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振柱

作品数:479 被引量:3,337H指数:27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5篇期刊文章
  • 51篇会议论文
  • 22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444篇医药卫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78篇流行病
  • 75篇流行病学
  • 46篇艾滋病
  • 43篇营养
  • 41篇农村
  • 38篇污染
  • 37篇膳食
  • 35篇饮用
  • 34篇病毒
  • 32篇饮用水
  • 24篇中毒
  • 23篇儿童
  • 22篇食品
  • 22篇食物
  • 21篇食物中毒
  • 21篇健康
  • 21篇城乡居民
  • 19篇营养状况
  • 19篇卫生调查
  • 18篇干预

机构

  • 44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6篇广西壮族自治...
  • 2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0篇中国疾病预防...
  • 12篇广西壮族自治...
  • 9篇广西壮族自治...
  • 7篇桂林市疾病预...
  • 6篇柳州市疾病预...
  • 5篇南宁市疾病预...
  • 5篇北海市疾病预...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南宁市第一人...
  • 2篇河池市疾病预...
  • 2篇钦州市疾病预...
  • 2篇国际疫苗研究...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作者

  • 470篇唐振柱
  • 113篇方志峰
  • 95篇黄兆勇
  • 76篇陈兴乐
  • 66篇钟格梅
  • 65篇刘展华
  • 65篇黄江平
  • 63篇董柏青
  • 61篇杨娟
  • 59篇黄林
  • 54篇阮青
  • 54篇黎勇
  • 52篇陈玉柱
  • 46篇李忠友
  • 42篇沈智勇
  • 42篇韩彦彬
  • 42篇李秀桂
  • 39篇林玫
  • 38篇陈莉
  • 36篇杨虹

