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起超

作品数:15 被引量:87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水华
  • 3篇藻类
  • 3篇植物
  • 3篇湖泊
  • 3篇浮游植物
  • 2篇有机物
  • 2篇有色可溶性有...
  • 2篇藻类水华
  • 2篇微囊藻
  • 2篇磷浓度
  • 2篇可溶性有机物
  • 2篇蓝藻
  • 2篇高原湖泊
  • 2篇光强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浓度
  • 1篇底泥
  • 1篇滇池
  • 1篇演替
  • 1篇养殖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云南省环境科...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云南省环境科...
  • 3篇云南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云南省环境监...
  • 1篇常州市环境监...

作者

  • 15篇周起超
  • 5篇宋立荣
  • 3篇李林
  • 3篇秦江
  • 2篇张恩楼
  • 2篇聂菊芬
  • 2篇张运林
  • 2篇袁和忠
  • 2篇王荣
  • 2篇董云仙
  • 2篇李杰
  • 2篇刘恩峰
  • 2篇周永强
  • 2篇陈静
  • 2篇熊倩
  • 2篇孔德平
  • 1篇彭成荣
  • 1篇范亦农
  • 1篇金玉
  • 1篇赵磊

传媒

  • 6篇湖泊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生命世界
  • 1篇环境科学导刊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蓝藻水华——湖面上的“绿油漆”
2015年
在我国,许多水体已经或曾经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水华,如太湖、巢湖、滇池及高州水库等的蓝藻水华,汉江、嘉陵江出口段等河流的硅藻水华,三峡库区部分库湾与支流、云南漫湾水库等的甲藻水华,池塘养殖中常见的隐藻水华,以及河南延津县养殖池塘中的绿藻水华、裸藻水华等,2008年奥运会前的青岛(海洋)浒苔事件则是由绿藻(石莼科)引起的。
周起超郑凌凌
关键词:蓝藻水华高州水库三峡库区池塘养殖养殖池塘
样品制备过程对测定水中溶解态微囊藻毒素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系统比较了5种不同材质滤膜对于制备溶解态微囊藻毒素的影响,发现了影响藻毒素测定样品前处理的关键操作步骤。结果表明,醋酸纤维滤膜(CA filter)最多可吸附样品中79%的藻毒素,导致测得的MCs浓度严重偏低。玻璃纤维(GF/C)滤膜和聚醚砜(PES)材质滤器对制备溶解态微囊藻毒素过程影响很小。另外,发现离心法无法完全去除野外水华样品中藻细胞,反而可能导致藻细胞破裂,释放藻毒素,影响水中溶解态微囊藻毒素的测定。研究结果将对发展水体中溶解态藻毒素测定标准方法提供依据。
贾云璐陈伟赵爽周起超宋立荣
关键词:滤膜
经低温、低光处理的藻类在不同光强、氮磷浓度下的生理生态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低温、低光处理太湖藻类后,研究光强、营养盐对水华早期藻类生长与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光强(50μE/(m2·s))下藻类生长状态最优,高光强(200μE/(m2·s))次之,低光强(5μE/(m2·s))最差;中、高光强条件下,样品中均检测到了绿藻与硅藻,且其所占比例有随培养时间上升的趋势,光强越高其所占比例越大,低光强下则未检测到绿藻与硅藻.营养盐添加实验中,N+P添加组的藻类生长状态最优,P添加组较好,N添加组次之,对照组最差,说明在水华早期N、P均限制藻类生长,且P的限制作用大于N;此外,还发现营养盐对水华早期藻类的群落结构有一定影响,添加N或(和)P后,绿藻与硅藻均被检测到.从水华早期控制角度看,降低光强与营养盐(主要是P)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其生长;采取降低入射光强的措施后可能会出现更耐受低光的蓝藻尤其微囊藻占据优势的情况,相对低的N、P营养盐条件亦可能使蓝藻占优势,若一定程度上升高N、P营养盐浓度可使硅藻、绿藻逐渐占据优势,这为水华早期的选择性控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周起超熊倩李林胡丽丽宋立荣
关键词:光强营养盐浮游植物
秋季太湖梅梁湾蓝藻的原位增殖与垂直分布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细胞分裂频率法对秋季太湖梅梁湾蓝藻(微囊藻)原位生长速率进行了测定,发现微囊藻白天的细胞分裂频率高于夜间,水柱表层微囊藻的原位生长速率最高;湖体微囊藻的原位生长速率为0.09—0.16 d^(-1),围隔微囊藻的原位生长速率为0.20—0.35 d^(-1);蓝藻的原位生长速率受光照、温度、营养盐与生物量等因素的影响。蓝藻生物量、群体粒径组成、捕光色素及其组成等在水柱中均有垂直分布差异,依赖于混合强度、浮力调节与群体粒径的垂直迁移或是蓝藻为了获取更为合适的光照条件。
