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水华

作品数:33 被引量:97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台风研究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台风
  • 7篇表层水
  • 7篇表层水温
  • 7篇次表层
  • 7篇次表层水温
  • 6篇热量交换
  • 6篇海-气界面
  • 5篇海温
  • 4篇灾害
  • 4篇季风
  • 4篇海温异常
  • 3篇夏季
  • 3篇夏季风
  • 3篇海浪
  • 2篇中北部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搜救
  • 2篇漂移
  • 2篇气象

机构

  • 33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江苏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自然资源部海...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交通运输部

作者

  • 33篇周水华
  • 17篇吴迪生
  • 17篇张娟
  • 15篇冯伟忠
  • 13篇俞胜宾
  • 9篇梁昌霞
  • 5篇张文静
  • 5篇王文娟
  • 4篇江丽芳
  • 3篇庞海龙
  • 3篇张培军
  • 3篇李广敏
  • 2篇魏建苏
  • 2篇杨会
  • 2篇杨凡
  • 2篇黎广媚
  • 2篇杨阳
  • 2篇曾丽红
  • 1篇孙璐
  • 1篇王岗

传媒

  • 6篇海洋预报
  • 5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海洋通报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广西科学
  • 1篇中国航海
  • 1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广西气象学会...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2006年华...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莺歌海海域漂移物漂移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表面海流和海面风在海上漂浮物漂移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风和表面流在漂移运动的贡献系数并没有得到一致认可,因此本文以2011年南海部际联合海上搜救演习内部演习为例,根据海表面海流、海面风等海洋要素的实测资料,综合对漂移物的漂移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风、表面流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风对不同类型漂移物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风和表面流与实际轨迹的拟合关系来看,人体模型和救生筏的风压漂移系数分别为0.01和0.07,而表面流在漂移物的漂移贡献系数均为1.0。
张娟杨阳周水华俞胜宾冯伟忠冯砚青
关键词:搜救演习救生筏
东海台风状况下海-气界面热量交换被引量:2
2007年
为探索台风与海洋相互作用,用实测资料,计算了在东海和南海活动的共9个台风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值。结果:发现台风环流内,水温小于露点时,潜热出现负值,反之为正值,水温与露点相同时,潜热量值为零;台风环流内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强烈,主要贡献来自潜热,水温、气温均是下降趋势,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夏季,东海和南海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值量相近,海洋对大气响应为主。秋、冬季,海-气界面热量交换比夏季强烈,大气对海洋响应为主。结论:台风对海洋响应为主;秋、冬季,海-气界面热量交换,东海比南海更加强烈。
吴迪生周水华张娟冯伟忠庞海龙
关键词:台风海-气热量交换
人工神经网络在台风风暴潮模拟中的解释应用被引量:9
2016年
将BP人工神经网络引入到风暴潮数值预报的解释应用中,并以惠州站为例,根据台风参数与增水的关系建立3套神经网络模型,对风暴潮的数值预报结果进行订正,计算结果显示:BP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改进风暴潮数值模式的预报精度,可以作为惠州站数值预报结果解释应用的一种方法,同时也为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测的解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张娟周水华黄宝霞张敏
关键词:BP人工神经网络风暴潮
太平洋-印度洋暖池次表层水温与南海夏季风
用Argo剖面浮标等资料,分析了太平洋-印度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异常(简称 SOTA)对南海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1月,太平洋-印度洋暖池SOTA偏暖(冷)时,当年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强(弱),爆发时间偏早(晚)是主要现象;前...
吴迪生许建平周水华张娟俞胜宾冯伟忠张文静
关键词:季风
文献传递
太平洋~印度洋暖池次表层水温与广东旱涝
为探索次表层水温对广东旱涝影响,用Argo剖面浮标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太平洋~印度洋暖池(文中简称太~印暖池),次表层水温异常对广东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印暖池次表层水温偏暖(冷)时,可能引起Walker环流加强...
吴迪生俞胜宾冯伟忠周水华张娟王文娟梁昌霞李广敏
关键词:海温异常
文献传递
台风海-气界面热量交换
为探索台风与海洋相互作用,用实测资料,计算了1986年的7个台风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值。结果:台风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强烈,主要贡献来自潜热;台风环流内水温、气温均是下降趋势,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夏季台风环流内,感热会出现负值,海...