传媒

  • 97篇应用预防医学
  • 49篇广西预防医学
  • 3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6篇中国热带医学
  • 20篇广西医学
  • 18篇环境与健康杂...
  • 12篇中华流行病学...
  • 1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1篇中国学校卫生
  • 9篇中国公共卫生
  • 9篇中国食品卫生...
  • 6篇现代预防医学
  • 6篇华南预防医学
  • 5篇中国卫生检验...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中国疫苗和免...
  • 4篇中国健康教育
  • 4篇职业与健康
  • 4篇中国慢性病预...
  • 4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10篇2019
  • 14篇2018
  • 27篇2017
  • 24篇2016
  • 30篇2015
  • 15篇2014
  • 44篇2013
  • 19篇2012
  • 24篇2011
  • 25篇2010
  • 32篇2009
  • 34篇2008
  • 31篇2007
  • 34篇2006
  • 23篇2005
  • 27篇2004
  • 16篇2003
4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特色饮食结构与相关慢性病关系的探索研究
本文对地方饮食对慢性病得保护因素,地方饮食对慢性病的危害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要结合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需求,在慢性病的防控工作中,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各项工作,要努力把健康融入相关政策中。,对富有特色的饮...
唐振柱
关键词:慢性病饮食习俗
广西5年间霍乱的流行特征与监测结果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对1999~2 0 0 3年广西霍乱流行病学特点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收集的疫情报告、个案、疫点处理、实验室检测和监测月报表等资料进行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9~2 0 0 3年5年间广西共报告霍乱病例133例,年均发病率0 . 0 6 / 10万,病死3例,病死率2 .2 6 % ,检出带菌者81例;地区分布呈现沿海与内陆并存的格局,流行高峰在7~9月份,病例年龄有老龄化的倾向,职业分布以农民和渔船民为主;流行的优势菌型1999年和2 0 0 0年以O1群小川型为主,2 0 0 1年转变为稻叶型,首次发现O139群霍乱病例和外环境株;分离的小川和稻叶型菌株对复方新诺明、痢特灵等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O139群菌株更显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传播途径以食物和水为主;5年来3类监测地区采集标本的总阳性率为0 . 77‰,阳性标本均出现在疫区,标本阳性率以2 0 0 0年(1. 96‰)为高、以3类地区为最高(1 .34‰) ,各类标本中以疑似病例粪便标本为最高(9 .17‰)。结论:广西霍乱流行强度近年呈逐年下降态势;霍乱监测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区霍乱防治工作仍需加强监测。
林玫唐振柱李翠云董柏青龚健王鸣柳黄文波王亚东曾竣廖和壮吴兴华梁大斌谭冬梅权怡方锦嵩
关键词:O139群霍乱复方新诺明抗生素耐药疫情报告耐药现象采集标本
广西2006年农村环境卫生现状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2006年广西农村环境卫生现状。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广西33个县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调查,选择其中的23个县241个行政村2414户农户开展农村的村容、垃圾和污水处理、卫生厕所等情况调查。结果241个调查村中,实行统一村容规划的占20.75%,没有硬化路面的占45.23%,没有卫生保洁员的占90.04%,无卫生管理制度的占81.72%。每村平均月产生活垃圾及生产性垃圾分别为63.42、109.23吨,生活、生产垃圾处理率分别占44.27%(28.08/63.42),79.25%(86.56/109.23);调查村月均产生活污水5674.79吨、生产污水2365.44吨,其中生活污水以随意及明沟排放方式为主,分别占52.75%、29.42%。调查2414户农户,其卫生厕所普及率为43.79%(1057/2414)。33个调查县生活饮用水水质总合格率为24.24%(327/1349),不同供水方式水质总大肠茵群平均合格率在27.32%-46.15%之间。23个调查县甲肝、痢疾、伤寒副伤寒和感染性腹泻发病共10491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0.067%。结论2006年广西农村村容规划率低。垃圾、污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介水疾病流行风险高。建议加强农村环境卫生设施投入和管理制度建设,以提高农村卫生防病能力。
刘展华唐振柱钟格梅黄江平黎勇李裕利
关键词:农村垃圾污水饮用水
广西两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调查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广西两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城市、农村各6个居(村)委会,共调查成人1 288人。抽取空腹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结果广西两市县居民血尿酸均值为(317.13±88.64)μmol/L,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8.01%,城市、农村血尿酸均值分别为(335.14±86.14)μmol/L、(398.79±86.84)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4.31%、11.60%,城、乡血尿酸均值及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女性血尿酸均值分别为(362.00±89.74)、(286.26±73.42)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0.76%、16.12%,男、女血尿酸均值及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城市男性患病率为27.95%,女性为22.33%,农村男性患病率为15.20%,女性为8.48%,城市男女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及城市居民各年龄段血尿酸值、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村居民各年龄段血尿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两市县居民高尿酸患病率比较高,城乡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存在差别,需根据城乡患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控制。
陈玉柱方志峰唐振柱陆武韬韦利玲李忠友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城乡患病率
