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瑞阳

作品数:234 被引量:585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7篇期刊文章
  • 59篇专利
  • 11篇科技成果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1篇农业科学
  • 2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5篇红麻
  • 99篇不育
  • 82篇雄性不育
  • 68篇细胞质
  • 64篇不育系
  • 60篇胞质雄性不育
  • 59篇雄性不育系
  • 59篇细胞质雄性不...
  • 47篇细胞质雄性不...
  • 47篇胞质雄性不育...
  • 32篇苎麻
  • 30篇杂交
  • 30篇棉花
  • 30篇基因
  • 29篇保持系
  • 25篇栽培
  • 23篇性状
  • 20篇陆地棉
  • 17篇杂种
  • 17篇种子

机构

  • 205篇广西大学
  • 27篇湖北农学院
  • 22篇广西农业科学...
  • 14篇长江大学
  • 9篇商丘师范学院
  • 7篇北京航空航天...
  • 6篇钦州学院
  • 5篇河南科技学院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广西药用植物...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周口师范学院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广西作物遗传...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新乡师范高等...

作者

  • 234篇周瑞阳
  • 41篇周琼
  • 36篇廖小芳
  • 35篇周步进
  • 32篇赵艳红
  • 27篇陈鹏
  • 24篇张新
  • 22篇陈鹏
  • 19篇刘恒蔚
  • 19篇陈国平
  • 15篇赵洪涛
  • 12篇孔祥军
  • 11篇刘冬梅
  • 10篇汤丹峰
  • 10篇何冰
  • 9篇金刚
  • 8篇王道波
  • 8篇黄其椿
  • 8篇李伏生
  • 7篇唐向民

