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医
  • 5篇疗效
  • 3篇中药
  • 3篇疗效观察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药疗
  • 2篇药疗法
  • 2篇医药疗法
  • 2篇院校
  • 2篇治疗类风湿关...
  • 2篇中医药
  • 2篇中医药疗法
  • 2篇西医
  • 2篇西医院校
  • 2篇类风湿
  • 2篇类风湿关节炎
  • 2篇教学
  • 2篇梗死
  • 2篇关节炎

机构

  • 17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第二四...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武汉钢铁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7篇喜斌
  • 5篇姚健
  • 5篇张春
  • 3篇胡晓晨
  • 3篇吴云霞
  • 3篇赵晓刚
  • 3篇刘伟
  • 2篇张国欣
  • 2篇隋丽
  • 1篇杨红艳
  • 1篇王景璐
  • 1篇孟春梅
  • 1篇成秉林
  • 1篇陈捷南
  • 1篇周景杰
  • 1篇金建芳
  • 1篇姜长玲
  • 1篇李金梅
  • 1篇吴红卫
  • 1篇刘银华

传媒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中国中医药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天津中医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2012·中...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4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人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喜斌刘伟孟春梅周景杰
关键词: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菌药敏分析老年人
医护人员HBV和HCV院内感染被引量:12
2001年
喜斌刘伟孟春梅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BVHCV医护人员
柴胡煎剂保留灌肠治疗高热4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姚建喜斌王景璐
关键词:保留灌肠高热
复方石菖蒲散剂治疗癫痫15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2年
喜斌吴根子
关键词:癫痫疗效观察中医药疗法
现代信息技术与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改革
中医学课程是西医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中西医学思维观念的差异、教学内容过于繁杂而课时过少等原因,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采取有效的信息技术手...
张春喜斌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西医院校中医教学
文献传递
疏血通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5例被引量:1
2007年
喜斌张春赵晓刚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疏血通足趾坏死侧下肢四肢血管动脉造影
中药配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 2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1999年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较常见的并发症,常为APL直接死亡的原因之一。近些年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下面就我科1994年~1998年3月资料完整的2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选择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45岁~69岁,平均年龄为36.75岁,22例为初治病例。
李金梅姜长玲喜斌胡晓晨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辩证分型
蒸气透皮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7例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4年
隋丽赵晓刚姚健喜斌胡晓晨
关键词:中医中药学疗效类风湿关节炎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68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梗死及假手术(穿线后不结扎冠状动脉)模型。②实验分组:将术后存活的53只心肌梗死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肌梗死后3,7,30d组各9,10,10只,将假手术大鼠24只做为各组的对照组,每组8只。③实验评估:从各组大鼠梗死中心、梗死周边、室间隔和右室取材,检测不同部位心肌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存活的53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肌梗死后3d时,梗死中心区、梗死周边和室间隔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14.12±3.55),(1.50±0.75)μkat/g;(16.59±7.17),(0.92±0.22)μkat/g;(8.64±4.02),(2.43±1.63)μkat/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68,3.367,P<0.01,t=2.817,P<0.05)。②心肌梗死后7d时,梗死中心区、梗死周边心肌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低于心梗后3d组[分别为(7.13±2.50),(14.12±3.55)μkat/g;(7.45±1.42),(16.59±7.17)μkat/g],但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32,2.176,P<0.01);室间隔及右室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P<0.05)。③心梗后30d时,梗死中心区和梗死周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较心梗后3d组进一步降低[分别为(4.55±1.17),(7.13±2.50)μkat/g;(5.83±1.55),(7.45±1.42)μkat/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53,2.763,P<0.05),梗死周边、室间隔、右心室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不同部位心肌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不同的变化特点,提示心肌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检测不仅是评价迷走神经活性的指标,可能也是一个较好的评价迷走神经支配的方法。
张春喜斌
关键词:心肌梗死乙酰胆碱酯酶心肌
二黄合剂直肠内点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2例
2003年
喜斌姚健吴云霞
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