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菁

作品数:50 被引量:226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全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6篇疟疾
  • 17篇虫病
  • 15篇吸虫
  • 15篇吸虫病
  • 13篇输入性
  • 11篇血吸虫
  • 11篇血吸虫病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8篇输入性疟疾
  • 7篇疫情
  • 7篇按蚊
  • 5篇性病
  • 5篇输入性病例
  • 4篇原虫
  • 4篇流行病学特征
  • 4篇镜检
  • 4篇巢式
  • 3篇疫情分析
  • 3篇中华按蚊

机构

  • 50篇湖北省疾病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湖南省血吸虫...
  • 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四川省化学工...
  • 1篇安徽省血吸虫...
  • 1篇荆州市疾病预...
  • 1篇公安县疾病预...
  • 1篇云南省地方病...

作者

  • 50篇夏菁
  • 36篇张华勋
  • 29篇吴冬妮
  • 24篇曹慕民
  • 22篇孙凌聪
  • 20篇林文
  • 17篇张娟
  • 17篇朱红
  • 16篇董小蓉
  • 15篇裴速建
  • 14篇万伦
  • 12篇李凯杰
  • 11篇蔡顺祥
  • 7篇涂祖武
  • 7篇周晓蓉
  • 6篇李博
  • 6篇黄希宝
  • 5篇肖瑛
  • 5篇张聪
  • 5篇涂珍

