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伟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脂联素
  • 3篇真核
  • 3篇真核表达
  • 3篇脂肪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3篇核表达
  • 3篇肝病
  • 2篇血管
  • 2篇脂肪变
  • 2篇脂肪性
  • 2篇脂肪性肝病
  • 2篇脂联素基因
  • 2篇人脂联素基因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染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酒精性脂肪性...
  • 2篇化生

机构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孙伟
  • 8篇姜政
  • 7篇王丕龙
  • 5篇周静
  • 4篇陶小红
  • 3篇黄爱龙
  • 3篇朱研
  • 3篇王小红
  • 2篇张娟
  • 2篇毛青
  • 2篇吴莹
  • 2篇张长江
  • 2篇周洲
  • 1篇向廷秀
  • 1篇夏杰
  • 1篇谭文婷
  • 1篇吴力克
  • 1篇邓国宏
  • 1篇向延秀
  • 1篇巫继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肝脏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9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AG(K1~3)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对裸鼠胃癌皮下移植瘤的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hAG(K1~3)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在体内对裸鼠胃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通过亚克隆法构建重组质粒pBud—hAG及pBud—hAG-TRAIL,将人胃癌细胞SGC-7901注射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并将移植瘤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包括pBud—hAG组和pBud—hAG—TRAIL组,各5只;对照组包括空质粒(pBud)组和生理盐水组,各5只。然后分别将2种重组质粒分次多点注入实验组移植瘤体内,并与对照组比较,通过检测移植瘤的体积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研究其对肿瘤生长抑制情况及对肿瘤血管密度的影响。结果pBud—hAG组和pBud—hAG-TRAIL组移植瘤的MVD分别是(4.6±1.2)个/高倍视野(HP)和(4.8±0.9)个/HP(P〉0.05),而pBud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是(17.4±2.4)个/HP和(18.2±2.7)个/HP,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ud—hAG组和pBud-hAG-TRAIL组的sTRAIL和hAGmRNA及蛋白表达均为阳性,其移植瘤体积分别是(1.862±0.017)cm^3和(1.325±0.012)cm^3(P〈0.05),而pBud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是(3.637±0.032)cm^3和(3.521±0.028)cm^3,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G(KI-3)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而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而TRAIL则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因此hAG(K1—3)联合TRAIL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孙伟姜政向廷秀陶小红黄爱龙王丕龙
关键词:血管抑制素类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粪菌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7年
人类的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众多,目前被认为是人体的一个特殊器官。肠道菌群在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炎症性肠病、代谢综合征、肝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关节炎等多种肠内外疾病密切相关,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将有助于上述疾病的治疗。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以达到治疗肠道和肠道外疾病的目的。目前报道FMT已应用于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本文就FMT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孙伟张娟毛青
关键词:肠道菌群炎症性肠病
血降钙素原联合中性粒细胞比例对肝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意义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中性粒细胞比例(percentage of neutrophils,Neu%)对肝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南医院感染科住院且入院后同时检测PCT、血常规、腹水常规和腹水培养的130例肝病腹水患者临床资料,SBP确诊组89例,其中培养阳性且多形核细胞(polyremorphonuclear,PMN)≥250×10~6/L患者10例(SBP1组),培养阳性但PMN<250×10~6/L患者11例(SBP2组),培养阴性但PMN≥250×10~6/L患者68例(SBP3组);非感染性腹水组41例。比较4组患者入院时的血PCT、Neu%、腹水PMN等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PCT、Neu%对SBP的诊断价值及效能。结果 PMN≥250×10~6/L的SBP患者培养阳性率为12.8%。PCT在培养阳性的腹水患者中显著高于培养阴性的患者[中位数(四分位距)]:[4.51(1.54,8.46)vs 0.77(0.21,1.69),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PCT诊断SBP1、SBP2、SBP3的最佳界值分别为:0.795、0.265、0.405 ng/m L;AUC值依次为:0.963、0.767、0.714;敏感度依次为:100.00%、90.00%、62.30%;特异度依次为:92.70%、63.40%、80.50%;血常规Neu%诊断的最佳界值分别为:68.45%、62.65%、65.00%;AUC值依次为:0.878、0.756、0.669。依据上述界值,降钙素原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两者串联诊断SBP1、SBP2、SBP3的AUC值依次为:0.976、0.865、0.706。结论血降钙素原和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在SBP中均具有一定的预警效果和诊断价值,不同类型SBP其CUT-OFF值不同,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
张娟孙伟张维向小梅谭文婷胡秀林吴力克邓国宏
关键词:降钙素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病
颈动脉体瘤致发热及甲状腺功能异常1例
