晋赋格建构
2012年
在三国儒运衰微、西晋复振、东晋玄儒消长的过程中,宣扬王权一统、四海归一仍是此间重要的文人心态和文学命题;魏晋咏物赋具有鲜明的儒家"比德"观的痕迹,而其篇幅容量和表现技法又有着异于汉赋的细入、周密、采缛等特点。此外,魏晋的变乱局势激发了文人关注个体生命价值、追求个性自由、独立批判、注重挖掘和表现内在情志等主题,更是创新性地拓展了汉赋言志讽喻的传统。儒家政治文艺观念在流变中不断向魏晋辞赋渗透,并对魏晋辞赋精神气格的建构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魏晋辞赋对于儒学影响的剥离运动也始终存在。魏晋玄儒并济的赋风、东晋玄言赋的兴起与纯自然化笔法的推广,均是其表现。
孙宝
关键词:儒家魏晋辞赋
徐有贞别集版本及佚作辑考——以明清方志及艺术类文献为视角
2015年
徐有贞诗文集主要包括《武功集》5卷、《天全翁集》5卷等内容,此外散佚的诗文均在辑佚范围。据明清至今的方志及艺术类文献,可辑出徐有贞散佚诗歌18首、词4首以及各类应用文26篇,存目4篇。上述佚诗、佚文对了解吴中派文人早期结社、交游等活动有一定价值。此外,徐有贞为同乡袁颢所作《袁氏家训序》,对揭示袁颢曾孙袁黄《了凡四训》由儒入佛的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孙宝
关键词:辑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