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伟

作品数:1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南通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肝炎
  • 6篇慢性
  • 5篇细胞
  • 4篇乙型
  • 4篇病毒
  • 3篇乙型肝炎
  • 3篇衰竭
  • 3篇慢性乙型
  • 3篇肝衰
  • 3篇肝衰竭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 2篇血浆
  • 2篇血浆置换
  • 2篇血浆置换治疗
  • 2篇治疗慢性乙型...
  • 2篇杀伤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自然杀伤
  • 2篇细胞因子

机构

  • 13篇南通市第三人...

作者

  • 13篇孙伟
  • 6篇徐建中
  • 5篇曹力
  • 4篇张沛枫
  • 3篇邹美银
  • 3篇曹亮
  • 3篇邵建国
  • 2篇朱晓红
  • 1篇卞兆连
  • 1篇章幼奕
  • 1篇周慧娟
  • 1篇凌勇武
  • 1篇汪美华
  • 1篇赵云
  • 1篇朱浩然
  • 1篇葛锋
  • 1篇吴丛霞
  • 1篇秦刚
  • 1篇陈欢欢
  • 1篇陆雪峰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对细胞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阿拓莫兰粉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肝细胞的机制。方法10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GSH1200mg溶入5%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肌苷注射液0.4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4~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指标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TNF-α、IL-6、IL-8的降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结合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SH有明显的抑制细胞因子对肝脏的炎症反应,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孙伟徐建中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慢性乙型肝炎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8
南通地区慢性丙型肝炎185例临床分析
慢性丙型肝炎起病隐匿,症状非特异性,肝损伤相对较轻,但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南通地区为肝炎高发区,本文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近10年共收治的185例丙型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中国汉族人群丙型肝炎临床特征.
邵建国徐建中曹亮张沛枫孙伟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血清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
文献传递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17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90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另88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术或选择性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的肝功能、PTA等变化并观察近期转归;同时进行血浆置换术前后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两组治疗前病情具有可比性。结果PE组在术后肝功能明显好转,PTA明显上升。治疗2周和4周后与未进行PE组比较ALT、TBIL明显下降(P<0.01),PTA明显上升(P<0.01)。PE组生存率为87.5%,未进行PE组生存率为66.7%,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浆置换术在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中能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改善肝功能,提高治愈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曹力孙伟卞兆连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血浆置换
iNKT细胞水平与HIV感染病程及HAART疗效的关系
2023年
目的探究恒定性自然杀伤T细胞(iNKT)水平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病程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AIDS)患者153例为研究组,包括无症状期78例(无症状期组)和艾滋病期75例(艾滋病期组),并招募健康人群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_(4)^(+)、CD_(8)^(+)T淋巴细胞、iNKT细胞及其亚群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IV RNA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CD_(4)^(+)/CD_(8)^(+)、iNKT细胞及CD_(4)^(-)iNK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CD_(8)^(+)T淋巴细胞、CD_(4)^(+)iNKT细胞和CD_(4)^(+)iNKT/CD_(4)^(-)iNK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艾滋病期组患者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CD_(4)^(+)/CD_(8)^(+)、iNKT细胞及CD_(4)^(-)iNKT细胞水平低于无症状期组,CD_(8)^(+)T淋巴细胞、CD_(4)^(+)iNKT细胞和CD_(4)^(+)iNKT/CD_(4)^(-)iNKT水平高于无症状期组(P<0.05);无效组患者外周血CD_(4)^(+)/CD_(8)^(+)和iNKT细胞水平低于有效组,CD_(4)^(+)iNKT/CD_(4)^(-)iNKT水平高于有效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iNKT细胞和CD _(4)^(+)iNKT/CD _(4)^(-)iNKT水平对患者HAART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9、0.756.结论AIDS患者外周血iNKT较健康人群降低,且随着病程进展CD_(4)^(+)iNKT/CD_(4)^(-)iNKT水平升高,iNKT细胞和CD_(4)^(+)iNKT/CD_(4)^(-)iNKT水平对患者HAART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孙伟邹美银吴丛霞曹力朱晓红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预测疗效