2011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7岁,因反复发热1月余以"发热待查"入某医院。患者有左侧颈部包块病史7年余,2002年11月发现左颈部拇指头大小包块,行"左颈部包块探查术",术中见胸锁乳突肌深面5 cm×7 cm包块,质软,波动感明显。上界沿二腹肌后腹斜向颅底,与颈总、颈内、外动脉关系密切,周围血管较多,出血活跃。
孙伟朱研王小红张绪清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发热甲状腺功能异常
脂联素及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6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消化道疾病之一,及早发现和治疗NAFLD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对于NAFLD的发病机制至今仍存在争议,但与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血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和高血压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脂联素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加血浆中脂联素及其衍生物可以减轻肝组织的损伤和脂肪变性,从本质上为遏制NAFLD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孙伟姜政王丕龙
关键词:基因表达脂联素
人脂联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2009年
目的构建人脂联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COS-7中的表达。方法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方法获得人脂联素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荧光表达载体pEGFP-N1上,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AdipoQ,转染至真核表达细胞COS-7中,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人脂联素基因744 bp,测序结果显示,1个碱基发生突变,654位:A→T,突变率为0.1%,氨基酸Glu→Asp。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5×103(绿色荧光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7×103),说明脂联素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并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结论成功的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周静姜政孙伟陶小红黄爱龙王丕龙
关键词:脂联素基因克隆基因治疗转染
胶原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介绍——氨基酸分析法被引量:4
1997年
胶原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介绍——氨基酸分析法王一徐毅孙伟(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重庆630038)胶原酶在结缔组织的正常代谢及病理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胶原酶的研究国内报道很少。而在国外,对于胶原酶活性的测定已报道众多的方法,如粘度法、同位素法、荧...
王一徐毅孙伟
关键词:胶原酶酶学测定
以肝星形细胞激活为靶点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2008年
肝星形细胞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转化生长因子β1是介导肝星形细胞启动和活化重要的细胞因子,以干扰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为靶点的抗肝纤维化治疗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现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周静孙伟姜政陶小红王丕龙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硬化肝星形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2b联合利巴韦林复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复发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应答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30例经IFN-α或PEG-IFNα标准RGT治疗后复发的CHC患者,均用PEG-IFNα-2a(180μg)或PEG-IFNα-2b(1.5μg/kg)联合利巴韦林(900 mg/d)再治疗,基因1型治疗48周,非基因1型治疗24周,停药随访24周,分析病毒基因型、基线HCV RNA载量、初治药物种类对联合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30例复发患者经联合再治疗后,24例(80%)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8例低病毒载量(HCV RNA≤105拷贝/ml)患者中,17例(94.4%)获得SVR,与高病毒载量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基因1型组18例,其中14例(77.8%)获得SVR,与非基因1型组(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初治应用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的患者17例,其中13例(76.5%)经再治疗后获得SVR,与初治应用IFN-α抗病毒组(84.6%)无明显差异(P=0.672)。结论 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复发CHC患者的疗效较好。基线病毒载量高,再治疗效果差;病毒基因型及初治所采用的IFN类型与再治疗的疗效无显著相关性。
朱研毛青张长江孙伟胡亚君谭朝霞王小红
关键词: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
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57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分为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预后情况。结果 57例患者好转54例(94.7%);中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有26例(45.6%),其中含何首乌成分的制剂有21例(36.8%);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组平均住院日[(15.4±8.2)d]明显低于对照组[(22.5±9.5)d,P<0.05]。治疗组的好转率(96.4%)与对照组(9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中药,尤其是含何首乌成分的中药;熊去氧胆酸胶囊不能改变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预后,但能缩短住院天数。
张长江郭建琼游忠岚朱研巫继赵颂涛孙伟刘慧敏黄广宇夏杰张辉艳蒋业贵王小红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熊去氧胆酸胶囊预后随机对照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