周起超赵爽彭成荣沈伟宋立荣
关键词:微囊藻
云南高原1~30km^2天然小湖泊藻类研究初报被引量:1
2019年
2013年秋季,首次对云南1~30 km^2天然小湖泊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质和生态现状进行了综合调查,本文报道了藻类研究成果。初步分类鉴定,云南天然小湖泊共有藻类8门85属217种,其中,绿藻门30属87种;硅藻门27属66种;蓝藻门19属44种;裸藻门3属7种;甲藻门2属5种;金藻门1属4种;隐藻门2属3种;黄藻门1属1种。藻类现存量在30.58~10289.13×10~4cells/L,石林月湖最少,祥云青海湖最高。分别报道了20个天然小湖泊藻类现状,讨论了藻类多样性与种类组成、藻类群结构与湖泊营养化状态、藻类现存量与湖泊营养化状态的关系,并将云南20个天然小湖泊划分为四类保护治理类型,其中,保护型小湖泊5个;预防型小湖泊3个;防治型小湖泊8个;治理型湖泊4个。提出了各类型小湖泊生态调控对策与建议。
董云仙赵磊金玉汤晓召周起超李杰
高原湖泊入湖河口生态湿地净水技术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20世纪70年代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异龙湖实施了围湖造田运动,在湖滨带形成大量农田和连片的鱼塘群,天然湖滨带湿地大量消失,湖滨生态系统严重受损退化,湖泊自净大幅下降,湖滨带生态、环保和景观三大功能丧失,湖泊水质逐年下降。该文介绍云南省重大科技项目研发的一种湖滨带退塘还湖区塘库系统生态湿地入湖河流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方法,通过对湖滨带退塘还湖区鱼塘群地形地貌进行大规模整合改造,构建了规模约40 hm^2具有完善布水设施和水质净化功能的零电耗低成本塘库系统生态湿地工程示范,湿地污水处理规模5万m^3/d,湿地示范区对污染物COD、TP、TN去除率分别为70%、88%、84%,城河劣V污水经过湿地净化后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质标准,湿地对城河COD、TP、TN污染负荷年削减量分别为465t、9.8t和102t,湖滨湿地示范工程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育、入湖河流水质净化和景观美化三大功能,对改善异龙湖水质和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静秦江周起超范亦农李杰
关键词:高原湖泊生态湿地净水技术
云南阳宗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时空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被引量:15
2017年
分析了阳宗海柱状及表层沉积物中Al、Fe、Mn、Zn、Cr、Co、Ni、Cu、As、Cd、Pb等金属元素的含量,结合沉积年代学,研究了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变化和潜在生态风险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As、Cd、Cu、Pb和Zn在中东部湖区含量较高,而Cr、Co、Ni含量高值位于南、北湖区的近岸区域;柱状沉积物中,1990s之前As、Cd、Cu、Pb和Zn含量较为稳定,1990s中后期以来,其含量逐渐增加,并在2009-2010年前后达到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而柱状沉积物中Cr、Co、Ni含量变化趋势与Al、Fe相似,总体上由下向上逐渐降低,这主要与沉积物质地(粒度)逐渐变粗有关.重金属富集系数表明,阳宗海沉积物中主要污染元素为As、Cd、Cu、Pb和Zn,1990s中后期污染程度快速增加,2009-2010年前后达到峰值,此后污染程度逐渐降低;表层沉积物中Cu为未污染至"弱"污染水平;Zn、Pb为"弱-中等"污染水平,As为"中等-强"污染水平,Cd为"弱-强"污染水平,中东部湖区污染程度高于其他湖区,这可能与该湖区缺少入湖径流、自然碎屑物质沉积速率较低以及砷污染事件等人为源的重金属贡献影响更为显著有关.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2002-2010年前后沉积物重金属达到"中等-强"潜在生态危害,主要贡献因子是Cd和As,近年来其生态风险等级逐渐降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在中东部湖区具有"中等"程度潜在生态危害,而其他湖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具有较低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
蔡艳洁张恩楼刘恩峰袁和忠王荣孔德平周起超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