吴迪生周水华俞胜宾张娟张文静
关键词:台风热量交换海气界面相对湿度
文献传递
太平洋—印度洋暖池次表层水温与南海夏季风爆发被引量:4
2009年
为探索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海域次表层水温对南海季风的影响,用Argo剖面浮标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太平洋—印度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异常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印暖池次表层水温偏暖(冷)时,翌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偏早(晚)是主要现象。太—印暖池次表层水温偏暖,可能引起Walker环流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中心位置偏北偏东,南海和西太平洋上空对流层下层有气旋性距平环流出现,有利于低空西到西南气流的加强,导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太—印暖池次表层水温偏冷,可能引起Walker环流东移并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中心位置偏南偏西,南海和西太平洋上空对流层下层有反旋性距平环流出现,不利于低空西到西南气流的加强,导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结论:冬季,太—印暖池次表层水温偏暖(冷),翌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偏早(晚)是主要现象。
吴迪生周水华张娟俞胜宾冯伟忠张文静
关键词:海温异常南海季风
南海海浪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检验被引量:5
2012年
为检验南海海浪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的预报效果,利用2010年和2011年3—11月的观测资料,通过计算预报值和观测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等统计参数和线性回归分析对南海海浪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进行检验。统计结果显示有效波高和平均周期的预报误差24 h<48 h<72 h,有效波高的24 h、48 h、72 h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5 m,平均周期的24 h、48 h、72 h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8 s;预报误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0月和11月的预报误差显著小于其它各月;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报值与观测值存在中度高度线性相关关系,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相关度逐渐递减,预报值较观测值偏大。总体来说,该系统的预报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满足业务化预报的要求,但与欧洲气象中心等发达国家的预报系统比较来看,该系统还存在较大差距。
周水华俞胜宾梁昌霞冯伟忠吴迪生
关键词:MM5模式
基于多卫星融合资料的南海浪高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为提高对南海波浪场的认识,采用基于多卫星融合的2009年9月-2011年11月的AVISO(Archiving, Valid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Oceanographic data)有效浪高格点数据对南海浪高的月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南海的波浪特征和地形特点,将南海划分为6个海区,讨论南海浪高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南海浪高具有以下2个特征:(1)南海浪高表现为由东向西、由北往南递减:北部深水区〉北部陆架区〉南海中部≈北部湾〉南部陆架区〉泰国湾。(2)浪高的月变化与季风的变化密不可分:10月-次年3月(冬季风影响期间)〉4月和9月(季风转换期)〉5月-8月(夏季风影响期间),1月最大,5月最小。该研究成果对开展南海海浪的中长期预报、保障南海资源开发和军事安全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周水华俞胜宾冯伟忠梁昌霞
关键词:月变化
华南休闲海滩沙坝触发的裂流风险及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应对频发的致命性海滩溺水事故,自然资源部开展了我国首次滨海旅游区裂流灾害技术调查,在华南地区发现大量滨海休闲海滩存在浅滩沙坝和裂流现象。作为全国调查的部分成果,本文应用多种方法研究了广东省3个热门海滩沙坝触发的裂流机理、特征和演变规律。地形动力计算和卫星影像显示了沙坝形态、岸线形状以及裂流的高度动态性,尤其在青澳湾裂流呈现非常规的反季节变化,冬季风险较高而夏季风险较低。在相位解析水动力数值模拟中,裂流表现出对沙坝形态、浪高、浪向的高度敏感性。沙坝间较宽间隙会产生尺寸较大的裂流区,但比起窄沟槽不一定伴随更强的流速。当大部分水流集中从邻近的较宽通道回流入海时,部分窄沟槽几乎没有裂流产生。裂流流速与浪高成正比与入射角成反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入射角达到10°~30°时,沿岸流会取代离岸流占主导地位。现场调查也验证了在低潮时,较浅的水深会放大水流和波浪的地形效应,导致裂流风险加剧。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滨海旅游区裂流灾害的工程减缓措施和公共警示提供有益参考。未来将会持续开展针对特定岸线的长期观测,以为裂流预警报和风险管控积累足够的统计数据。
张尧刘旭楠刘强王斌洪晓周水华张娟孟潇洁李锐陶金波王岗
关键词:沙坝波浪数值模拟灾害风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