外周血Th22和Th17细胞对HBV相关性肝衰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Th22、Th17细胞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6例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肝衰竭组)、29例HBV相关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和1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Th22、Th17水平,计算Th17/Th22,分析外周血Th22、Th17与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的相关性,以及对HBV相关性肝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肝衰竭组外周血Th22、Th17、Th17/Th22分别为(8.275±3.147)%、(9.542±2.507)%、1.261±0.428,慢性肝炎组分别为(5.365±1.691)%、(6.261±1.843)%、1.255±0.487,对照组分别为(2.330±1.097)%、(3.392±1.637)%、1.613±0.696,肝衰竭组、慢性肝炎组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组外周血Th22、Th17水平与慢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衰竭组外周血Th22与Th17呈正相关(r=0.706,P=0.000),Th22、Th17细胞与白蛋白(r=-0.540、P=0.000,r=-0.500、P=0.000)、总胆红素(r=0.420、P=0.001,r=0.437、P=0.000)、凝血酶原时间(r=0.495、P=0.000、r=0.492、P=0.000)相关;外周血Th22、Th17预测HBV相关性肝衰竭发生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7%、87.0%及93.1%、92.6%。结论 Th22、Th17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HBV相关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作为HBV相关性肝衰竭的预测指标。
孙伟邹美银秦刚汪美华周慧娟章幼奕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衰竭TH22细胞TH17细胞
麻疹住院患者4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南通市2005年麻疹暴发流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 ̄6月收治的430例麻疹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30例患者中,男235例,女195例,分别占54.65%和45.35%。发病年龄:儿童138例(32.09%),成人292例(67.91%);临床表现:有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结膜炎、早期出现麻疹粘膜斑、在病程的3 ̄5天出现典型的皮疹等麻疹症状;出现并发症369例(85.81%),包括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喉炎、肝炎、脑炎。经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及免疫治疗后均痊愈。结论:麻疹的发病年龄后移,以成人为主,其临床表现典型、并发症多、预后较好,免疫调节治疗能缩短病程、减缓病情。疫苗的补种能预防麻疹的流行。
徐建中孙伟张沛枫朱浩然赵云凌勇武
关键词:麻疹疫苗
MELD、MELD-Na评分系统和Child-Pugh分级系统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MELD、MELD-Na评分系统及Child-Pugh分级系统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南通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238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MELD、MELD-Na、Child-Pugh等评分系统计算分值,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ELD、MELD-Na评分<30及Child-Pugh分级为B级的患者在行血浆置换术后生存率分别为78.85%、73.72%、69.05%,而MELD、MELD-Na评分≥30及Child-Pugh分级为C级的患者在行血浆置换术后生存率分别为26.83%、4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ELD、MELD-Na评分系统与Child-Pugh分级系统皆能较准确预测肝衰竭患者的预后,为肝衰竭患者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孙伟曹力
关键词:MELDMELD-NACHILD-PUGH肝衰竭
HIV感染者淋巴细胞亚群、HIV RNA载量对抗反转录病毒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淋巴细胞亚群、HIV RNA载量对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1年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2019年初次就诊且CD+4T细胞<500/μL的确诊HIV感染者35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后HIV RNA载量和CD+4T细胞水平分别分为病毒学应答组(338例)与病毒学无应答组(15例)、免疫学应答组(297例)与免疫学无应答组(56例)。分别于治疗前及ART治疗1年后,检测CD_(4)^(+)T细胞、CD_(4)^(+)T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淋巴细胞水平及HIV RNA载量,分析基线相关指标对抗反转录病毒疗效的影响。结果免疫学应答组治疗前HIV RNA载量lg HIV RNA[M(P_(25),P_(75))][4.85(4.18,5.53)]高于免疫学无应答组[4.23(3.64,5.07)];CD_(4)^(+)T细胞、NK细胞水平低于免疫学无应答组[189.00(66.00,281.00)/μL vs.266.50(207.50,391.00)/μL]、[113.00(61.00,182.00)/μL vs.157.5(86.00,229.50)/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263、5.220、1.953,P值均<0.05);病毒学应答组治疗前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均高于病毒学无应答组[108.00(65.00,155.50)/μL vs.76.00(53.00,102.00)/μL]、[123.00(65.8,0193.00)/μL vs.61.00(34.00,113.00)/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似然比/Z值分别为5.481、5.587,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D+4T细胞水平、HIV RNA载量与ART免疫学疗效有统计学关系(P值均<0.05);未发现与病毒学疗效有统计学关系的指标(P值均>0.05)。结论HIV感染者基线CD4+T细胞水平、HIV RNA载量对其ART 1年后的免疫学疗效有一定影响。
孙伟朱晓红陆雪峰文小平邹美银
关键词:HIV感染者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对细胞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肝细胞的机制。方法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GSH1.2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肌苷注射液0.4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和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TNF-α、IL-6、IL-8的降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GSH可明显抑制细胞因子对肝脏的炎性反应,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治疗作用。
孙伟徐建中曹力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
ΔMELD和ΔMELD-Na对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作用
2016年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评分差值(ΔMELD)及MELD联合血清钠差值(ΔMELD-Na)在血浆置换前后的变化及对判断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肝衰竭患者228例,根据患者3个月内的病情转归,病情好转出院140例(生存组),病情恶化死亡或濒临死亡自动出院88例(死亡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ΔMELD、ΔMELD-Na的分值。结果生存组ΔMELD高于死亡组[(8.36±6.99)分vs.(5.28±3.49)分](P<0.01),生存组ΔMELD-Na高于死亡组[(5.12±4.65)分vs.(2.41±1.77)分](P<0.01)。结论ΔMELD、ΔMELD-Na对肝衰竭患者行血浆置换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曹力孙伟
关键词:血清钠肝衰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