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峰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蒙古2009-2010年1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状况被引量:5
- 2012年
- 2004年WHO定义肥胖为全球范围的流行病,儿童肥胖是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超重儿童可能成为肥胖的成年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呈逐年上升趋势。
- 惠春霞钱永刚王文瑞王海玲姜晓峰朱广谨
- 关键词:肥胖状况儿童肥胖超重儿童公共卫生
- 2016-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医务人员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就诊延迟关联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医务人员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探索流行病学及就诊延迟关联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医务人员保护措施提供策略。方法收集2016—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监测报告管理”两个模块中有关医务人员肺结核疫情,进行统计学描述性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分类下的延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就诊延迟的关联因素。结果2016—2022年共报告318例医务人员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数均呈东部高、西部中等、中部低趋势。第四季度报告肺结核患者占比最高,占患者总数的27.94%。11月报告肺结核患者数最多(38例)。平均年龄为34.83岁,中位年龄M(P25,P75)为30.57(25.36,41.50)岁,占比最高为20~30岁年龄组(46.86%)。男女性别比为0.44:1。其他医疗机构就诊延迟高于结核病医疗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1,P=0.009);同期全人群就诊延迟高于医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60,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段中51~60岁[比值比(OR)=3.72,95%置信区间(CI):1.38~9.97]为就诊延迟的危险因素。结论内蒙古医务人员肺结核报告发病总体呈不规律波动,东部地区偏高,23~30岁年龄组高发,且就诊延迟现象严重,应有针对性制定防控政策,降低肺结核发病。
- 徐丽娟姜晓峰郝瑞霞李兵王晓君
- 关键词:肺结核医务人员发病率
- 人体正常参考值研究进展
- 2010年
- 人体正常参考值不但存在不同实验室的操作背景、个体和地域差异,也受不同生活方式、身处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体正常参考值对于一个国家的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基本概念与意义、制定步骤与方法、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4方面介绍人体正常参考值的研究进展。
- 姜晓峰王海玲
- 关键词:正常参考值
- 内蒙古地区成人血脂状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与汉族成人血脂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早期预防与干预血脂异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按照整群分层抽样的原则,选取内蒙古地区18岁以上蒙古族与汉族人群4 439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对血脂水平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蒙古族与汉族总胆固醇(TC)水平分别为(4.86±1.08)、(4.95±1.09)mmol/L,甘油三酯(TG)水平分别为(1.55±1.53)和(1.81±1.7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别为(1.40±0.29)、(1.34±0.2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2.78±1.33)、(2.65±0.86)mmol/L。内蒙古地区成人血脂异常检出率为47.06%,其中蒙古族和汉族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0.36%和49.95%,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分别为10.69%和11.74%,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分别为15.10%和21.44%,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检出率分别为8.45%和11.77%,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检出率分别为6.13%和5.00%。多因素分析表明,内蒙古地区人群的血脂异常与性别、吸烟、年龄、文化程度和腰围有关。结论蒙古民族和汉族人群的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存在差异,其中性别、吸烟、年龄、文化程度、腰围是本地区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 惠春霞钱永刚姜晓峰王海玲王文瑞
- 关键词:血脂异常患病率蒙古族
- 某生物质发电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 目的:确定该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根据对该拟建项...
- 杨玉红姜晓峰
- 关键词:生物质发电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 内蒙古自治区首起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BA.2感染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首起由Omicron变异株BA.2引发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过程,为急性传染病疫情防控和处置提供依据。方法将2022年4月23-5月2日内蒙古首起Omicron变异株BA.2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疫情的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例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重点调查临床症状、发病日期、流行病学史和感染者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结果本次Omicron变异株BA.2疫情发生在内蒙古满洲里市,指示病例发病日期为4月22日,23日检测发现,发病到发现的时间间隔1 d。在疫情发现当天迅速采取积极措施后,后续82.61%病例均在隔离点筛查中发现,社会面清零用时7 d,疫情持续9 d,疫情未外溢到其他地区,未出现大规模社会面传播。46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1∶1.3,年龄中位数17岁,主要集中在≤18岁(50.00%)和19~59岁(36.96%)两个年龄段,职业以学生(47.83%)和家务及待业(26.09%)为主。54.34%病例有明显的首发症状,但其中80.00%病例主要为咽干、咽痒、咽痛等咽部不适症状,仅16.00%和4.00%病例有发热和乏力。学校首例所在班级罹患率为18.97%,是该校其他班级师生罹患率的38.71倍(P<0.05)。结论有效落实“四早”措施可有效阻断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传播扩散,为今后急性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 姜晓峰郝慧霞王玲南晓伟刘东艳
- 关键词:突发传染病
- 内蒙古人群血脂影响因素分析及正常参考值范围的制定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综合考虑民族、性别和年龄差异的影响,制定符合内蒙古人群血脂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所有符合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等蒙古族人群经本人同意后,采血并进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脂检测。结果 (1)TC民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G汉族高于蒙古族,HDL-C和LDL-C为蒙古族高于汉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TC无性别差异外,其余均存在性别差异(P<0.01),HDL-C女性高于男性,TG和LDL-C男性高于女性;TC、TG和LDL-C年龄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TC和LDL-C均随年龄增高而逐渐升高,TG先随年龄增高而升高,45~64岁年龄组达到最大值,随后随年龄升高而降低,而HDL-C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本次血脂正常参考值的制定结果与O-LYMPUS AU2700给定参考值存在一定的差异,给定参考值没有考虑种族、性别和年龄差异的影响,范围比较单一。结论 (1)内蒙古人群血脂受民族、性别和年龄的影响。(2)本次研究制定的血脂正常参考范围值的范围与检测仪器给定的参考值范围存在差异,此参考值只能部分反映内蒙古人群血脂的正常水平。
- 姜晓峰王海玲钱永刚徐驷红惠春霞席云峰王文瑞
- 关键词:血脂影响因素正常参考值范围
-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居民高血压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高血压是一种可以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损害的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研究显示,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综合结果,如遗传、过度的精神紧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为了解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本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利用2009年《人体生理常数数据库扩大居民调查》
- 姜晓峰钱永刚徐驷红惠春霞王海玲
-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
- 内蒙古地区城乡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状况被引量:4
- 2012年
-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肥胖为全球范围的流行病,儿童肥胖是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超重儿童可能成为肥胖的成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呈逐年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期超重与肥胖不仅影响健康成长,而且对其成年后的生理功能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是某些成年期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
- 惠春霞钱永刚王文瑞王海玲姜晓峰朱广谨
- 关键词:超重肥胖症人体质量指数儿童青少年
- 2012年内蒙古地区儿童血清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儿童血清包虫病抗体阳性率情况。方法对儿童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填写调查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包虫IgG抗体。结果共检测34157人份血清,其中416份为包虫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22%。其中1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1.71%),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88,P〈0.01);男生与女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70,P〈0.05);蒙古族儿童的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1.58%),与其他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45,P〈0.01);农区儿童的抗体阳性率最高(2.00%),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0,P〈0.01)。结论内蒙古地区儿童血清包虫病抗体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农区儿童血清包虫病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生产类型地区。因此对农区包虫病的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 郭卫东宋壮志姜晓峰王文瑞卢爱桃
- 关键词:包虫病血清IGG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