传媒

  • 8篇热带医学杂志
  • 8篇公共卫生与预...
  • 7篇中国寄生虫学...
  • 7篇中国血吸虫病...
  • 7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华中昆虫研究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省首例输入性疟疾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应用多重巢式PCR技术对一例输入性疟疾混合感染病例进行诊断和鉴定。方法采集镜检初诊为输入性卵形疟患者血样,进行疟疾快速诊断试剂检测、显微镜镜检复核、多重巢式PCR检测及测序分析。结果该患者经快速诊断试剂检测结果为非恶性疟原虫阳性;镜检复核查见寄生于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环状体、大滋养体和配子体,根据形态鉴定为卵形疟;多重巢式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在760bp和205bp处有特异性扩增条带,测序后经Blast比对,分别与Gen Bank数据库中卵形疟原虫变异亚种和恶性疟原虫部分序列的一致性为99.00%。结论该患者经多重巢式PCR和序列分析确诊为湖北省首例输入性卵形疟原虫变异亚种与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病例。
孙凌聪吴冬妮张华勋裴速建曹慕民夏菁董小蓉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
2014-2021年湖北省输入性卵形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2014-2021年湖北省输入性卵形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疟疾后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4-2021年湖北省卵形疟病例资料,对病例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感染来源地及就诊情况等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21年,湖北省共网报输入性疟疾病例840例,其中输入性卵形疟病例115例占13.96%(115/840)。全省报告卵形疟病例居前5的地市依次为武汉市33例、宜昌市16例、黄石市13例、襄阳市11例和黄冈市7例。12月报告的病例数最多为17例占14.78%(17/115),7月报告的病例数最少为4例占3.48%(4/115)。98.26%(113/115)的输入性卵形疟病例来自非洲22个国家,主要来自刚果金(19例)、尼日利亚(12例)和安哥拉(9例)这3个国家。病例初诊单位主要集中在地市级医疗机构占35.65%(35/115),初诊诊断为疟疾的病例82例,初诊正确率为71.30%(82/115)。全省45.22%的卵形疟病例由地市级医疗机构确诊。结论湖北省2014-2021年均有输入性卵形疟病例报告,感染来源主要来自非洲。病例的初诊和确诊单位主要集中在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因此,需要持续提升医疗机构的疟疾防治意识和检测能力,特别是针对卵形疟原虫,巩固全省消除疟疾成果。
吴冬妮夏菁董小蓉孙凌聪张华勋万伦张娟曹慕民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
湖北省雷氏按蚊历史分布区传疟媒介种群调查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湖北省雷氏按蚊历史分布区传疟媒介种群情况,为制定媒介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湖北省雷氏按蚊历史分布区各选取3个乡镇各1个自然村为调查点,于2016-2018年每年7-9月,每村于室内(人房或牲畜棚)、室外(靠近水稻田)各选取2个调查场所开展1次种群调查,采用灯诱法(19:00至次日07:00)和人工捕蚊法(清晨室内)捕蚊,连续调查3 d。分析雷氏按蚊历史分布区灯诱法和人工捕蚊法捕获按蚊密度差异,人房、牲畜棚和室外等不同捕蚊场所捕获按蚊密度差异。结果2016-2018年,湖北省雷氏按蚊历史分布区灯诱法共捕获按蚊54903只,均为中华按蚊,未发现雷氏按蚊及其他按蚊;三年灯诱按蚊平均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8,P>0.05);不同地区三年灯诱平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1,P<0.05),汉川市按蚊密度[169.85只/(灯·夜)]显著高于其他地区。2016-2018年各年度人房、牲畜棚和室外等不同捕蚊场所按蚊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73,P<0.05;F=3.748,P<0.05;F=4.774,P<0.05),牲畜棚捕获的按蚊密度各年均最高。2016-2018年,湖北省雷氏按蚊历史分布区人工捕蚊法共捕获按蚊1318只,均为中华按蚊,未发现雷氏按蚊及其他按蚊;三年人工捕蚊法按蚊平均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02,P>0.05);不同地区三年人工捕蚊法平均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94,P>0.05)。结论湖北省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广泛存在,有潜在的疟疾传播风险,应继续开展持续、规范的监测工作,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本地传播。
万伦张华勋夏菁吴冬妮张娟曹慕民朱红张聪
关键词:疟疾中华按蚊
湖北省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监测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了解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药性现状,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的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首只蚊虫击倒时间、击倒率和死亡率,以区分剂量判定抗性级别。结果江陵县、襄州区、枣阳市、通城县、天门市、夷陵区、武穴市、广水市、曾都区、京山县和恩施市被溴氰菊酯击倒的首只中华按蚊时间分别为6、20、11、9、20、6、30、5、14、25和23 min,60 min时的击倒率(%)分别为9.62、7.69、14.55、2.11、3.00、48.94、2.80、10.78、14.00、1.00和3.06;11个地区中华按蚊在溴氰菊酯区分剂量作用下的死亡率除恩施市为70.85%外,其余均<50.00%,为高抗群体。结论湖北区域范围内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抗击倒力强,抗性程度高,抗性发展快,应加强监测,现场应用宜适当加大使用剂量,确保防制效果。
裴速建张华勋李凯杰胡乐群夏菁尚晓鹏
关键词: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药性
湖北省市(州)级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 湖北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对各市(州)级疟疾实验室所送血涂片和滤纸血进行复核检测,评估全省各市(州)级疟疾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方法 湖北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收集2015-2017年全省疟疾病例和疑似疟疾病例样品,采用镜检法和巢氏PCR进行复核检测,以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确诊结果为标准,对市(州)级输入性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2015-2017年,全省16个市(州)送检相对完整样本400份,其中武汉市送样量最多(占32.50%)。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对400份样品进行复核检测,确诊疟疾阳性样品374份,阴性样品26份。16个市(州)级疟疾实验室检测完成率均为100%,将市(州)级各虫种鉴定和阴性检测结果占比与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确诊结果占比进行对比分析,武汉市、鄂州市和天门市鉴定结果符合率为100%,其他13个市(州)级疟疾实验室鉴定结果占比与省级确诊结果占比相比均有不一致情况,主要集中在间日疟,卵形疟和三日疟原虫的鉴定分型上。以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确诊结果为标准,市(州)级疟疾实验室共误判72份,但未出现漏诊判定。确诊的374份疟疾阳性样本均由境外国家输入,其中94.39%来自非洲,5.08%来自亚洲,0.53%来自大洋洲。结论 应持续加强全省各市(州)级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特别是针对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的镜检鉴定水平提升,提高检测准确率,巩固湖北全省消除疟疾成果。
