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辉
- 作品数:20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脑血管病泌乳素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病(ACVD) 泌乳素(PRL)分泌情况,以判断预后。方法:38 例ACVD病人为观察组,设30 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PRL水平。结果:ACVD发病早期PRL水平最高, 其后逐渐下降,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时(MOF)增高更明显。结论:PRL可作为ACVD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并发MOF的客观指标。
- 顾群蔡云祥孙伟辉
-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泌乳素多脏器功能衰竭
- 缺血性脑卒中β-内啡肽值临床观察被引量:4
- 1997年
- β-内啡肽(β-EP)是近年发现的与脑缺血性损伤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神经肽。本文报道3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β-EP含量测定,并初步探讨了其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病例组:均系近3年来随机选择的住院病人,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脑梗塞29例,混合型中风6例,全部病例均经CT或磁共振明确诊断。所有对象取样前均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年龄27~60岁,平均46岁。 1.2 方法:在病人急性发病期间同时抽取肘静脉血、脑脊液。静脉血用EDTA—Na2
- 孙伟辉王伟
- 关键词:脑缺血Β-内啡肽病理
- CD54、CD106在脑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中的作用研究
- 孙伟辉卢琦蔡云祥李建一金赞辉朱鸣温晓红沈黎张东伟姜志强周华
- 通过应用流式细胞仪及1.5T磁共振仪,分别测定了血液CD54、CD106在血液中表达的水平变化以及脑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容量,通过对照比较及统计学分析,得出了脑出血患者脑组织中存在着炎症反症,并且CD54、CD106参与了...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出血脑组织水肿
- CD54、CD106在脑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中作用研究
- 孙伟辉蔡云样李建一金赞辉
- LDL/HDL比值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及预后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LDL/HDL)比值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观察组)及同期体检人员44例(对照组)的血浆LDL、HDL水平,计算LDL/HDL比值并统计其一般资料和危险因素;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LDL、HDL水平及比值,并进行1-2年的随访。结果观察组LDL/HDL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分析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DL/HDL比值与动脉硬化、心脏病、高血压、BMI危险因素及预后均呈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 LDL/HDL比值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预后明显正相关,可用于临床预测。
- 沈黎孙伟辉王伟民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
- 脑出血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 孙伟辉
- 关键词:脑出血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小脑性共济失调
- 2008年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乙酰胆碱大量积聚所致的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症状。(2)中间型综合征。(3)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滞后出现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周围神经病,也有少量文献报道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患者出现神经精神行为方面改变,但很少有小脑性共济失调报道。现将2004年5月至2007年10月我科收治的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报道如下。
- 孙伟辉
- 关键词:小脑性共济失调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有机磷农药中间型综合征神经系统损害周围神经病
- 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的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丙戊酸进行治疗,而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对患者的预后非常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沈黎孙伟辉王伟民
- 关键词:丙戊酸有效性
- 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安全性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评估华法林不同抗凝强度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安全性,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强度分为中强度组:华法林中等强度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控制在2.00.05);中强度组华法林用量(3.13±0.45)mg·d^-1,INR值2.61±0.32,出血发生率为24.14%;低强度组华法林用量(2.63±0.32)mg·d^-1,INR值1.84±0.30,出血发生率为9.72%。采用INR诊断患者出血风险,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0.791~0.924),INR的cut-off值2.85,该值下判断出血敏感性为81.1%,特异性为6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病史、INR、治疗窗内时间、卒中危险评分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均有较好的抗凝效果,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伴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应尽早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严密监测INR,INR值控制在1.6≤INR≤2.0,降低和避免出血并发症。
- 沈黎孙伟辉张东伟王伟敏陆建忠
- 关键词:华法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
- 脑梗死患者血浆EDRF、vWF、TNF含量变化探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浆中的含量。方法测定4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8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浆E-DRFv、WF、TNF含量,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1)急性期脑梗死患者vWF、TN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EDRF明显降低(P<0.01)。(2)大梗死组与小梗死组相比较,vWF、TNF水平升高和EDRF水平下降均有显著差异(P<0.01)。(3)急性期脑梗死患者vWF升高与TNF呈正相关(r=0.72、P<0.01),vWF升高与E-DRF呈负相关(r=-0.74,P<0.01)。(4)恢复期脑梗死患者vWF、TNF及EDR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 孙伟辉丁美萍卢琦
- 关键词:脑梗死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