2014年广西晚发现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了解2014年广西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晚发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的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广西艾滋病晚发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广西新报告HIV/AIDS病人9526例,其中晚发现病例4926例(51.71%)。不同流行病学特征病例的晚发现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离异或丧偶、农民、异性性传播感染和样本来自临床就诊的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分别为56.66%(3878/6844)、60.05%(1096/1825)、55.24%(3787/6855)、53.37%(4722/8847)和59.30%(3342/5636)。结论 2014年广西HIV/AIDS病人晚发现比例较高,应加强主动监测力度,扩大对高危和重点人群的宣传和检测,从而及早发现感染病例,降低晚发现比例。
孟琴朱秋映周信娟唐振柱沈智勇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
清代广西疫病流行病学初步考证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了解清朝期间广西疫病流行病学特征 ,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方法 通过查阅公开出版的相关历史文献和专著并进行统计 ,对清代广西疫病发生与流行情况进行考证。 结果 清代 ( 164 4~ 1911年 )广西有 5 7年份 ,46个县有疫病发生记载 ;最早记载年份是顺治五年 ( 164 8年 ) ;清前期 ( 164 4~ 1849年 ) 2 0 5年间有 2 8年份、2 1个县有疫病发生 ,清后期 ( 185 0~ 1911年 )共有 2 9年份、2 5个县有疫病发生记载 ,疫病流行愈演愈烈 ;疫区分布以广西北部、中部和沿海地区为主 ,最多的县 11个年份有疫病发生 ;好发于夏春季 (占 85 7% ) ;流行强度多以“疫病流行”、“大疫”等概括性描述 ,造成死亡则多以“死亡甚多”、“民死过半”等来表述 ,17起疫病有死亡数百上千乃至上万人的记载 ;疫病性质多数记载不明 ,但在 16个县、8个县分别有霍乱、鼠疫发生的历史记载。 结论 清代广西传染性疫病流行十分严重 ,危害大 ,病死率极高。
唐振柱董柏青唐志敬
关键词:疫病流行病学清代
天然矿泉水对饮用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天然矿泉水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化学成分,综合目前的研究进展发现,饮用天然矿泉水不但有益于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还可以预防或抑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骨质疏松、癌症以及提高免疫力、抗衰老、改善记忆...
韦日荣唐振柱钟格梅
关键词:矿泉水健康保健
广西农村寄宿制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分析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寄宿制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现状,探讨饮用水生物污染与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关系。方法于2005年对广西3市10县1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饮水卫生和介水疾病进行调查,并利用2006年广西农村饮水卫生监测网络农村学校自备水源供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西农村学校饮水水质合格率仅为27.0%,尤其是微生物污染严重;流行病学分析表明饮用水微生物污染与肠道传染病疫情发生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广西农村寄宿制学校饮水微生物污染严重,是介水传染病爆发疫情在学校高发的主要原因。
唐振柱钟格梅刘展华杨虹黄江平陈莉黎勇李裕利
关键词:饮水卫生保健质量农村卫生学生保健服务
抗病毒治疗对广西壮族自治区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ART)对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所有上报到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HIV单阳家庭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相依协变量Cox模型分析ART对阴性配偶HIV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结果 共纳入7 694个HIV单阳家庭,其中394个家庭的阴性配偶发生HIV抗体阳转.总HIV抗体阳转率为2.5/100人年(95%CI:2.2/100人年~2.7/100人年),其中未治疗队列阳转率为4.3/100人年(95%CI:3.7/100人年~ 4.8/100人年),治疗队列阳转率为1.6/100人年(95%CI:1.4/100人年~1.9/100人年).ART对HIV单阳配偶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为51%(HR=0.49,95%CI:0.40 ~ 0.60),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后预防效果为45%(AHR=0.55,95%CI:0.43~0.69).ART对年龄≥25岁、初中及以下学历、已婚、农民、基线CD4^+T淋巴细胞<500 cells/mm^3、通过异性途径感染的先证者阴性配偶血清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T作为广西HIV单阳家庭的一项干预措施是可行且有效的,扩大HIV单阳家庭ART的覆盖面有利于降低HIV夫妻间的传播.
朱秋映杨小艺江河谭广杰熊润松廖玲洁邢辉阮玉华沈智勇唐振柱邵一鸣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治疗
广西五地区居民营养知识、膳食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 了解广西五地区居民的营养知识、膳食行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5个县或市共1092名调查对象,进行营养知识、膳食行为等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对膳食宝塔熟悉的为6.9%;城镇和农村居民对每天食盐的量知晓率为42.8%、食盐加碘的好处知晓率为35.9%,高盐的危害知晓率为49.1%、糖尿病不宜吃的食物知晓率为36.7%,以及不宜食用的食物知晓率为19.0%;城镇和农村居民在水产品、豆制品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1、2.80,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和文化程度是营养知识的影响因素,其中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营养知识更高(OR=1.44,95%CI:1.08~1.92);与小学以下相比,大专及以上文化居民营养知识知晓率高(OR=3.06,95%CI:1.21~7.83)。结论 广西城镇和农村居民营养知识缺乏,需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教育。
陈玉柱唐振柱方志峰陆武韬李忠友周为文李晓鹏
关键词:营养知识膳食行为影响因素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