吴冬妮董小蓉夏菁张华勋孙凌聪李凯杰裴速建林文曹慕民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
日本血吸虫病不同病程病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研究
目的了解日本血吸虫病患者不同病程、病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慢性血吸虫病组(40例)、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组(37例)、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组(38例)、正常对照组(48例)患者血浆标本,采用胶乳增强免...
周晓蓉岑丽萍龚新国黄希宝夏菁戴裕海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D-二聚体
文献传递
湖北省2020-2021年疟疾病原学检测培训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对湖北省2020-2021年疟疾病原学检测培训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为疟疾防治检测工作储备技术人才。方法将学员疟疾镜检培训前后成绩行统计分析,并按照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单位属性、参加培训次数进行分类比较,评估培训效果。结果共计培训学员98人次,学员经过培训后血片制作成绩平均分为(9.51±0.27)分,及格率100.00%;疟原虫镜检读片平均分为(7.35±1.96)分,及格率74.49%,且83.67%的学员经培训后成绩得到提升或保持。培训后疟原虫的定性正确率提升了17.66%;恶性疟、间日疟和卵形疟的定种正确率分别提升了57.73%、69.38%和174.54%。培训前后疟原虫定性和恶性疟、间日疟及卵形疟定种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828、17.678、18.677、45.230,P均<0.05)。不同年龄、职称和不同培训次数的学员培训前后镜检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993、17.038、8.272,P均<0.05)。>40岁年龄组的镜检成绩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随着职称的升高,镜检成绩依次递增,且中级和副高级职称人员的成绩与初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两次以上培训与未参加过培训的学员成绩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北省2020-2021年疟疾病原学检测培训覆盖范围较广,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今后应继续加强此类培训,尤其是镜检技能培训。
易佳张聪李博吴冬妮张华勋张娟夏菁
关键词:疟疾病原学镜检
湖北省2012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目标任务考核评估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为2013年全省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依照《2012年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目标任务考核评估方案》,在全省开展人、畜(耕牛)血吸虫病情、螺情现场评估、质量控制及疫情档案资料等考核。结果在全省疫情控制县(市、区)抽取57个流行村考核,居民血吸虫平均感染率0.57%,以村为单位最高为1.49%;耕牛血吸虫平均感染率0.19%,以村为单位最高为1.41%;对有螺环境进行现场抽查,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在传播控制县(市、区)抽取39个流行村考核,耕牛血吸虫平均感染率0.07%,以村为单位最高为0.99%。查阅全省疫情档案资料显示:2012年全省人、畜血吸虫感染率>1.00%的行政村数较2011年减少64.19%;全省2012年秋季均未查到感染性钉螺;2012年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结论全省63个县(市、区)实现了2012年血防工作目标。通过考核评估发现的3个危险因素将是全省下步工作重点。
朱红蔡顺祥刘建兵廖洪义龚新国徐兴建周煜涂祖武杨光斌朱惠国苏正明夏菁单晓伟黄希宝
关键词:血吸虫病
2014-2018年湖北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检测结果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2014-2018年湖北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样本检测结果,为巩固湖北省疟疾诊断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湖北省2014-2018年疟疾网报病例诊断结果和样本,由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通过镜检和巢式PCR对每份样本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网报阳性结果和虫种符合情况,分析省级镜检和巢式PCR结果。结果 2014-2018年湖北省共网报疟疾病例674例,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复核672例,确定疟疾病例633例。总体阳性符合率为94.20%,各年和各地、市(州)阳性符合率均高于80.00%,不同地、市(州)间的阳性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9,P<0.001)。总体虫种符合率为89.73%,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市(州)间虫种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镜检与巢式PCR结果一致率为88.89%,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率在不同虫种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7,P<0.001)。结论湖北省2014-2018年疟疾网报病例诊断质量总体较高,对非恶性疟原虫的虫种鉴别能力有待提高。
孙凌聪吴冬妮董小蓉涂珍林文夏菁
关键词:疟疾
湖北省西部山区并殖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湖北省西部山区并殖吸虫病流行现状。方法选取兴山县、恩施市、郧西县和保康县等4个县(市)作为并殖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主动监测。在监测点采集溪蟹检测囊蚴感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群血清并殖吸虫特异性抗体Ig G和Ig M,同时开展相关知识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共采集人群血清1 143人份,总体阳性率为1.84%(21/1 143);其中男性阳性率1.78%(10/562),女性阳性率1.89%(11/5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共采集溪蟹161只,平均重量11.72 g,阳性率为9.32%(15/161),感染度为7.07个/只。其中雌性溪蟹阳性率为11.54%(9/78),雄性为7.23%(6/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P>0.05);雌性溪蟹感染度为6.67个/只,雄性溪蟹为7.67个/只。参与问卷调查的1 143人中,有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行为者占0.44%,有喝生水行为者占0.87%。结论湖北省西部山区并殖吸虫病传播链仍然存在,部分监测点第二中间宿主感染率回升,应持续开展监测防控和健康教育宣传,以免出现暴发流行。
董小蓉张华勋曹慕民吴冬妮夏菁
关键词:并殖吸虫病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率囊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