传媒

  • 19篇南方农业学报
  • 15篇中国农业大学...
  • 11篇作物学报
  • 10篇西南农业学报
  • 9篇湖北农学院学...
  • 8篇湖北农业科学
  • 7篇广西植物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广西农业生物...
  • 4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天津农业科学
  • 3篇中国麻作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种子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14篇2017
  • 11篇2016
  • 17篇2015
  • 19篇2014
  • 13篇2013
  • 20篇2012
  • 25篇2011
  • 11篇2010
  • 10篇2009
  • 18篇2008
  • 5篇2007
  • 12篇2006
  • 10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2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陆地棉MS5同源基因的电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2014年
高等植物MS5基因的异常表达可导致雄性不育的发生。本研究利用EST数据库,在陆地棉隐性雄性不育系洞A中通过电子克隆获得1个棉花MS5同源基因,命名为GhMS5。采用RT-PCR方法验证GhMS5基因的cDNA序列,并利用在线分析平台和生物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RT-PCR验证编码区序列与电子克隆序列一致;获得的GhMS5基因cDNA长1 631 bp,包含一个长1 43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478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53 240,等电点为9.25;GhMS5蛋白质具有典型的TPR保守结构域;此蛋白质不存在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可能定位于叶绿体,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表明电子克隆能用于棉花基因的分离。
金刚唐向民刘冬梅陈鹏韦丽君周瑞阳
关键词:陆地棉电子克隆
广西栽培陆地棉的生育进程与产量品质形成被引量:1
2008年
在广西南宁以引进的9个陆地棉品种和1个本地棉品种为材料,于2005年5月4日和6月23日播种,对其生育进程与产量品质形成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播的采收期较长,出现两次生长发育过程和两次采收高峰,产量较高;迟播的采收期较短,只有一次采收高峰;高产的"中928F1"品种的采收高峰出现较早,峰值较高;采收期长达120多天,持续到12月底,并能保持较优良的棉纤维品质;广西等华南地区发展棉花生产具有明显优势,可采用早玉米套种棉花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
陈国平张新赵洪涛周瑞阳
关键词:陆地棉生育进程产量和品质形成
利用红麻HcPDIL5-2a非全长基因创制雄性不育新种质被引量:2
2021年
为创造转基因雄性不育种质,将缺失酶活性中心序列的红麻HcPDIL5-2a非全长基因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红麻保持系722B,获得了海南冬繁不育、南宁夏繁可育的低温敏雄性不育种质722THS,并从其姊妹交后代选育出了稳定型核不育(GMS)系722HS;此后,又以722HS作母本,以非转基因野生型722B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选育出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22HA。对722THS与722HA的细胞学观察和线粒体DNA分子鉴定表明,二者的小孢子败育时期均为双核期,但722HA发生了线粒体DNA重排,而722THS与722B的线粒体DNA保持不变。本研究结果为转基因创造作物雄性不育种质找到了一条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周步进李刚李刚周瑞阳周瑞阳汤丹峰廖小芳刘一丁刘一丁赵艳红
关键词:红麻雄性不育
一种红麻栽培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红麻栽培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其为对红麻雄性不育保持系中发现的自然不育株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将其中鉴定为不育细胞质的Bc株直接作为不育细胞质供体,与任一栽培品种/系杂交并核置换回交即可选育出栽培种细胞...
周瑞阳
文献传递
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杂交种的创制与利用
周瑞阳陈鹏赵艳红廖小芳祁建民林荔辉周琼李赟李刚金刚金关荣张丽霞洪建基杨龙劳赏业
该项目属于生物新品种选育方法方面的发明创造,具体是红麻雄性不育系及其杂交种的创制。红麻是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用作包装及纺织原料,制作纸浆、墙布、建材、可降解薄膜、轻型板材、汽车内衬等,被视为2l世纪极具发展潜力的多用途作...
关键词:
关键词:红麻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一种红麻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分子鉴定方法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红麻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分子鉴定方法,其步骤为:利用ALP(Amplified?Length?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扩增待测红麻样本的线粒体DNA,能...
赵艳红廖小芳陈鹏周瑞阳周琼周步进
文献传递
环剥对苎麻开花的诱导效应被引量:3
1995年
研究了5个品种(系)、3个环剥时期及两种密度下,环剥对苎麻(短日植物)开花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环剥能诱导头麻成熟期已有花芽分化的品种(系)于5至6月的自然长日下只开雄花,比短日(10小时光照)处理株花蕾多、花期长,但环剥不能诱导同等条件下无花芽分化的品种开花。对成熟茎环剥比成熟前环剥、稀植比密植表现出更好的诱导效果。
周瑞阳
关键词:苎麻环剥成花诱导
红麻GMS与CMS小孢子败育过程的细胞学及组织化学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GMS)L23A、保持系L23B及从该保持系中发现的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MS)L23BS为材料,采用石蜡显微制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观察了三者花药发育过程中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及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表明,L23A的花药发育过程中,小孢子发育的不同阶段均出现败育现象,最早的败育表现为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之前的退化解体,最终形成空的花粉囊;有的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异常而导致不能形成小孢子四分体;有的因小孢子在四分体中不能正常释放而败育,同时绒毡层细胞过度液泡化,并提早解体死亡;花药发育早期含有少量蛋白质和淀粉,随着花药的发育逐渐变少。而L23BS小孢子败育的时期集中于四分体至单核花粉期间,表现为小孢子发育异常,有些小孢子不能从四分体里释放出来而影响其正常发育。在四分体以前与可育系类似,花药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在败育的过程中,花药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渐渐减少,但药隔组织中的颗粒淀粉含量几乎不变。
周琼黎桦赵嘉周瑞阳
关键词:红麻细胞核雄性不育小孢子发生组织化学
苎麻光敏感雌性不育性的遗传分析初报被引量:5
2005年
光周期敏感雌性不育苎麻(PFSR)的4个姊妹系自交或相互杂交,后代不育株和可育株呈13S押3F分离,符合两对基因遗传规律,其中一对为抑制基因,雌性不育基因为隐性,假定PFSR基因型为IiF-phfph。但光钝感雌雄同株苎麻(NM)与PFSR杂交F1代呈3S押5F的分离,而不是所预测的1S押1F的分离,说明与光周期钝感有关的质基因和核基因存在互作。本研究对PFSR及其有关子代的基因型作了初步分析。
刘恒蔚周瑞阳
关键词:苎麻
红麻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23
2005年
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各项遗传效应、关联性及其杂种优势表现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杂交红麻亲本和2 1个F1 代组合的12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洗率、纤维强力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2 )株高、鲜皮厚与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单株纤维重3个综合产量性状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加性和显性相关;茎粗与各性状之间不存在加性相关,而与株高、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单株纤维重之间存在明显的显性相关;红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负向关联性;惟皮骨比、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之间表现明显的正相关;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3)单株干茎重、单株干皮重、单株纤维重3个综合产量性状F1代具有很强的群体平均优势(HMP为15 .7%~18% )和群体超亲优势(HBP在8.3%~13.9% ) ,强优组合杂种优势可达35 .6 %~6 9.2 %。F2 代仍具较高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强优势组合的HMP和HBP分别可达19.5 %、16 .1%、2 0 .2 %和1.9%、34.6 %、32 % ,F2 代优势仅比F1 代降低5 0 %左右;F1 杂种优势平均可延续1.4~1.7代,强优?
祁建民陈幼玉周瑞阳林荔辉梁康迳吴建梅方平平
关键词:红麻杂种优势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