抚仙湖秋、冬季光衰减特征及其与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关系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研究抚仙湖紫外辐射(UVR)和光合有效辐射(PAR)衰减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悬浮物(SS)、浮游植物(叶绿素a表征)等因子的关系,于2014年10月(秋季)、2015年1月(冬季)开展现场调查,结果显示:秋季不同波长(段)的漫射衰减系数Kd(305)、Kd(340)和Kd(PAR)分别为1.27±0.12、0.68±0.11和0.32±0.13 m-1,冬季分别为1.13±0.10、0.63±0.07和0.36±0.07 m-1;秋季CDOM的不同波长吸收系数ag(254)、ag(305)和ag(340)分别为4.09±0.26、1.18±0.09和0.57±0.05 m-1,冬季分别为2.95±0.24、0.61±0.11和0.11±0.07 m-1,秋季ag(254)、ag(305)和ag(340)显著高于冬季;秋季Kd(305)显著大于冬季,这与秋季(雨季)较高的CDOM丰度、浮游植物生物量(及SS浓度)有关.秋季ag(305)/Kd(305)、ag(340)/Kd(340)均显著高于冬季;秋季及秋冬季整体而言,ag(254)与Kd(305)、Kd(340)呈显著正相关,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中均包含ag(254),说明CDOM吸收对UVR的衰减有重要贡献.空间差异方面,秋季北部的ag(254)、Kd(305)和Kd(340)显著高于南部,冬季南北部无明显差异,或与雨旱季北岸河流输入的CDOM和SS的情况有关.此外,浮游植物对UV-B衰减的影响和SS(与CDOM的交互作用)对UV-A衰减的影响更在于季节变化方面,而影响UVR、PAR衰减的各因子的相对贡献有待进一步量化.
周起超张运林周永强陈毅良秦江聂菊芬
关键词:漫射衰减系数紫外辐射真光层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光照强度和磷浓度对寡枝刚毛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在利用沉水植被对湖泊进行生态修复过程中,当营养盐有所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有利于沉水植物生长时,丝状绿藻——刚毛藻会大量生长,从而影响生态修复效果.为了研究光照强度和磷浓度对寡枝刚毛藻(Cladophora oligoclona)生长的影响,本实验用含有不同磷浓度(0.005,0.02,0.1,0.6mg/L)的BBM培养基,在不同光照强度[10,30,50μmol/(m2·s)]下培养寡枝刚毛藻16d.结果发现,在光照强度为10μmol/(m2·s),初始P浓度0.1mg/L以上时,刚毛藻鲜重增加(约0.05g),其余处理条件下,刚毛藻鲜重均减少,其中光强为50μmol/(m2·s),初始磷浓度为0.005mg/L时,刚毛藻鲜重减少量最大(约0.49g).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的变化表现为光强越大,Fv/Fm的值越低.在光强为10μmol/(m2·s)时,Fv/Fm值在0.75左右.光强为50μmol/(m2·s)时,Fv/Fm值仅为0.3.在相同光强下,不同磷浓度对Fv/Fm值变化无显著影响.相对于磷浓度对刚毛藻生长的影响,光强对刚毛藻的生长影响更大,且高光强不利于刚毛藻的生长.
郭亮亮周维成周起超李根保
关键词:光照强度磷浓度
抚仙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来源组成与时空变化被引量:11
2019年
基于2017年1-12月在抚仙湖开展的逐月观测,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探讨该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来源组成及时空变化特征.12个月CDOM吸收值a(254)的均值为3.47±0.57m-1,范围为1.82~5.22m^-1,说明CDOM丰度较低.平行因子分析结果给出了2种类酪氨酸荧光组分(C1和C3)、1种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2)、1种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4),12个月内源组分(C1+C3)对总荧光强度的平均贡献为65.81%±15.38%,外源组分(C2+C4)的平均贡献为34.19%±15.38%;荧光指数FI的均值为1.73±0.14,腐殖化指数HIX的均值为1.02±0.37,生源化指数BIX的均值为1.23±0.27,说明CDOM主要为微生物内源产生.时空变化方面,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和冬(1、2、12月)季的a(254)分别为3.20±0.47、3.76±0.64、3.67±0.50和3.23±0.38m^-1,夏季和秋季均显著高于冬季和春季;CDOM丰度及内外源组分的空间分布具有季节异质性,可能与流域土地利用、河流输入、降雨、温度、光辐射等因素有关.
陈乐周永强周起超李凯迪张运林张运林陆轶峰常军军
关键词: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